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ChatGPT能写出逻辑严密的论文,当AI绘画斩获艺术大赛奖项,我们的教育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存在性危机”——那些曾经被视为核心竞争力的记忆能力、标准化解题技巧,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贬值。爱因斯坦在半个世纪前的预言愈发清晰:“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事实,而是训练思维。”今天,这种思维训练有了更明确的指向:科学素养正在重构未来社会的生存法则。01紧跟教育改革趋势:国家为科技教育亮起“绿灯”2025年开年,北京市教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教育新政“二十条”。这让我们再次看到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强烈需求。其实最近几年来,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科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从多个方面对中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系统部署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力争3到5年,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大的突破性进展。这背后彰显的是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2023年9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作为中考招生计分科目。其中,物理80分,包括闭卷考试70分,实验操作10分。而且2022年新课标下来以后,大多数人都只关注了语数外三门主科的变化,但其实还有一门课的变化也很大,那就是科学课。新课标里的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的上升到了8%-10%(以前是7%-9%),甚至比英语课的占比还要高。科学课从小一开始排课、三年级开始考试,初中分化成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而且物理实验也开始算入中考成绩。《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 年版)》近日公布,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且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就如同为科技教育铺设了一条宽阔通畅的高速公路,为孩子们在科技领域的探索与成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作为家长,在孩子自己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我们是他们的掌舵人,孩子日后往向哪个方向发展,我们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们如果忽视科技教育,就相当于让孩子在这条发展的高速公路上“逆行”,无疑会使孩子错失许多宝贵的发展机遇。为了给大家深度解析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中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能力,我们帮大家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旗下创星领投的赛先生的创始人卢申彪(也叫大卢老师)做客直播间,和读者们一起聊科学素养,聊聊关于孩子科学思维的如何培养、哪些科创比赛含金量高、怎么参加科创比赛等等问题。02信息差与升学规划:家长不可忽视的关键在科技教育的浪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许多家长仍深陷信息差的迷雾之中,尚未充分意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这种认知上的滞后,可能让孩子在升学与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错失关键机遇。他们对科技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觉得那只是孩子课余的兴趣消遣,而非关乎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他们没有看到,科技教育已悄然渗透到升学的各个关键节点,正深刻地改变着人才选拔的标准与路径。从2015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科技特长生的培养与发展。现在,科技特长生,已成为我国选拔科学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已经有31个省市自治区招收科技特长生。如果能拿到一些科学类项目的奖项,孩子就多了一条升学的通道:而且在教育部公布的面向中小学的白名单赛事中,自然科学素养类项目占了23项,比重高达52.27%,足以证明科学的重要地位。此外,高校在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中,越来越看重孩子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比如,强基计划已经成为很多科技特长生的升学路径,强基计划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试点,旨在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其选拔的专业与科技特长生所涉及的科技创新、机器人、信息学等竞赛类型紧密相关,竞赛成绩在录取时具备优先录取资格。而且它录取比例已经在很多985、211 名校里面接近了35%,是一条特别重要的升学道路。这些数据也直观地反映出国家和高校对科技类人才的重视,也从侧面凸显出家长了解科技教育、助力孩子参与科技竞赛的重要性。如果家长依旧对这些信息充耳不闻,不重视孩子的科技教育,当孩子面临升学竞争时,很可能因缺乏科技特长这一关键竞争力,与心仪高校失之交臂。7月7日、8日,我们邀请到中国科学院旗下创星领投的赛先生的创始人大卢老师做客直播间,如果您也想了解关于孩子科学思维的如何培养、哪些科创比赛含金量高、怎么参加科创比赛等问题,欢迎大家预约直播!尤其是7月7日的直播,踏踏实实给大家讲干货,帮你拉平教育信息差!建议家长们都要来听听!03社会需求:更红火的就业方向世界经济论坛《2023未来就业报告》显示,分析思维、科学方法论位列十大核心技能,且重要性年均增长17%。这种变化并非偶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等复杂议题时,辨别真伪的科学思维比掌握特定知识更为关键。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保持强劲的上升态势。再据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将高达600万!而这背后,是对大量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急切渴望。从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到机器学习专家,这些新兴职业岗位不仅薪资待遇优厚,更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再看新能源汽车行业,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主流。这一行业的崛起,带动了从电池研发、电机制造到智能驾驶系统开发等一系列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除了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农业、医疗、金融等行业加速转型升级,高度需要既懂传统行业知识,又掌握现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能够将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等融入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04未来以来,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无论是相关政策出台,还是新课标改版,都能看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孩子,并非一味追求好的刷题成绩。而且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孩子一旦入门,自然就能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假设,验证,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让自己能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那很多家长可能会好奇,到底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提早进行规划呢?简单来说,科学课启蒙的规划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科学启蒙(幼儿园小班、中班)在孩子的学龄前阶段,科学启蒙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个阶段的教育应该以游戏和实践活动为主,通过直观、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接触自然现象和基本的科学概念。孩子们能够在玩乐中学习,逐渐建立起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和兴趣,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系统地学习相关课程(幼儿园大班,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可以学习一些更专业的科学知识,覆盖范围更广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老师则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观察活动和项目作业来引导孩子们主动学习和探索。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验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方法论。第三阶段:有计划地参加科创比赛(小学到初中)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科创竞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升学也是有非常直接的帮助。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怎么执行?去哪里学习呢?当下大热的科创赛道,想要不错过,又该如何下手呢?如果你有给孩子上科学课的打算,正无从下手,或是想要系统给孩子规划科学课,为将来的物理、化学、生物打好基础,建议一定要预约7月7日、8日的直播。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旗下创星领投的赛先生的创始人大卢老师,给大家说一说关于孩子科学启蒙的规划,以及各种「白名单赛事」到底是什么意思,打破补齐信息差!尤其是7月7日的这场,我们只分享干货不上链接,就是为了和大家分享一些“时代的红利”信息。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H7l1CnHY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