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前,没人告诉你的 7 个真相

Wait 5 sec.

每个有性生活或计划有性生活的人,对 HPV 肯定不陌生。各大平台无孔不入的热搜、图文或视频推送都在告诉我们这个病毒到底有多可怕。有了性生活就大概率会得的性病?宫颈癌?终身携带?无药可救?越来越多人谈 HPV「色变」,还有不少博主教大家通过皮肤和外观来判断伴侣是否感染了 HPV ,是否出过轨、是否靠谱。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但说实在的,如果对 HPV 的了解是一场公共卫生考试,80% 的人可能「挂科」,但其中 90% 的恐慌或许源于误解。为了缓解焦虑,让大家安心爱爱,我们总结了 7 个关于 HPV 的常见误解,咨询专业妇产科医生后汇总了以下解答。⚠️提醒:本期干货超多,HPV 需要男女共防,大家可以先转发对象,两个人一起慢慢看,认真学。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帮到你们。误解一:感染了 HPV,说明私生活混乱?⭐️⭐️⭐️⭐️⭐️真相:HPV 型号有很多,有些是性传播为主,有些可能通过皮肤接触传播。但不论哪种,都不能代表私生活混乱。HPV 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的缩写,这个病毒家族庞大,现在已经发现了有 400+ 个不同亚型成员,但只有 20 余种与人类皮肤黏膜的病变相关。根据危害程度,HPV 可以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图片来源:自己做的HPV,特别是高危型 HPV,性接触确实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其他亚型(特别是皮肤疣类)可能会通过间接接触传播,还有少部分可能是母婴传播。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健康女性人群中,HPV 感染率一般在 13.5% 左右。另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普通人群 HPV 总体感染率为 8.0%~16.9%。图片来源:站酷海洛无论是高危型还是低危型,它们都是很常见的病毒,传播方式也多样,感染不能说明私生活混乱。误解二:感染 HPV=得了性病?甚至是 HIV?⭐️⭐️⭐️⭐️⭐️真相:HPV 被归类为性传播感染疾病,但与 HIV 有区别。性病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所有通过性传播的疾病都可以归于性病。HPV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被归类为性传播感染(STI)。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生殖器疣(尖尖),就属于很明确的性病,正确规范使用避孕套对于预防 HPV 有一定效果。可能因为艾滋病(HIV)给大家留下的深刻阴影,很多人也同样害怕 HPV 。图片来源:抖音评论区两类病毒的英文缩写有点像,但完全不是一个东西:HIV 是直接摧毁免疫系统的「无情杀手」,需要终身治疗;HPV 是局部致癌的「潜伏刺客」,主要感染皮肤和黏膜,可以通过疫苗预防,部分感染可以自愈。图片来源:GIPHY误解三:HPV 只对女性危害大,男性感染没啥事?⭐️⭐️⭐️⭐️⭐️真相:HPV 需要男女共防,男性重视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伴侣健康负责。HPV 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危害性太大,很多人可能以为只有女性需要预防,男性只是 HPV 的搬运工,不用太重视。实际上,HPV 从不因性别或道德评判而「区别对待」任何人。高危型 HPV,会给女性的宫颈、外阴、阴道带来伤害,也会感染男性阴茎的鳞状上皮细胞,还有口腔黏膜、肛周皮肤等男女都有的部位。低危型 HPV 引起的皮肤疣,也对男女无差别攻击。前几年疫苗量有限,需要优先保护受危害更严重(宫颈癌是女性第三大癌症)的女性,随着疫苗产量增加,我国目前已经批准了 9~26 岁男性的 HPV 疫苗接种。男性好好重视和预防 HPV 感染,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伴侣健康负责的表现。图片来源:GIPHY误解四:皮肤上有小肉粒/肉条,就是感染了 HPV?⭐️⭐️⭐️⭐️⭐️真相:不一定,可能的皮肤病类型很多,肉眼很难判断,建议及时就医。低危型的 HPV 感染可能会引起湿疣或皮肤疣,长在外阴以及肛门处的可能是尖锐湿疣,常表现为小肉粒或者小肉条状态。图片来源:healthline但除了 HPV 感染引起的疣,皮肤上的小肉粒或小肉条还可能是珍珠状丘疹、假性湿疣、皮脂腺异位症、阴茎系带旁丘疹、扁平湿疣、二期梅毒疹、生殖器鳞状细胞癌、疣状癌等。部分 HPV 低危型感染,可能只是瘙痒或者异物感等不典型症状,有些高危型 HPV 感染甚至根本没症状。即便是专业的皮肤科或者妇科医生,仅凭肉眼也很难准确判断,需要借助醋酸染色或者组织病理活检确认。发现异常,最好还是及时就医。误解五:感染了 HPV,一定会得宫颈癌?⭐️⭐️⭐️⭐️⭐️真相:不一定,低危型 HPV 并不会致癌,而有些高危型 HPV 可能会自愈。查出「HPV 感染」,先别慌!低危型 HPV 不会致癌,只需要注意有没有湿疣病变就可以。高危型 HPV 才有可能导致宫颈癌,但长期持续感染是癌变的前提。有不少人的感染是一过性的,如果你免疫力正常,很可能还没啥感觉就被免疫系统清除了。图片来源:GIPHY研究发现,约 40%~70% 的 HPV 感染在一年内可以自行清除,年轻女性在感染 2~5 年内 HPV 清除率可高达 70%~100%。即便是高危型 HPV,从感染到宫颈癌发生,通常需要 15~20 年,这中间还有发现异常的机会。HPV 感染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别轻信各种不靠谱的「抗病毒治疗」,做好预防(打疫苗)和监测(例如宫颈癌筛查)更关键。误解六: 打过 HPV 疫苗,就能永远不感染 HPV?⭐️⭐️⭐️⭐️⭐️真相:不一定,疫苗只能预防对应型别,不能预防所有型别的 HPV。HPV 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宫颈癌的方法, 分为二价、四价、九价,几价就代表疫苗对几种亚型的 HPV 病毒有效。二价对应的是 16/18 亚型,这两种亚型是目前发现的「最坏」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最为密切,四价对应的则是 6/11/16/18 ,九价则是 6/11/16/18/31/33/45/52/58 这九种。除了对应的亚型,HPV 疫苗对于其他亚型的病毒没有预防作用,而且随着疫苗注射时间延长,保护作用也会下降。打过 HPV 疫苗不意味着永远不会感染 HPV,注射疫苗也不能代替定期体检。图片来源:GIPHY那有过性生活再打 HPV 疫苗是不是就没用了?当然不是,HPV 疫苗对于大部分适龄人群都是推荐的。虽然在性生活开始前注射保护效果更好,但有了性生活也能打,可以预防还没被感染的型别。下图是对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注射 HPV 疫苗的推荐等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普通和特殊人群 HPV 疫苗接种推荐级别不同人群推荐级别普通人群9~26岁女性9~26岁男性27~45岁男性优先推荐推荐 推荐以下是特殊人群子宫颈癌发病高风险生活方式的适龄女性*;免疫功能低下的适龄女性#;HIV 感染者。优先推荐HPV感染/TCT异常的适龄女性;有HPV相关病变治疗史的适龄女性;遗传易感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桥本甲状腺炎等;糖尿病患者。推荐妊娠期女性不推荐哺乳期女性谨慎推荐肾衰竭接受血液透析者与临床医生探讨器官/骨髓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恶性肿瘤患者与临床医生探讨注:*建议首次性暴露前或尽早接种;#:全身脏器功能差、病情不乐观、预期寿命有限者,不推荐。误解七:为了预防 HPV 感染,可以定期查 HPV、TCT 吗?⭐️⭐️⭐️⭐️⭐️真相:定期筛查可以帮助发现 HPV 感染及子宫病变,以便及时干预,但不能预防 HPV 感染。一般妇科体检,医生都会建议大家定期查 HPV 和 TCT 来筛查和预防宫颈癌。这两种检查有什么区别?HPV 是从宫颈表面取样之后进行 HPV 检测,确认你是否感染了HPV,以及感染了哪种型别的 HPV 。TCT 是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也就是通过一个小刷子从宫颈表面刷取细胞进行检查,判断细胞有没有发生病变。目前《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中的建议是:推荐高危型 HPV 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的首选办法。医生多数会让咱们两项检查一起做,这是因为 HPV+TCT 联合筛查可以优势互补,能明显提高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当然缺点是花费也会高一些。总之,有条件的就做联合筛查,条件不足的做单项也行,筛查年龄和频次可以参考下面表格:年龄筛查项目25 岁以下感染率较高,多为一过性感染,子宫颈癌发病率低,可以先不筛查。25 ~64岁每 5 年 1 次 HPV 检测 /联合筛查或者每 3 年 1 次 TCT。65 岁以上① 10 年内有连续 3 次 TCT 或连续 2 次 HPV 或联合筛查,最近一次筛查在 5 年内,筛查结果均正常 ,且没有HPV 持续感染和 HPV 相关疾病治疗史等高危因素,可以终止筛查。② 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或有临床指征,需要继续筛查。还有个误区需要大家注意,定期筛查只能发现已存在的感染或病变,无法预防,也无法阻止 HPV 继续传播。想要预防 HPV 感染,有这 3 个切实可行的办法:① 接种 HPV 疫苗。已经有 HPV 感染也可以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其他亚型的 HPV 感染,仍然可以达到保护效果。② 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可以防止性传播疾病,无论是为了避孕还是预防 HPV 感染,都建议大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③ 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高危性行为。HPV 感染与性伴侣数量以及一些高危性行为(例如肛交、口交等)都有关系,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高危性行为,也是降低 HPV 感染的有效方法。学习完之后你会发现,HPV 其实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可怕,感染了也不代表完蛋了。它感染率虽然高,但从感染到疾病还有很长的距离,我们有疫苗、筛查、免疫力等武器能应对。放松心态,做好预防,小小病毒,轻松拿下。💑别忘了点赞❤️转发给你的性生活搭子💑一起收藏学习俩人都好,才是真的好!本文合作专家参考文献[1] Camporiondo MP, Farchi F, Ciccozzi M, et al. Detection of HPV and co-infecting pathogens in healthy Italian women by multiplex real-time PCR. Infez Med. 2016. 24(1): 12-7.[2] 魏丽惠. 子宫颈癌筛查.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54(05): 289-292.[3] de Martel C, Plummer M, Vignat J, Franceschi S.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PV by site, country and HPV type. Int J Cancer. 2017. 141(4): 664-670.[4] 李明珠, 赵方辉, 尹如铁等.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 协和医学杂志. : 1-11.[5]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 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2021完整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 35(04): 359-374.[6] Wendel Naumann R, Leath CA 3rd. Advances in immun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Curr Opin Oncol. 2020. 32(5): 481-487.[7] Kelly H, Faust H, Chikandiwa A,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Serology Among Women Living With HIV: Type-Specific Seroprevalence, Seroconversion, and Risk of Cervical Reinfection. J Infect Dis. 2018. 218(6): 927-936.[8] 子宫颈癌筛查规范(2025年版).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5. 41(03): 332-337.[9] 李静然, 吴瑞芳, 魏丽惠等. 阴道自取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4. 25(06): 563-568.感染了高危型 HPV 怎么办?妇科体检报告看不懂?试试上传报告,在线咨询妇科医生策划制作策划:沙棠    |    监制:Feidi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哦~别忘了戳戳这里的❤️爱你们(づ ̄3 ̄)づ╭❤~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