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有个新游戏,那就是利用 AI 生成名人合影,或者自己和名人的合影。根据网友宝玉写的提示词:「请画一张极其平凡无奇的 iPhone 自拍照,没有明确的主体或构图感,就像是随手一拍的快照。照片略带运动模糊,阳光或店内灯光不均导致轻微曝光过度。角度尴尬、构图混乱,整体呈现出一种刻意的平庸感---就像是从口袋里拿手机时不小心拍到的一张自拍。主角是【陈奕迅和谢霆锋】,【晚上】,旁边是【香港会展中心,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旁边】。我用 Sora 也生成了一张陈奕迅和谢霆锋的平庸自拍照:说实话,我个人倒是蛮喜欢这种照片的。因为明星在网上出一张照片,要经过自己的宣传团队精选精修好几轮,很少能见到这种随手拍的风格。而生成图片的那段提示词里:平凡无奇、没有明确主题、无构图、过度曝光、平庸---我也认为它们是这个时代里极为罕有的品质。可能所有人家里都有几本老相册,保留着胶卷时代的旧相片。所有这些照片,都可以用「不好」来简单形容。提示词里的那些话,套用在这些老照片上没有任何问题。毕竟,那时候大家都是刚用上傻瓜相机,所有人都是摄影初学者,自然也就谈不到光线、角度、构图、焦点这些东西。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说,大多数拍摄下来的照片就是废片。情侣、夫妻的照片尤其多,所以也可以说是夫妻废片。但是我在今天再去看这些老照片的时候,却很感动。因为所有不专业的地方,都带着一种随意松弛的气质。正因为它们的不准确,因为它们的主题模糊,构图破烂,又让照片有了一种纪实摄影的力量。也就是说,美不美不重要,准确不准确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刻有人决定要记录下来。那个按下快门的人,也只考虑眼前的这一瞬,哪怕有什么人或者东西乱入图像。换了是今天,别说照片里有杂物,就算是在故宫那种人潮汹涌的地方拍了一张照片,有些人也要坚持把自己周围所有的人都 P 掉。别说照片虚焦,任何一张100% 对焦准确,成像清晰的照片也逃不掉后期 PS 的命运,尤其是女孩子,照片捏脸是本能,帮朋友一并捏了则是道义。所有人都像明星,所有场景都像电影,所有构图都像大师,说实话,我每天在朋友圈,在网上看到的照片都让我觉得疲惫,都让我觉得紧张,因为它们都太美,太精致,太有格调,而我一直在追问:这拍的究竟是谁?为什么和我的印象不一样?这拍的究竟是哪里?为什么和我的记忆里不一样?技术进步让人们可以轻易可以拍摄出质量过得去的照片,网络世界让人们获得了「正确的」拍照姿势,「完美的」拍摄角度,「打卡」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生活的填空题---一切都已经规定好了,就等把你自己填入空白处。甚至连你用什么姿势,什么角度进入空白处,也都一并规定好了。这时候人们不像是拍大合照的时候,对摄影师的指挥产生抗拒和反感,而是自觉主动地套进那些框框里去。这时候人们对于打卡的兴趣和在意程度,远远超过欣赏眼前的风景、装潢、建筑。同样的,这时候人们看到这些流水线灌装的照片,却不会说那句:没有灵魂。而在摄影初学者的老相册里,一定会有这样的失败人物摄影作品:因为太过热切地想要捕捉拍摄对象,以至于对方的脸在画面中占据太多位置,以至于不能准确对焦面部,以至于要的太多而一样都没有表达好,以至于构图呆板画面凌乱犯尽一切摄影大忌。这张照片在二十年后,三十年,四十年后再来看,照片还是和当初同样烂,一点都没有变。同样没有任何变化的,是镜头后那个拿着照相机的人,他的热切没有变,他的在乎没有变,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照片背后那种炽热的情感没有任何变化。就像是所有的公园照,永远会有一张无忧无虑,全无防备,咧开嘴笑起来的照片,而进入社会三十年之后,人才会知道这种笑其实有多么难得,多么令人怀念。朋友圈里没有这样的照片,社交媒体上没有这样的照片,它们只会出现在摄影初学者的老相册---或者,出现在 midjouney 生成的图片里,指定风格代码 sref 是1809476652。题图标题:《摄影初学者的老相册》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7.0Prompt: Old photo from the 1980s, a young Chinese couple sitting side by side in park, sharing a bottle of beer --sref 1809476652 --ar 16:9 --p --v 7.0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请你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另世小我》和菜头的小肉手Midjourney V7.0 南派三叔专区南派,这张《三石肖像》送给你。 《槽边往事》专营店营业中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