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推动医务社工进社区,成效几何?

Wait 5 sec.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北京卫健委向财新介绍,人才短缺、资源有限仍是制约医务社工发展的主要挑战,应结合基层实际,不应盲目提倡“床位人数比”文|财新 蒋模婷 陈曦“医务社工应该是医生的盟友,是背靠背的战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姚秀军说。2025年,该处在北京市《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框架下统筹推进医疗机构医务社工工作,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2020年10月,北京卫健委等五部门发布《实施意见》,提出分三步推进,到2025年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实施意见》指出,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社会支持、社会资源整合、医患关系调适、志愿者管理、社区健康服务等。五年里程碑将至。姚秀军介绍,近几年,北京市构建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公共卫生单位在内的系统化发展格局,探索了以多元培育项目、驻点项目、基层项目为支撑的多元培育发展模式,目前共支持了185个社工培育项目,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授牌医务社工示范基地。尽管北京医务社工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探索和尝试走到全国前列,姚秀军也坦言,“依然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社会对医务社工仍有未被满足的切实需求,而医务社工专业人才短缺、社会认知度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客观因素,仍制约着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他介绍,下一步,北京卫健委将在行业标准制定、职业资质认定、医校联动、社会宣教等方面加强工作,推动医务社工高质量发展。……全文共5033字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已订阅会员直接读。往期精选推荐中日友好医院“术中离场”的管理漏洞深度 | “爬藤”的秘密:被明码标价的精英教育竞赛深陷舆论漩涡的协和“4+4” 培养模式深度丨无循证依据的保肝药 因何泛滥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