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评论|不服从可能是所有人的退路

Wait 5 sec.

CDT 档案卡标题:不服从可能是所有人的退路作者:照相的宋师傅发表日期:2025.7.3来源:旧闻评论主题归类:公民不服从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上海发往湘西怀化的K1373次普速列车,于7月2日夜间8点多,在浙江境内被上行货运列车剐蹭,前者机车前车脱线,瞬时停电停空调。在K1373成为闷罐火车的2小时左右,一名穿黑T恤的乘客小伙砸破3号车厢车窗。广铁公安后来对他批评教育,予以放行。在众多电影中,从《东方快车谋杀案》到《雪国列车》,密闭飞驰的列车都承载着巨大隐喻。K1373列车青年的砸窗举动,让本次事件超越一般事故,具备了极大的象征寓意。破窗之举是对低效的铁路救援的不服从,而这一“不服从”成为所有人的退路。这里说的“所有人”包括砸窗透气的小伙本人,也包括其他数百名乘客,同样包括那些与车站领导通联却不得其法的乘警乘务员,甚至还包括那些不在列车上,可假如发生次生灾害必定会波及的其他人员。小伙破的不只是窗户,还是一个僵局与危局。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数百号人无所作为,只能忍受酷热。夜里八九点钟,车外可能漆黑一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门通风万一乘客跳车,列车员及其领导无法承担。所以,在拿到更高层级的担保前,忍受似乎是唯一的选择。象征意味首度显现,被事故耽搁的乘客与乘务班组虽然同在一列破损列车上,可他们不在同个权力层面上,同舟却无法共济。列车员在情绪逐渐失控的乘客前,一切安抚都没有效果。在信息壁垒之下,车厢里的升温让矛盾尖锐起来。一个很明显的办法是,打破窗户通风,可对乘务员来说,在列车危情下,这是比打开车门通风更严重的问题,他们担不起,也或者完全超出了他们的应急预案——也许根本就缺乏这样的预案。破窗就成了列车里所有人都能想到,却踌躇的决定。在小伙甩开乘务员劝阻前,K1373次列车弥漫着服从,是乘务员前后胸被汗水湿透的服从,是老年人与幼童出现中暑征兆的服从,是一种让所有人陷入进一步险情的服从心态。如果在这个情势下,有谁享受这种服从,那他一定是变态了。在小伙奔到车窗的过程中,他身前身后有数名乘务员在,这都让人怀疑,他作势阻拦小伙没有用上全力。在那种必须接受车外指令才能行动的受制状态,让作为乘客的小伙破窗或许可以甩掉一切有形与隐性的责任,所以小伙成功站在了车窗那。小伙用安全锤击打车窗,猛击数下即成功破窗,小伙随即闪开,乘务员易位,站在破损的车窗前挡住,防止有人跳车,另有乘务员迅速打扫碎玻璃——肉眼可见地,小伙的不服从让乘务员有了恪守职责的新机遇,不服从犹如春风,让车厢里活了起来。得益于小伙的不服从,其他乘客获得了新鲜的空气,孤勇者给更多人换来了喘息之机,也或者说是生机。这是一个富有意味的时刻,小伙砸碎车窗的不服从,升级了整个列车事故,同时却让事故的危险性下降了,不服从不是挑衅,而是解放。小伙在金华站被带去铁路派出所问话,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及至微博上此时发酵,人们都认为他会受到不公正待遇。紧急避险——一种看起来不会挑衅警方的定性,在公众的谈论中彼此传递,这是一个修饰“不服从”的安全词。摆在铁路警方面前的,随着舆情变强烈,也明朗起来。如果对小伙处以任何处罚,都将为广铁集团招致更猛烈的非难。轻拿轻放,似乎是明智的选择。“批评教育”,既保证了官方在处置列车遇险时的权威,也顾全了舆论的风向。这就是从不服从视角看到的整个事件,它昭示了两个处境:一是紧急状况下的不服从可以自救,也可以救人,但不服从的公众意识显然处于自我松绑的限制级别;二是“不服从”被“紧急避险权”所取代,是一种话语上的虚与委蛇,却呼应并强化了上一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