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银行IT全局观:银行系统分层体系及架构

Wait 5 sec.

本文的初衷以产品经理视角,梳理一套结构化、通俗化的银行系统全景框架,帮助团队理解银行主要系统的角色、上下游关系,特别是核心系统的定位与联动方式。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大家在推进跨系统项目、提升协同效率、达成共识时的重要“认知锚点”,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打下坚实基础。在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系统间的高效协同已成为业务场景落地的关键要素。作为一名金融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经理,目前对接公司银行系统:如CRM系统、企业网银和手机银行、收单系统、信管系统。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个共性问题:系统间交互问题。问题的背后是对银行系统架构缺乏统一、系统化的认知。一、系统整体分层明确每个系统归属及调用方向(上游/核心/下游不混用)分层架构视角:系统定位与交互边界二、渠道端:银行服务的“触手”1. 渠道系统的归属与作用系统包括: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柜面系统(柜员操作平台)、自助终端(ATM、VTM)、 API 银企直连等。主要作用:接收用户输入(如转账、查询、还款等)。统一接口调用中间件,发起对核心系统的交易请求。展示核心系统返回的处理结果(余额、流水、审批状态等)。 注意:渠道系统是交易发起者。它不处理账务、也不存储客户主数据,而是依赖中台/核心提供支持。渠道系统“只管发起和展示”,不参与核心处理,但它决定“客户感知速度、稳定性和体验”。信息撮合在前端,资金划拨在核心2. 渠道系统与核心系统的交互以下为渠道系统与核心系统的交互全流程图解,涵盖关键步骤、数据流向及系统协作逻辑:3. 渠道系统关系“渠道是核心的上游”(实际指 “请求来源方”)渠道系统到底属于上下游欢迎各位评论区讨论三、上游系统:提供客户、权限、产品配置、审批输入1. 上游系统介绍与作用2. 上游系统与核心系统的关系银行上游系统是核心系统的“大脑”和“指挥官”。它们定义核心业务系统(核心账务、账户、信贷、支付等):做什么”(业务规则)、“怎么做”(参数)、“依据什么做”(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以及“什么不能做”(风控合规)。没有强大、稳定、灵活的上游系统支撑,核心系统将难以高效、安全、合规地运转。四、核心系统(银行大脑):高并发、高一致性要求1. 核心系统重要组成核心系统:1.这是最顶层的概念,通常指支撑银行最基础、最关键业务功能的整体IT平台。2.它涵盖了处理存款、贷款、支付、结算、总账等核心银行业务所需的所有关键系统。3.核心账务系统、账户系统、信贷核心系统都是构成这个“核心系统”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2. 新核心系统在国内银行实践中,核心系统(常被称为“新一代核心系统”、“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通常会包含核心账务、基本的存款账户管理等功能。但信贷核心系统(尤其是对公信贷、复杂零售信贷)由于业务流程复杂、风控要求高,常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如融天、宇信、长亮等提供的信贷系统),通过标准接口与核心账务系统和账户系统进行集成。账户系统有时也会独立出来作为统一客户视图的基础。所以,“包含”关系比较模糊,但“核心组成部分”和“紧密集成”的关系是确定的。五、下游系统:数据分析、服务交付等1. 下游系统介绍与作用下游系统:消费核心系统输出的结果或数据,面向客户交互、对外接口、监管报送、数据分析等功能,是“使用核心成果”的系统。2. 特点与关键要求异步消费:通常通过数据总线、消息队列等异步方式获取核心输出实时/准实时:部分如网银展示要求极低延迟合规性:报送系统需确保数据真实、可回溯3. 典型场景交互记录产品经理关注:下游系统是用户与银行规则的翻译官记录上游规则 → 确保服务可解释性标记数据来源 → 构建信任透明度简化技术细节 → 聚焦用户价值传递本文由 @清塘-产品经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