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至25日,财新智库ESG30青年学者计划“ESG知行探索之旅(华南场)”在广州、深圳两地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从生态建设到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破局”为主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中国区ESG首席专家周国银,财新ESG频道、中国ESG30人论坛主编汪苏,以及30余位ESG青年学者、ESG30会员机构及生态伙伴代表共同深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优必选科技等标杆机构与企业实地调研,探讨碳市场机制、新能源汽车ESG建设与科技赋能可持续的实践路径,挖掘粤港澳大湾区ESG竞争力提升的多元创新动能。从碳交易的前沿探索到智能制造的绿色转型,再到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此次调研活动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与机构在ESG实践中的先锋姿态。青年学者们深刻感受到,ESG已从“政策要求”转化为“发展机遇”,大湾区立足区域特色的实践探索,有望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内涵、夯实新根基。湾区碳市场破局:从机制创新到生态共赢此次青年学者调研团奔赴的首站聚焦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州碳交中心”)。作为全国首批碳交易试点平台之一,广州碳交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大湾区唯一兼具国家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的双试点机构。在展区参观中,青年学者系统了解到目前全球及国内主要碳市场的建设情况,经过11年的试点运行,广东碳市场已经成为累积现货交易规模最大的试点碳市场。据介绍,目前包括石化、造纸、航空、陶瓷(建筑、卫生)、交通(港口)与数据中心在内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共258家企业被纳入广东碳市场管控。在主题分享环节,广州碳交中心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李原详细介绍了中心的整体建设情况,同时也指出广州碳交中心亦是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的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目前正在协助主管部门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等领域推进相关机制探索工作。李原,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广州碳交中心绿色要素交易中心主任刘杏向来访的青年学者调研团介绍了碳市场的交易原理,以及广州碳交中心通过市场化手段助力广东降碳减排的整体运行机制与实际成效等。在碳普惠方面,刘杏介绍称,目前广东碳市场已发布了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高效节能空调、家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废旧衣物再利用和红树林等6个碳普惠方法学。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签发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304万吨。这一机制不仅有效盘活了“沉睡”的生态资源,还通过碳汇收益反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刘杏,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绿色要素交易中心主任广州碳交中心总经理助理,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肖斯锐则向到访调研团系统介绍了广州碳交中心推进的包括绿色要素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中和综合服务等在内的六大板块核心工作的开展情况。肖斯锐,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他指出,广州碳交中心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出海、低碳领域国际合作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前期与港交所在合作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互联互通已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制度探索与突破。在制定广东低碳转型标准方面,近两年来广州碳交中心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瓷产业的转型路径与转型目标值通过科学量化的方式进行认定,实现与金融机构对接。碳金融工具的丰富化不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还吸引了境外投资者参与,为湾区绿色金融国际化注入新动能。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在总结发言时表示,碳交易体系的创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应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挑战,国际社会正在着力构建新型市场机制,通过将碳排放权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资本要素,从而建立基于市场规律的环境治理体系。与此同时,在实践层面,目前碳排放计量体系的科学化构建仍然面临技术挑战,通过市场机制的构建与金融工具创新如何有效实现降碳减排的目标,仍然需要广交所等市场主体持续努力探索创新。刘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新能源车企ESG前路:从产品突围到生态竞合当日下午,调研团转场至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ESG实践与挑战。作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小鹏汽车凭借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和良好的治理实践,连续两年获得MSCI ESG全球车企最高的“AAA”评级等荣誉,但也面临竞争加剧、企业出海中的ESG管理等课题。在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青年学者实地考察了冲焊车间、总装车间,小鹏汽车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展示了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出行到资源回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为学者呈现了新能源汽车低碳转型的创新路径。例如,小鹏汽车在车身制造环节率先采用免热处理铝合金一体化压铸技术,有效减重实现30%碳减排的同时,车身刚度提升约60%,降低了车辆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小鹏汽车2024年ESG报告显示,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小鹏汽车2024年生产的电动车全生命周期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逾 311 万吨。在与小鹏汽车的座谈研讨中,小鹏汽车ESG工作组负责人、小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邓江波向调研团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企业围绕ESG能力建设所开展的探索路径与实践成果。邓江波,小鹏汽车ESG工作组负责人、小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他表示,小鹏汽车以提供优质产品为基础,致力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最终实现绿色、安全、普惠、愉悦的出行体验。例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小鹏汽车围绕可持续供应链建设实施了全面的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涵盖了供应商准入、审核、风险管理与ESG考核等多方面举措。面向重点碳排放供应链合作企业,小鹏汽车推出“供应链碳赋能项目”,为超过100家合作企业无偿提供碳赋能培训。邓江波指出,接下来小鹏汽车ESG团队将协同品牌、营销和人力资源等部门,在可持续框架下更全面管控风险和创造价值。例如以更严谨负责任的传播方式帮助公众建立对智能辅助驾驶的理性认识;在员工雇佣方面,除了持续推动公司内部开放更多岗位吸纳残障人士就业外,ESG工作组还将持续关注跨国用工风险,帮助人力资源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在接下来的研讨交流环节中,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中国区ESG首席专家周国银向调研团作了主题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从防御型ESG战略升级到适应型战略”的分享,在ORDAP五阶成熟度的基础上,为青年学者们厘清了企业ESG实践与商业逻辑的重要关系,并详细阐述了从企业视角重新定义ESG的理念。他表示,ESG姓C(企业),从企业角度来看,ESG就是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价值链活动及供应链上下游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负面和正面影响,表现为责任产品和服务(RPS)和责任商业行为(RBC),至少达到适用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行业标准与客户需求。他强调企业ESG的商业逻辑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企业ESG应该以回应客户与投资者的需求为基础,企业ESG的本质是“除恶扬善”,通过其产品和经营活动的ESG属性展示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特质,避免偏离商业逻辑去盲目回应环境和社会趋势。周国银,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中国区ESG首席专家科技赋能与向善:AI带来可持续发展新图景4月25日下午,调研团抵达位于深圳的优必选科技,探索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优必选在智能制造、老龄社会应对及教育公平等领域的,开展了创新探索。在优必选的产品与技术展厅,青年学者调研团目睹了Walker S人形机器人在工厂质检、物流搬运等场景的应用能力。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进入工业场景实训,陆续进入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奥迪一汽、东风柳汽等汽车厂产线,进行智能搬运、智能分拣、智能质检、螺丝拧紧、零件安装、过程材料操作等任务的实训。在交流座谈环节,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向青年学者调研团分享了其对当前国际竞争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与未来预见,强调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化场景应用中的重要性与行业前景。他认为,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为未来解决人力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社会挑战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不过,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发展和落地还需要突破AI等瓶颈,这有赖于在真实场景中不断训练。谭旻认为,从目前先进的国际经验来看,我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本投资相对不足的发展掣肘,金融资本在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仍然需要扮演更为积极与重要的角色。谭旻,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财新ESG频道、中国ESG30人论坛主编汪苏在座谈总结时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与技术变革交织,企业既需应对多维风险挑战,更应主动把握科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可持续科技、可持续AI与可持续金融的交叉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需要通过系统性创新构建韧性发展的底座。这种协同不仅要求技术突破与商业场景的精准适配,更需要建立产学研深度互动的价值共创机制。未来财新和ESG30青年学者计划将继续搭建价值连接平台,致力于从真实世界中寻找答案,通过跨界深度交流以及产学研互动,持续挖掘、沉淀和传播ESG价值,助力形成生态合力,在探索可持续增长现实路径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关于ESG30青年学者计划ESG30青年学者计划(2024-2025)由财新智库、中国ESG30人论坛(ESG30)发起,东方证券联合发起,旨在为具备专业素养、创新力和领导力的青年学者提供系统化研究支持,推动ESG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探索和塑造新的经济范式。最终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政策建议和可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论,为中国及全球的ESG实践提供前沿视角、智力支持和路径启示。项目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担任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卢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担任学术导师;同时有数十位来自国际组织、行业机构、国内外领军企业的高管和专业人士,担任业界导师与行业专家。项目也获得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行动联盟的大力支持。南方基金担任项目合作伙伴。在财新传媒成立十五周年及ESG30成立五周年之际,ESG30青年学者计划于2024年9月在第二届亚洲愿景论坛期间于新加坡正式启动,系列课题成果将于2025年“两山”理论提出二十周年、“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发布。项目官网ESG知行探索之旅(华东场)回顾ESG知行探索之旅(华北场)回顾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