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说一件很多人在关心的大事,这就是5月7日央行发布的“10项货币政策”,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我们还是请来了资深政经趋势学者、得到App新的年度大课《政经参考》的主理人马江博老师,为你解读。马老师会帮你搞懂这场央行等三部门联合举办的发布会召开的三大背景、释放的政策利好,还会为你总结对个人投资、创业、买房等决策的五点影响。下面,一起看看马江博老师的分析:作者:马江博来源:得到App《政经参考》01三大背景这次央行、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发布会的召开时间还是大超预期的。因为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才刚结束,当时的表态并不紧迫,定调是“适时降准降息”,大家普遍预计,起码要等6月才会有动作,没想到五一假期回来,5月7日三大金融部门就立马行动了。而要理解为什么中国会在这时突然突破预判,打出一揽子金融组合拳,我们需要把它放到三个更加立体的视角里面来看,毕竟政策很少有偶然,而关键因素,就是关税战的新进展。这就引出第一个视角,地缘政治。就在5月7日这天,外交部对外宣布,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在5月9日到12日访问瑞士,这期间,何立峰副总理将和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是的,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终于开始谈了。这是第一次谈判交锋,博弈在所难免,既然是博弈,那就得有筹码,要证明我们自己有优势,不然拿什么讨价还价?而中国肯定是做足了准备。比如5月4日,新华社宣布,最高层将前往俄罗斯参加二战胜利80周年的庆典。特朗普上台后,在俄乌问题上频繁干预,而最高层此行,就等于告诉全世界,不管美国方面打什么牌,中俄的关系仍然是牢不可破。5月6日,中欧又共同宣布将庆祝建交50周年,不仅高调举办了庆祝活动,中方和欧洲议会还相互取消了交往限制,中国还邀请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来华,举行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这其实就是在告诉美国,中欧关系在持续改善,想拉欧洲一起围堵中国,没那么容易。除了这些外部筹码,内部也要有筹码,因此现在中国需要的,就是国内市场要给力,因为美国市场波动加剧,他们是更紧迫的一方,只要中国内部势头良好,在谈判桌上就会处于有利位置。因此,中国需要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来维稳短期楼市、股市、债市的表现,这是在增加谈判筹码。第二个视角,是内部经济的视角。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的PMI数据,是49%,这是2023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我解释一下,PMI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景气度指标”,50%则是荣枯线,低于50%说明采购、生产、招聘等企业活动“不景气”。很多人把4月49%的PMI指标,解读成“关税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了”,但这有点片面,因为:一来,企业是有预期的,他们预料到未来外贸会难做,会提前收缩业务,所以PMI数据会下降,但这是主动收缩,而不是冲击产生的被动影响。二来,由财新牵头统计的中小企业权重更大的PMI数据是50.4%,高于统计局官方49%的PMI,说明中小企业的各项活动仍是相对“景气”的,现在是大企业在提前收缩业务。当然,中小企业未来也会面临收缩。所以中央认为,要开始打预防针了,这时候三部门连续发布十几条金融政策,是要给经济注入“活水”,预备接下来的冲击,稳定基本面。第三个视角,是人民币汇率视角。五一假期的时候,亚太市场的货币迎来了一波暴涨,新台币暴涨10%,创下1988年来最大涨幅,韩元、新币、泰铢等货币涨幅超过2%,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一路从7.27涨到了7.18左右。一方面,我们之前说过,国内降准降息最大的两个掣肘,就是汇率和银行净息差,现在人民币汇率上涨,等于给国内货币政策打开了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通过降准降息,来引导人民币适度贬值,因为现在外部需求走弱,如果汇率再升值,对外贸来说,会是双杀。因此,这次三部门发布会召开的大背景其实就三个:中美谈判需要筹码、国内经济提前打预防针、预备冲击,以及缓解人民币升值态势。02政策背后都是什么意思?说完背景,我们来重点解读下这场发布会推出的政策。央行一口气发布了十项金融政策,简单说,就是既要给市场“输血”,又要确保钱能流到最需要的地方。我把这些政策分为总量政策,就是影响整个市场的钱,和结构性政策,就是针对特定领域的钱。先来看总量政策。首先是降准了0.5%,也就是银行在央行那里存的“保证金”,能少存0.5%,这样银行就能拿更多钱去放贷了,估算一下,差不多相当于释放了1万亿资金到市场上。这些钱一方面能让企业和个人贷款更容易,支持经济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注入资金,防止市场剧烈波动,比如股市、楼市的大幅下跌等。其次是降息0.1%,通俗理解,就是房贷月供能少还点,企业贷款利息也会降,但幅度较小,信号意义大于实际刺激。最后,是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0.25%,这是让买房门槛降低,鼓励大家用更便宜的公积金去买房,这个举措的意义,更多也是在安抚市场情绪。总体上来看,央行是以呵护市场为主,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次的政策力度没那么大,但我之前说过,现在是打持久战,政策肯定不会一次把子弹全部打完,所以这次是为了给经济打预防针,还不到打强心针的时候,肯定是小步快跑,边跑边看,不能急。然后我们来看看结构性政策。这次给特定领域的支持,有三个比较大的亮点,也是我想重点和你说的。1. 第一个亮点,是重点领域“加量又降价”。央行对4类专项的贷款工具,不仅增加了额度,还降了利率,具体包括:技术改造再贷款,从5000亿升级成8000亿,这是支持企业更新设备、搞数字化的钱。支农支小再贷款,新增了3000亿,这是定向支援给农业和小微企业的钱。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新增了5000亿,这是鼓励发展养老、旅游等服务业。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这些名词很长很复杂,但你只要知道,这是一个资本市场工具,是央行在给股市“托底”。而央行行长潘功胜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中国汇金就是中国的“类平准基金”,意思就是中国汇金背后站的是央行,有央行给它输送弹药,来支援股市。你看,央行一把手都这么说了,可见稳定股市的决心有多大。除了额度增加以外,上面四种工具的利率全降了25个基点,从1.75%降到了1.5%,比前面说的全面降息的0.1%力度大,说明国家非常想让钱流到技术改造、农业或小微企业、服务消费或养老,以及资本市场这几个特定领域去。2. 第二个亮点,是部分特定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罕见地降到0%。这次央行把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降到了0%。存款准备金就是金融机构存在央行那里的“保证金”,以后出了什么事,央行用这笔钱来兑付。这是一个挺意外的突破,因为这些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不是银行,不算典型的金融机构,但是这个突破还是足够让人震惊,因为这相当于这些公司可以把手里的钱全部贷出去,不用留“备用金”。这表明,央行要大力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去提振汽车消费,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去提振企业各类设备租赁。但更关键的是,过去行业普遍认为,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有一个隐性的5%的下限的,央行无论怎么降准,都不会低过这个下限,所以今年以来有一种声音就是: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只有6.2%了,离5%的隐性下限只有一步之遥,降准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而这次央行试着把非典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直接一口气降到了0,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市场,5%不是底线,未来降准空间还很大,这对市场预期肯定是强心针。3. 第三个亮点,央行要直接买科创债。这一次,央行宣布将首次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我解释一下,科创债其实就是中央给科技企业开的一个绿色通道,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发科创债来直接融资。而央行这次搞的科创债新工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给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现在的科创债有1.72万亿,但95%以上都是央国企发的,民企很难借到钱,因为风险高,市场不买账,所以央行干脆创设了个新的工具,直接下场买科创债,和地方、机构一起担保,分担违约风险。这样科创民企融资就更容易,成本更低,相当于央行亲自下场给科创民营企业“撑腰”。另一个也是壮大风险投资机构,很多风投机构都面临“募资难”的问题,他们募不到资,自然也没钱投给创业公司,所以这个新工具的另一个作用,是允许风投机构直接发债来融资,而不需要到处找投资人来募资了。除了央行的政策,证监会的政策也有亮点。比如证监会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是要改变公募基金的收费方式,以前是不管好坏,管理费都照收不误,以后不行了,要根据业绩搞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这是倒逼基金经理认真给基民赚钱。背后的核心,是提高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公募基金赚钱的概率,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我之前多次说过,今年扩大消费是第一位的任务,而让大家赚到钱,大家才能更好地消费。04背后影响总体上来看,三部门的政策都以稳定市场、稳定企业为核心,防止国内市场剧烈波动,暂时没有大搞刺激。最后我们简单讲讲,这些政策会带来的五大影响:第一,从中长期来看,政策导向已经非常明晰,钱会更多流向科技、小微企业、农业、养老、服务消费等领域,你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跟着钱的流向走。第二,科创企业公司和风投机构的融资环境会持续改善,尤其是科创企业,会更受益,还是我们之前课程反复说的,科技人才和科技产业的未来造富红利,会越来越大。第三,股市、楼市、债市等会局部受益,投资者短期可以关注下政策支持的科技、消费、养老板块,但别盲目追高,也别指望“大水漫灌”,未来要更多关注内循环和新的大开放下的机遇。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你参考,不作为具体投资建议。第四,对于普通人来说,房贷压力会小点,但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房地产整体还是企稳为主,而且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分化会继续加大。汽车金融成本降低,买车会更划算。第五,现在看来,我们有维稳人民币的意图,既不愿意人民币大幅升值,也不想看到人民币急速贬值,未来一段时间还是区间震荡的态势,不用太过担心。关于这回的政策趋势,我们先说到这。最后,欢迎你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亲朋好友,一起把握时代的确定性。马江博老师在得到App的课程《政经参考》正在更新中,这门课会帮你实时追踪政经热点,并且带你把握其中的机会,推荐你现在加入。👆👆tips:敬爱的读者朋友,由于微信的推送规则,即使您关注了我们,可能也常常收不到推送,记得点击“罗辑思维”名片,设为星标⭐️,文章每天会自动推送哦!推荐阅读什么样的医生最靠谱?05-08 看医生的职称和年资,靠谱吗?怎样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05-03 用决策,谱写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故事你的五个心智阶段,藏着命运的答案05-02 你要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大学专业最新大洗牌,你准备好了吗?05-01 面对新一轮专业调整,怎么办?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政经参考》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