“情比金坚”的亲密关系,是怎么产生的?

Wait 5 sec.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主笔|袁越超过90%的哺乳动物采用的都是一夫多妻制或者乱交制,只有不到10%的哺乳动物采用单一配偶制,比如非洲的豺狼、大耳狐(Bat-eared Foxes)和非洲野狗就是如此。这三种犬科动物的雌雄个体一旦交配成功便结成了一对牢不可破的伴侣关系,一辈子都生活在一起。同样生活在非洲的犬羚(Dik-dik)虽然实行的也是单一配偶制,但雄性犬羚偶尔出轨,并不那么忠诚。话虽如此,一对犬羚一生中有大约64%的时间是生活在一起的,这比大多数人类夫妻共同生活的时间都要长。以上这几种哺乳动物全都生活在非洲的稀树草原上,这不是偶然的。草原地势开阔,不像森林那样容易找到藏身之所,所以生活在草原上的大部分动物每时每刻都处在危险之中,有个同伴相互照应是刚需。尤其是那些需要照顾幼崽的雌性动物,很难做到觅食和哺乳两不误。东非坦桑尼亚塞伦盖蒂恩杜图保护区的大耳狐就拿前面提到的豺狼、大耳狐和非洲野狗这三种犬科动物来说,雌犬平均每年都会有10个月的时间要么在怀孕要么在哺乳,此时的雌犬是相当脆弱的,如果身边有只雄犬帮忙的话,肯定会增加母婴的成活率。雄性的大耳狐和非洲野狗甚至把照顾幼崽的工作全部承包了下来,雌犬除了哺乳之外啥都不用干。雄犬为什么那么听话呢?答案是雌犬只会跟那些绝对忠诚的雄犬交配,花心的雄犬连交配的机会都没有。当然了,在忠诚这方面表现最好的动物还得说是鸟类。全世界有90%以上的鸟实行的是单一配偶制,一大原因就是雌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孵蛋,这比怀孕的雌性哺乳动物更容易遭到攻击。尤其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鸟类,连个抱窝的地方都很难找到。于是生活在非洲稀树草原上的德氏弯嘴犀鸟(Von der Decken’s Hornbill)雌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粪便把树枝和草梗粘在一起作为建筑材料,为自己搭建一个封闭式的鸟巢。孵蛋时雌鸟会把自己封在里面,一家人的饮食供应就全靠鸟巢外面的雄鸟啦。草原动物的这个特征一直被用来研究亲密关系的形成机制,比如生活在北美大草原上的草原田鼠(prairie voles)就是研究亲密关系最常用的动物模型。这是一种体形比网球还小的哺乳动物,雌鼠和雄鼠不但一辈子住在一起,甚至还进化出了彼此共情的能力。如果其中一方出现了情绪波动,另一方会用触摸来安抚伴侣。早年的研究显示,草原田鼠的这种亲密关系与催产素(oxytocin)和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密切相关。草原田鼠大脑中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和腹侧苍白球(ventral pallidum)内存在大量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受体,而这两种脑结构都和奖赏回路有关,于是曾经有人认为草原田鼠的爱情只是一种成瘾行为而已,和毒品没什么两样。《非洲》剧照但是,后续研究发现草原田鼠的亲密行为至少和70个大脑部位的神经信号通路结构改变有关系,说明单一配偶制绝不仅仅是上瘾那么简单。我们人类更是把亲密关系上升到了爱情的高度,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想必会更加复杂。不过,考虑到人类也是在非洲的稀树草原上进化出来的,我们祖先的亲密行为很可能也是迫于生存的需要而出现的。不管原因如何,后续的发展证明,人类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智人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非洲稀树草原以一种相当隐秘的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诞生与演进。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然宁招聘|撰稿人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大家都在看“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