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个月地方债发行增长84%,上海多个楼盘触发限售 | 财经日日评

Wait 5 sec.

点击按钮▲立即预约中国财新服务业PMI降至50.75月6日,标普全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0.7,前值51.9。目前指数已连续28个月保持在临界值(50)上方,但当月增速放缓,在去年9月后为最低。此前公布的财新制造业PMI降至50.4,为三个月来最低。月内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出皆增速放缓,综合产出指数从3月份的51.8降至51.1,新业务量整体也放缓了扩张步伐,增速为7个月来最弱,当中新接出口业务量重陷收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5%,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世界主要机构近期降低了对未来经济和贸易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今年1月份预测值降低0.5%。(综合华尔街见闻)|点评| 财新PMI比官方PMI表现略好,但二者在4月都出现了不小的回落。美国加征关税是影响国内PMI数据的最大扰动项,制造业产需两端同时走弱,部分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工厂陷入停工状态。国际贸易风波给国内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居民支出意愿,拖累了服务业表现,各地方政府针对景点、酒店等旅游费用上的补贴平滑了服务业PMI回落速率。超长期特别国债加速下发,基建项目提速,全国房地产行业修复速度偏慢,建筑行业仍有待提振。美国关税政策不光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为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行都带来了扰动,美国与多国的贸易谈判均不顺利,全球贸易体系或将因此开始进行缓慢的重塑。长三角9座“万亿城市”一季报出炉5月6日消息,长三角9座“GDP万亿城市”均已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GDP合计量约为全国的七分之一。从增长的动力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是上海(6.5%)、无锡(5.1%)、合肥(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靠前的是南京(7.5%)、杭州(6.3%)、常州(5.2%),出口增速领先的是合肥(19.2%)、杭州(18.7%)、南通(17.3%)。就年度经济总量而言,9座城市呈现“一二六”的雁行结构。上海是全国首个GDP超过5万亿的城市,苏州、杭州逾2万亿,在2万亿以内的有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6市。机器人产量在各地“一季报”中高频出现,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实现两位数甚至倍数增长。一季度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8.6%,杭州、宁波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62.7%、63.2%,苏州的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65%。(澎湃新闻)|点评| 凭借区位优势与雄厚的经济基础,长三角地区长期都是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中的万亿GDP城市,更是以产业建设形成了强大的集群效应。近年来在“新三样”产业取得显著突破的合肥,就是一个典型。新兴产业崛起,一季度其出口与GDP增速均实现了较高增长。同时,产业发展还提升了合肥的人才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其城市竞争力。长三角的经济强市中,不少城市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布局已经较为成熟。今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提速,这些地区能取得亮眼的产量表现,自然也不让人意外。科技加持下,依托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优势也有望得到巩固。前4个月地方债发行增长84%5月6日消息,财政部、中国债券信息网等数据显示,2025年前4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约35354亿元,同比增长约84%。不过,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新增债发行规模增长,但进度相对偏慢。今年前4个月,全国发行的3.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新增债券约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4%。近期财政部公布了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二、三、四季度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或分别为0.56万亿、0.68万亿、0.06万亿,若再考虑5000亿用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别国债或于二季度发行完毕,二季度特别国债总发行规模或达万亿。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为配合特别国债大规模发行、减轻政府债券供给对市场冲击,全年新增限额大概率不会于上半年集中发行完毕,三季度或仍有万亿新增债待发。(界面新闻)|点评| 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今年不少地方的新增债务限额都是顶格下达,为地方政府稳经济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化债以及冲刺全年经济“开门红”等多重因素带动,前四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增长显著。不过,地方债供应力度加大,也对市场形成了一定冲击。加上年初资金面偏紧,部分地方债的认购情绪较弱,发行利率上浮,与同期国债的利差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加剧债市波动,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从具体数据来看,对拉动基建、扩大投资贡献显著的新增地方债,其发行增速相对较缓。关税摩擦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在此压力下,地方尤需发新债稳经济,未来新增债券增速仍有提升空间。同时,考虑到对市场冲击及资金成本,后续地方或也会优化发债时间,平滑债券供给节奏。“五一”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增长8%5月6日消息,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交通运输部信息显示,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水路和民航的客运量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携程数据显示,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名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重庆、南京、武汉、深圳、西安。飞猪数据显示,新疆北屯、西藏昌都、青海果洛、云南怒江、海南屯昌等地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平均增长超100%。这个假期是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的首个“五一”假期,入境游表现尤为亮眼,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证券时报)|点评| “五一”期间,国内居民出行热情高涨,居民消费需求略有升温。今年居民出游距离普遍更远,自驾游成为很多居民出行的首选。旅游目的地除了传统热门城市外,三线及以下的部分特色旅游城市得到居民青睐,居民在出行时寻求差异化体验的需求继续增强。很多城市趁“五一”假期期间发放文旅消费券,进一步推动了居民消费的意愿。得益于过境免签政策扩大和近年来中国不断优化外地游客来华旅游体验,入境旅游持续复苏。多家航司的国际航班陆续恢复,出境游同样大幅上行。值得关注的是,小城居民在今年“五一”展现出的消费升级意愿远超高线城市居民,对于星级酒店的选择意愿更强。“五一”期间上海多个楼盘触发限售5月6日消息,沪上多个热门楼盘“五一”假期表现亮眼。翡雲悦府、西派海上等多个热门项目接连触发限售及积分制,绿城潮鸣东方、安高申陇院等触发限售。公开信息显示,翡雲悦府二批次房源共推出160套高层房源,截至5月3日12时,160套房源累计获认购超500组,认购率达318%,触发限售及积分制。位于浦东北蔡的西派海上项目在“五一”假期前进行四批次加推,截至5月4日12时,82套房源最终认筹率为248%,直接触发限售及积分制。上海中原地产监测的数据显示,4月21日—4月27日,上海新房供应迎来爆量,入市面积达到28.8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969.56%。这一投放量也是今年以来单周的最高投放量。(澎湃新闻)|点评| “五一”假期不仅是旅游旺季,也是购房人的看房高峰期。政策持续优化,今年以来热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复苏明显,市场信心得到有效修复。作为热门城市中的核心一线,“五一”节前上海楼市就已做好准备,保证新房在假期黄金时段的充足供应。从结果来看,刚需及改善型需求积极入市,优质楼盘的热度尤其高。供需两旺,市场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限售及积分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楼市在短期回温时可能出现的场内投机因素,有利于引导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对于积分较低的购房者来说,可能会在热门楼盘之外,考虑其他区域的房子或者转向二手房市场。从这点出发,限售及积分制也能通过分流平衡市场热度。超六成A股整车企业一季度净利润增长5月6日消息,据统计,在16家A股整车上市企业中,有10家车企2025年一季度实现了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占比达到62.5%。其中,比亚迪以100.38%的增速领跑,上汽集团净利润同比增长11.40%。头部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智能化技术赋能与全球化布局,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除比亚迪和上汽集团,长安汽车、赛力斯、福田汽车、宇通客车、中通客车等车企在一季度均实现了归母净利的同比增长。长安汽车扣非归母净利润更同比激增601.31%。从2025年一季度汽车市场整体表现看,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汽车行业收入24022亿元,实现利润947亿元。(财联社)|点评| 受益于补贴政策持续发力,一季度车市延续了产销两旺的势头。凭借销量增长和成本控制,不少上市车企的盈利能力得到修复。但要注意的是,盈利背后,部分车企依然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比如扣非净利增速显著的长安汽车,一季度应收款大增、经营性现金流急剧下降,车企的资金链状况同样需要关注。今年以来,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并未停止,加上智驾技术成为新的“分水岭”,车企的盈利表现也进一步分化。“智驾平权”口号下,比亚迪的行业龙头优势得到加强,出海业务强势增长,国内市场表现稳健,一季度其净利润几乎占据了上市车企的半壁江山。汽车行业的洗牌加速,头部车企的地位得到巩固,尾部车企恐怕很难跟上。OpenAI重组计划被迫改变5月6日,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宣布,它将继续由其非营利性母公司控制,同时将推进营利性部门结构调整的计划,以便在AI竞赛中筹集更多资金、保持领先地位。OpenAI还宣布取消对投资者回报上限的限制,此举有望进一步吸引现有和潜在投资者。 去年12月,OpenAI公布了一项重组计划,拟转型为一家公益企业,称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并摆脱现行非营利架构带来的限制。然而,OpenAI的转型计划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批评及法律挑战。埃隆·马斯克对OpenAI提起了诉讼,并指控后者偏离了“为人类福祉开发AI”的创始使命。(财联社)|点评| OpenAI此前计划将公司一分为二,从母公司中剥离出一个全新的盈利性公司,以摆脱母公司非营利公司头衔下的种种限制。这与OpenAI创立之初的公司愿景大相径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反对,OpenAI被迫停止了原先的重组计划。尖端AI模型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估量,而OpenAI却迟迟难以实现盈亏平衡。依靠融资维持生存的OpenAI,转向盈利型企业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迫于全球AI同行们模型快速迭代的压力,OpenAI正在逐渐转变为“CloseAI”,在很多关键性的技术上遮遮掩掩。更重要的是,为了尽快推出新的AI模型,保持业界领先地位,OpenAI极大地压缩了AI模型的内部安全审核时间。OpenAI“为人类福祉开发AI的使命”中还有几分真意,现在谁也说不清。周二两市高开高走沪指涨1.13%5月6日,市场全天高开高走迎节后开门红,创业板指领涨,沪指收盘重回3300点上方。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3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668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良性轮动,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近50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大涨,鸿蒙、算力概念股震荡走强,机器人概念股反复活跃,仅有银行等少数板块下跌。 截至收盘,沪指报3316.11点,涨1.13%,成交额为5518亿元;深成指报10082.34点,涨1.84%,成交额为7844亿元;创指报1986.41点,涨1.97%,成交额为3625亿元。(财联社)|点评| “五一”长假期间,外围市场走出修复行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中美贸易对话预期再起,综合推动周二A股实现高开高走。早盘高开两市惯性回落后,很快平稳上升。难能可贵的是,两市形成普涨,个股较为活跃。从板块上看,国内聚变能发电进程加速,可控核聚变概念早盘快速拉升。5月,首款纯血鸿蒙PC即将发售,鸿蒙概念全天活跃。中国出口管制后,国际稀土价格快速上涨,稀土板块走高。节后第一天A股市场为多数股民送上了一份“假期红包”,科技类板块重新领涨,大部分板块属于跟涨行列。市场情绪略有回暖,两市成交量尚未完全恢复至活跃阶段。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栏目主编 |魏英杰| 主编 |何梦飞5月10日—5月12日吴晓波x王煜全x方兴东邀你共探「未来的商业与科技」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