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卖哪有什么「二选一」

Wait 5 sec.

有网友问我:老舅,你怎么看京东发布公开信称对兼职骑手永不强迫「二选一」,还点名了「个别平台」……也别「个别平台」了,指的就是美团嘛,反正不可能是饿了么。这么打下去,估计也没人再关心饿了么了。这个,要我看,这是个比较典型的「稻草人论证」手法:隔空虚设了一个靶子,然后再批评一番。这一招在网友论战中经常看到,饭圈打口仗也经常用,而更形象一点说是拉踩引战,通常是一种人为加戏,大公司商业竞争的时候还真的比较少见,因为用不好会引火烧身,被反噬。同样的方式如果反复用,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也会降低。当然,京东这么一搞,还是别具一格。你说有没有效果?肯定有。否则美团也不至于会回应「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美团封号」这种谣言。我仔细看了一下,的确是谣言。在当前这样的口水战的情况下,类似的恶搞信息应该还会有,截个图就可以编故事。兼职骑手做的是流动性很强的工作,而且当下这样的劳动力供应过于充沛。骑手选择哪一个平台,只有一个关键理由——哪家赚钱多去哪家。并不是像电商平台上的大商家一样,会被逼着进行「二选一」。京东入局外卖以来,已经喊过很多口号,炮轰很多次其他平台了。但是口号之间彼矛盾:一方面要提高骑手收入,另一方面又对平台利润率预期不低;还提出要减少对商家的抽佣,同时让消费者点外卖更便宜。说实话,我实在想不出要怎么才能同时实现这些目标。更棘手的是,从数据来看,过去几年每单外卖的平均价格还在持续下降。所以我一度想不明白,京东为什么执意要入局外卖。毕竟,美团的外卖业务其实利润并不高,而饿了么至今仍未摆脱亏损。尽管网上不少人以为外卖平台从商家身上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还有所谓「个别商家」的数据被拿来反复举例,但这种印象很容易误导公众,对整个行业的真实盈利状况形成偏差。今天看到朋友发的一条朋友圈,给了我不小启发。京东一年得耗费几百亿的营销费,但是现在流量越来越贵,如果把营销费用的一部分用来砸外卖换取 DAU,这是个相当划算的事情。或许这才是真正目的。而现在的口水战营销,只是手段。从骑手的角度看,是哪里赚钱去哪里,从用户的角度,则是谁便宜我支持谁。从商家的角度看,可能是各个平台都会开个店。虽然,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最后可能是消费者获益,但如果在平台的竞争下,过于低价,过于内卷,最后消费者吃到嘴里的外卖,反而会没有质量的保障,这是我担心的事。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