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补政策的推动下,多家手机品牌焕发了新的生机。今年二季度,在国补和渠道降价叠加618购物节的推动下,苹果重返中国市场前三。“苹果在5月调整iPhone价格的时机非常合适,且反响良好,恰好赶在618促销前一周启动。”Counterpoint研究副总监Ethan Qi评论道。不同于往年的发展,今年全球手机市场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多家市场机构都给出了较为平淡的预期。在这之中,中国由于国补政策,会是少数有较好增长表现的市场。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将同比小幅增长,预计华为将成为中国各大品牌中增幅最高的品牌,并在本季度重返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不过,小米似乎有些后劲不足,从销量的角度来看,在一季度大幅增长后,小米二季度销量未进入前三。让价放量,苹果强势回归“降价促销的苹果,从来没输过”。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在苹果遭遇创新匮乏、AI进展不利的多重挑战下,市场上唱衰苹果的声音越来越多。只是,这并不代表iPhone不好卖了,只要价格合适,其竞争力和赚钱能力依旧是遥遥领先的。在国补的助力和刚刚结束的618大促中,单从京东一个平台来看,在销量前十的单品中,iPhone16系列霸榜前三,前十名中占据四席。更为重要的是,对比苹果,国产品牌上榜的都是主打高性价比的中端机,价值差距一下就拉开,这也导致苹果在总销量榜和销售额上都排名第一。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的《中国智能手机周度销量追踪》初步数据,第二季度,苹果手机销量位居国内第三名,环比上一季度,苹果则仅位列第五名。报告指出,苹果5月份的销量增长得益于iPhone 16系列的促销活动,尤其是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实际618促销期间的销量同比持平,大多数增长集中在5月。苹果在大促期间位列销量榜首,三款iPhone机型进入热销榜单前列。某品牌市场人员对作者指出,“其实国产手机产品力已经很强了,但奈何苹果的品牌力太厉害,单纯的依靠高端旗舰机销量都那么高,只能说国产品牌需要更努力,市场才能被更好的国产产品教育。”不仅如此,研究机构Counterpoint还发布数据指出,受美国和中国市场增长推动,4月至5月全球iPhone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苹果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的用户粘性非常强,用户进入了苹果的生态,想要再出来这件事情很难”,”Canalys(现并入Omdia)分析师钟晓磊对作者表示,“很多厂商在思考怎么把苹果的用户拉出来,去年和今年看很多厂商在做对苹果生态的适配,但这个适配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很多是用来作为苹果的备用机,而非去把苹果用户转化成安卓用户,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华为重登榜首,小米降速自降身段加上政策的加持,让苹果重回台前。而国产品牌这边,从初步统计数据来看,华为和vivo位列前两名。只是,华为是正增长,vivo负增长。报告指出,华为与苹果成为国内二季度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者。同时,华为预计将成为第二季度中国市场同比增长最快的品牌,并有望重登销量榜首。对于华为的亮眼表现,并不难理解。产品力和品牌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华为也是国补政策的受益者,诸如nova、上一代Pura系列以及部分Mate70系列均在国补范围内。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表示:“华为仍然在享受其核心用户群体的高度忠诚,这些用户正在购买华为新品替换旧机。”不过,从增速上来看,二季度12%的增长环比一季度的28.5%有所下滑,对比去年的高双位数增长差距也较大。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在全面回归,重回高基数后,增速必然会下降。并且,在全面推进纯血鸿蒙下,也会有阵痛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为渠道商对作者表示,目前来看,华为芯片的瓶颈不会说特别大,慢慢在改善,但是今年新机都是纯血鸿蒙后,消费者在选购时也能看出更谨慎。“虽说大家都很支持华为,也理解目前的困难,但是能不能下单我觉得还是很难。不过,从微信等应用的更新频率来看,大家也都在加速促成系统的转换,这个事情(满血体验)应该不会拖得特别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补的另一个受益者,小米手机出货量在一季度反超华为登顶国内第一的位置,并带动小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对作者直言,之前,有用户算过一笔账,这次国补最合适的就是买2000元-3000元的中端机,这是国内的主流用户人群和市场,也是小米的优势阵地。今年618,小米官方发布战报显示,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355亿元的新纪录数据,而在更早的前一天,小米发布了多张冠军的战报,比如小米15在天猫、京东相关价位段的第一,红米以及平板等产品的冠军表现等。不过,从Counterpoint目前给出的初步统计数据来看,二季度小米在国内的表现较为平平,销量并未进入到前三。对于这样的结果,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对作者解释称,小米Q2相对来说是失速的。“一个方面是小米的一些目标消费群体来说,Q1超前满足了一些换机需求;第二个,小米Q2的新品竞争力和价格都没有太大的优势;再者618期间整体的表现普普通通,以往618主要发力的中低端产品,不但被友商新发布的中端产品稀释掉需求,低端市场也逐渐消退。”存量竞争加速,靠补贴也不好卖货了在经历过低谷后,手机市场在去年重迎新的上涨周期。不过,从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市场似乎又有回退的迹象。这一点,其实从一季度就开始显示。从销量角度来看,国内一季度手机市场的增速仅为2.5%,二季度具体数额没出,但机构也给出了谨慎的小幅增长预期。更为关键的是,这还是国补助力下的成绩。Counterpoint指出,618大促期间销量表现与去年持平,反映出节日期间消费者支出依旧低迷。2025年中国618促销期间智能手机销量日前,中国信通院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5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371.6万部,同比下降21.8%,其中5G手机2119.0万部,同比下降17.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9.3%。更多的市场数据都在说明,国补的出现,并没有带来更高价值的转换,没有刺激新需求的产生,只能说是一种需求的前置。钟晓磊对作者表示,最近国补越来越少,某些省份限额使用,其实往前推几个月,也能看到国补带来的需求刺激是减弱的,大部分的需求可能一季度就已经被释放掉了。二季度虽然可能还是有一些增长,但是增长是越来越少了。全年预计国内手机市场增长在2.3%左右,但相比较年初的预期也削减较多。消费电子数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革命性的创新,很难创造出新的需求。存量市场竞争,高端被苹果拿捏,在国补政策下,也出现了一些“讨巧”卖货的方式。作者从一渠道商那得知,由于只有6000元以下的手机才参加国补,为了推动手机的销量,会通过“店补”的方式先让售价降到5999元,然后就可以用国补。之后,再让消费者单独扫店内的付款码去支付“店补”的成本。比如一部6999元的手机,以5999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再让消费者单独扫码支付600元,叠加500元国补后,最终消费者到手价格是6099元,但卖家收到的则是6599元。此前,被给予厚望的AI手机,现阶段来看暂时仍未激发出新的市场活力。另外,上游成本的上升,也对手机厂商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可以预见的是,当补贴都不好卖货时,在成本与销量的双重压力下,市场必然会再次降温。如何激发出新的需求,是全行业都需要思考和执行的事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