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前线,中国投资者应对冲击波

Wait 5 sec.

【今日导读】就全球变化律动的不稳定震颤而言,没有谁像实时应对其冲击波的中国出口商那样驾轻就熟。眼看着导弹轰炸威胁到关键航线并毁掉他们在中东的一些贸易协议,而伊朗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中国出口商们正感受到压力。米娅·余(音)是一名主营轻工业品(阀门、玩具、铝制容器等)的贸易商。今年4月,她在广交会上与一名伊朗买家达成交易后,她集齐必要的原材料,准备开始加工产品以完成订单。但生产始终没有开始。▲5月1日拍摄的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现场(新华社)在伊朗与美国和以色列交战之际,这名客户一声不吭地消失了。这让米娅·余的商业计划有可能成为最近发生在全球最动荡地区之一的暴力危机的经济牺牲品。她说:“我们根本无法确定是否还能交货。”“最重要的是管理风险”就全球变化律动的不稳定震颤而言,没有谁像实时应对其冲击波的中国出口商那样驾轻就熟。在中东,安全冲击和供应中断蔓延到伊朗和以色列以外,许多中国商人处在或靠近前线,准备应对地缘政治后果。中东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十字路口,是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的重要过境走廊。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投资基础设施、能源、电信、港口和物流等领域,在该地区建立了深厚的经济联系。美国近东和南亚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莫汉·马利克说,中国利用“经济外交,同时谨慎处理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冲突、联盟和竞争关系”。他说:“中东仍是中国‘一带一路’雄心的关键部分。但现在,在两极化的战略环境中,在冲突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管理风险。”伊朗处于美国的全面制裁之下,尽管近年来与中国的贸易有所下降,但仍是中国重要的石油来源。分析人士说,考虑到这点,霍尔木兹海峡已经成为爆发点。马利克说,该海峡从未完全关闭过,但潜在的封锁“不仅会对中国的能源保障造成重大打击,还会推动全球石油价格、保险和运输成本飙升”。安邦咨询公司研究员周超说:“伊朗的长期不稳定给中国建立通往欧洲的跨大陆物流网络的计划带来相当大的风险。伊朗将成为该网络的关键运输枢纽。但这些网络仍处于规划阶段,并非不可替代,其他路线(比如通过中亚国家)仍是可用的。”尽管伊朗、以色列和美国的冲突威胁到中国的投资、关键项目、贸易流动和石油进口,但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寻求以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其他中东国家对冲风险。“不容忽视的真正宝藏”一些中国投资者将此次危机视为在该地区创造新出口机会的潜在催化剂。浙江商人谢俊平(音)本月在埃及首都开罗设立了一个海外仓库,将更多中国产品运往中东和非洲市场。虽然开罗离热点地区不远,但他觉得这里相当平静。近日抵达开罗后,谢俊平对《南华早报》记者表示:“中国产品在这里卖得很好,尤其是中国品牌的汽车。”他说,道路上满是中国汽车,而且当地人对中国商人很友好。谢俊平说:“开罗正在建设一个新的行政首都,大部分建设都是由中国公司承担的。大多数中国投资者并不太担心在这里投资的安全性。事实上,我认为冲突结束后,中东地区对基础设施和基本消费品的需求将会非常强劲,从路灯到沙发面料,这些都将是投资机会。”谢俊平说,浙江有十几家纺织企业在开罗也有类似的投资,“它们的销售情况相当不错”。这表明中国企业在政治摩擦较少的对华友好国家仍能感受到相对安全。尽管如此,由于“地区不稳定,美中脱钩压力以及伊朗、以色列和美国动态的不可预测性”,风险溢价可能会增加。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全球副总裁钱晶说,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并未阻碍该公司在沙特建厂的计划,预计新厂仍将于明年年初投入运营,“中东是个非常大的地方”。这表明中国在沙特的投资离冲突地区足够远。奥纬咨询公司合伙人和亚太首席宏观策略师贝哲民说,中国企业有很高的风险偏好,而且熟知如何运营波动较大的市场。“企业可能会暂停但不会推迟投资。中东地区(尤其是沙特和阿联酋)是不容忽视的真正宝藏。”贝哲民说,该地区对中国提供的创新类型很感兴趣,包括可充电电池、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本文由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8日发表,原题为《尽管战争威胁到中国对伊朗的投资,但中东仍然具有吸引力》,作者是卢娜·孙(音)、何慧峰、詹宁思。    微信审核 | 陈鹏内容编审 | 何娟 李琦微信编辑 | 许海婷 田欣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