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蘋果預計今年推出的 iPhone 17 Air 將成史上最薄 iPhone,主打僅 5.5 公釐的極致纖薄機身,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不過,YouTube 頻道 fpt. 的爆料者 Jon Prosser 及外媒《AndroidHeadlines》皆認為,該機雖外觀搶眼,卻在鏡頭與性能配置上不如競爭對手,消費者接受度亦存變數。Jon Prosser爆料指出,iPhone 17 Air 將搭載 6.6 吋 OLED 螢幕,支援 120Hz 更新率,內建 A19 晶片與 12GB RAM,具備運行 Apple Intelligence 的能力。為了在極薄機身中維持續航,蘋果首次導入自研 C1 5G 基頻晶片與高密度矽負極電池,強調在設計與續航間取得平衡。然而相機配置成為外界質疑焦點。Prosser 指出,iPhone 17 Air 僅配備一顆 4800 萬畫素後鏡頭,未具備超廣角與長焦鏡頭。蘋果預計透過 AI 演算法與數位裁切模擬多鏡效果,但實際拍攝體驗是否能媲美硬體規格仍有待觀察。外媒《AndroidHeadlines》亦點出相同問題。報導認為,iPhone 17 Air 除了厚度比 Galaxy S25 Edge 薄 0.3 公釐外,其他硬體幾乎全面落後。Galaxy S25 Edge 擁有 2 億畫素主鏡頭與 12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在影像與功能性上優勢明顯,處理器與顯示規格也不遜色。定價與定位方面,Prosser 否認外界流傳的 1300 美元高價,並透露該機實際將落在標準版與 Pro 系列之間,屬中高階市場產品。他指出,iPhone 17 Air 是蘋果對非 Pro 系列進行設計創新的一次實驗,但若以性價比來看,恐難與主流旗艦爭奪市場。市場反應也提供警訊。Prosser分析,過去 Galaxy S25 Edge 於韓國並未公布預購數字,台灣僅開賣一個月即明顯降價,國際市場同步加碼促銷,外界普遍認為買氣低迷。這顯示輕薄設計雖具話題,卻不一定獲得大眾青睞。以實際使用需求出發,Prosser認為輕薄設計雖具吸引力,但需犧牲鏡頭模組與電池容量,導致續航與功能性明顯弱於常規旗艦。消費者仍偏好配備完整、拍照出色、續航有保障的產品,這將限制 iPhone 17 Air 的受眾範圍。最後,《The Information》也揭露蘋果供應鏈產能配置:僅約 10% 用於生產 iPhone 17 Air,其餘集中在 iPhone 17 與 Pro 系列。這反映蘋果對該機型的市場潛力持保留態度,預估將以小眾市場為主,難以成為銷售主力。整體而言,iPhone 17 Air 結合設計突破與 AI 應用,展現蘋果不在 Pro 系列中也願意創新的策略。但在硬體競爭激烈的旗艦手機市場中,是否真能打動消費者,仍是未知數。延伸閱讀:達文西手臂高難度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助婦人清除病灶重建消化道準丹娜絲颱風準備生成!日本氣象廳發布GW 路徑直衝台灣西南部「丹娜絲」颱風最快今晚到明晨生成!專家曝全台都有機會發警報 對台影響最大時間點曝阻撓蘋果印度廠擴產?富士康傳大舉撤回中國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