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品读》2025年第5期内容离开家乡35年了,但村中有个老人我始终印象深刻,每每想起她,心中都会泛起一抹甜意。这种感觉,源自她曾用好听的话语,温暖了我的童年。那时候,每次见面,她都夸我懂事,很真诚地说我“手脚勤快又爱学习”,那种发自内心的夸奖,让我听了心情愉悦。而且,总听她那样说,我就在潜意识里想要变得更勤快懂事,在学习上也更用功。记忆中,我的父母从不会说那样的话,而是对我有很多的批评和指责。小孩子的心思比较单纯,被父母责备后我常常感到郁闷,就喜欢去她家附近转转,遇上了被夸上几句,心情也就好了很多。每个人都需要听好话吗?答案是肯定的。处于失落、沮丧中的人,听到好话能振奋信心;如愿成功之人,听了好话更能铆足了劲朝前走。所以,经常对孩子说好话的父母,往往会得到孩子更多的信任和尊重。我有个好朋友,就经常喜欢对孩子说好话。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会这样说:“没事的,这些天我看到你的努力了,爸爸感到很满意。如果能够找到失误的原因,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得更好。”从不大声训斥,更不会说什么“再这样下去你就完了”之类的话。我还有个同事,儿子小升初后开学的第一次月考,数学只得了六十几分,而他所在的班级里,90分以上的同学就占了一大半。孩子非常沮丧,同事得知情况后却对他说,六十几分成绩是不高,但也及格了,说明你还是个合格的初中生啊。现在,你需要整理一下错题,把问题搞透就可以了。没有生气,没有训斥,而是给孩子指了一个方向,这让孩子非常感动。他振作起来,探究一番后找出错题的原因,又一一订正。接下来的学习中,孩子每天都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巩固,一个多月后的期中考试,跃上了94分的成绩。更重要是,他掌握了自学之道,并一直坚持对各种问题的探究,到了高中,更展现出了优势,理科成绩越来越好。同事说,他平时工作忙,跟孩子的交流也不是很多,但说话前总会在心里先打个“草稿”,先找着孩子的优点给于肯定,再激励他找到进步的方法和方向。其实,对孩子说些肯定的话,并不会掩盖孩子的不足。好话并不是甜言蜜语,而是看到孩子的付出。孩子都有自驱力,从父母那里听到好话,得到肯定,就更明白自身的不足,然后主动加以改正。如果父母太过“聪明”,总是喜欢翻出孩子的不足,动不动就是一番说教甚至揭短,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没有人喜欢被不断地揭短。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尊重,肯定人,多说心生喜悦的好话,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尤为重要。作者:徐立新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