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这篇文章作为《人到中年交友难》系列的终结篇,在这篇里我想谈谈中年和绝交。作为江湖著名的职业绝交犯,我的个人经历和背后的想法也许对你会有借鉴意义。不是说中年就交不到新朋友,我在疫情期间就结识了一位新朋友,这段友情维系了三四年之久。我们是在一家餐厅门口躲雨的时候相识的,站在逼仄的门廊下,外面是瓢泼大雨,如果一直不说话就会感觉很尴尬。于是他开了口,我做了答。没想到居然聊得很投入,很开心,半小时之后,他邀约我和我朋友一起去他家里再喝上几杯。后续几年中,只要我们都在北京,基本上每周都会见一面,吃饭喝酒聊天,从约定的 6 点 15 分开始,一直延续到午夜 1 点左右。他是非常聪明,非常有趣的一个人,也是世俗意义上绝对的成功者,最重要的是人生阅历很丰富,见多识广,什么话题都能聊得下去,而且总是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他聊天的时候,如果他那天状态很好,那么就会风趣幽默,妙语如珠,让人听一晚都不觉得厌倦。加上他所亲身结识的人和经历的事很多,可以让我知道我们共同领域内的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现在我们绝交了,准确说,是我单方面绝交了。是他有什么错吗?没有。是他有了什么变化吗?没有。直到今天,我都认为这位朋友是个好人,认为他适合做朋友,认为他对朋友一心一意,认为他私宅中的饭局可以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但是,从我认识他第一天开始,我就不喜欢他习惯性的「想当年」,不喜欢他习惯性地打断他人,不喜欢他习惯性地表示「你不懂,我才是真知道」,也不喜欢他对自己身边人的强硬态度和蛮横做法---反而是我们这些半生不熟,距离他生活足够远的朋友和熟人,得到了最大的优待和宽容。他并没有隐藏这一点,从第一天结识开始,他就是这个样子:个性强烈,性格张扬,自信笃定,优点和缺点都非常鲜明。对于我来说,虽然我不喜欢「想当年」,但是这和我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光辉岁月,每个人都有英雄往昔,区别在于说还是不说。他喜欢说,那是他的自由。他喜欢每次都说,那是他的习气。有时候听得厌了,我也会揶揄几句:「老说你当年有多成功,老说你现在多有钱,难不成你这是想要睡我吗?」。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这些东西都和我无关,我对人感兴趣,对人的经历,人的想法感兴趣,不是为了结识成功人士,也不是为了结识土豪好去薅点羊毛。可惜,这种揶揄不是每次都有效。打断别人说话,习惯性地表示反对,我非常不喜欢,因为缺乏人和人之间基本的礼貌,不是很尊重人。但我认识的人多了,类似的人并不少。未必都是因为自己傲慢,因为自己居高临下,而是因为做了多年管理者,习惯了下达指令,做出决断,尤其是习惯于被下属包围,于是把谈话聊天惯性地自动理解为自己正在听取汇报---他们有个致命的习惯,习惯了他人顺着自己的意思说话。好在我情商很低,所以我会直接发起反制:你别说了,先消停五分钟。或者:你不要老打断别人,先让别人把话说完。他也并不会因此恼怒,说明的确不是真的傲慢。有时候还会嚷嚷几句抗议:是他太啰嗦,几句话能说完的事情,你看他东扯西拉都说半天了。但是不影响下一次还是会打断别人,还是会对别人说:「你就根本不懂,我才是......」。通常别人都会因此脸色发白,或者面露尴尬,但是他好像对此毫无觉知。真正促成消失不见的契机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发现我们因为逐渐变得相当熟悉,他已经开始很自然地用对待身边人的态度来对待我,或者说,提出要求,进行行为规范。虽然我在一开始就猜到会有这一天,因为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很多人在结识新人的时候,会体现出足够多的尊重,足够多的理解。一旦把对方拉入自己的小圈子之后,在那个小世界里的一切人和事都得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运行。也正因为如此,态度会变得简单直接粗暴。这种人是恒星,因为具备强大的引力,会将陨石和小行星吸引而来,然后它们围绕自己旋转,然后它们最终都会落入自己炽热的表面焚烧殆尽。而我这种漂浮的石头更喜欢自己的轨道,所以会在陷入无法逃逸的距离之前加速变轨离开。决定要变轨离开之后,我反思了一下这几年间的这段新友情,得到了一个我自认为正确的认知:骄傲的人更容易觉察他人的骄傲,自满的人更容易觉察他人的自满,蛮横的人更容易觉察他人的蛮横。并非是别人身上真有什么问题,而是自己身上的问题之前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被激发出来,自我从未觉察到这一点。真正让我决定消失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点:因为我有了自我觉知,所以我在对方身上看到了毫无变化的那一面。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想当年」,同样的打断,同样的习惯性否定,同样的严苛要求粗暴对待---几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变化。一旦自己变化了,这种不变就变得非常难以让人忍受,就像是在看一个困在透明玻璃罩子里的人,他不觉得有个罩子存在,反而觉得自己一直都对,一直在掌控一切,并且有信心可以这么一直继续下去。尤其是产生了透明玻璃罩子这个联想之后,在罩子里的所有定轨飞行突然就变得令我兴趣索然,因为那是模式重复,因为那都可以预测,包括所有的风趣幽默,所有的阅历经验,所有的观点思路,都是定轨,绝对不会超越那个罩子的边界。那么,作为僚机重复参与这种定轨飞行的意义为何?一个简单的历史回顾: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都是因为当初遇见了透明玻璃罩子之外的人和事,有时候简单到只是心一横闭起眼睛往更远处主动漂流而去,于是奇幻的际遇就此发生。所以我就毫无征兆地消失。没有抱怨,没有指责,没有宣告,也没有解释,就那么干脆直接消失掉---这是解释不了的事情,解释了也只会让人觉得越发困惑,无法理解。这里没有谁是坏人,也没有谁做错了什么事情,只是单纯地因为其中一方觉得这段友情本身失去了意义。而且,说明白似乎也没有什么帮助,因为人的改变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外人外力帮不上什么忙,你没办法让一个自认为没问题的人意识到存在着什么问题。中年人的绝交在我理解里就是如此,没有凶手,没有责任人,没有错误和罪行,甚至都没有朋友圈的割席贴和绝交檄。无疾而终,这是我能想到的字眼。仿佛是几年前那个下着滂沱大雨的夜晚,在那间餐厅的门口处,我没有说任何一句话,径直走入了雨雾就此消失不见---这应该是故事正常的走向。而之所以老天安排了额外的一段,也许是为了提供一次自我觉察自我觉悟的机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把握。有人问我,为什么自己朋友突然就消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这里是其中一个例子,答案是没有原因,或者说,不是你认为的那种原因,仅仅因为每个人都在坚持做自己,就像是经典的希腊悲剧。题图标题:《回望》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 7.0 Prompt: a middle-aged chinese bald fat man with black glasses, --ar 3:4 --exp 30 --sref 3115718290 --profile 29poq4o --sv 4 --sw 1000 --stylize 1000 --v 7.0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请你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隔阂》和菜头的小肉手Midjourney V 7.0 南派三叔专区南派,这张《有时候不说话那么沉默坐着也很好》送给你。 《槽边往事》专营店营业中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