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遇事忍三刻,行事稳三分,定局谋三年

Wait 5 sec.

文 | 有书凭栏 · 主播 | 杨枪枪有书君说“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路上,唐僧介绍自己和徒弟时,总是说:“我们师徒四人……”有一个角色常常被唐僧和读者忽略,他早于八戒和沙僧来到唐僧的身边,见证了取经路上发生的各种险情。他,就是白龙马。唐僧取经成功回朝后,向唐太宗复旨时说:“幸亏他登山越岭,跋踄嵠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有人说,让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是他走过的那条取经的路。对白龙马而言亦是如此。西行十万八千里,并不好走,但却是向上的路。遇事能忍白龙马原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在洞房花烛之夜,他无意中发现了妻子与九头虫在卿卿我我。怒火中烧的小白龙,提剑刺向九头虫,两人打斗了几个回合,九头虫逃跑了。追杀情敌未遂,小白龙转身砸了新房,无意间烧毁了玉帝所赐的夜明珠。玉帝一怒之下,把小白龙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下并且定下死罪。对于妻子的背叛,白龙马由于心生恨意,一时盲目的冲动,导致他酿成大祸,差点搭上自己的性命。正当小白龙深感绝望之际,观音菩萨前往大唐寻找取经人,路上听见小白龙在哀嚎。观音菩萨上前询问缘由后,去找玉帝求情。小白龙虽然得以逃过一命,但也仍需承担犯错的后果。他被贬至蛇盘山鹰愁涧,等候从东土大唐来的取经人。于是小白龙便盘踞在山涧之中,饥饿的时候,就上岸捉一些禽鸟充饥。这天,正好唐僧和悟空路经鹰愁涧,小白龙误吞了唐僧的凡尘白马。悟空找到小白龙对打起来,悟空抡着棍劈头就打,小白龙张牙舞爪来抓,两人不分胜负。观音菩萨得知后,连忙赶来。她知道从东土来的凡间马匹,是没有办法历尽万水千山到达灵山佛地的。因此,观音菩萨需要安排一匹龙马给唐僧做个脚力。“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小白龙在观音菩萨的点化下,退鳞去角,变成一匹白龙马,尊唐僧为师父。观音菩萨又吩咐道:“你须用心了还业瘴,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从可以飞天入海的龙王太子,变成一匹做脚力的白马,有着巨大的身份落差。人生际遇,总非一帆风顺。《佛遗教经》中写道:“忍之为德。”遇事能忍,是一种能力。白龙马的忍,并非懦弱委曲求全,也不是退缩不思进取,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他把这视为对自身的修行。当他接纳成长中必须经过的千锤百炼,便也有了重新出发的机会。白龙马成为唐僧的坐骑,全心全意驮着师父跋山涉水,一同踏上取经之路。行事要稳在取经途中,白龙马和普通的马匹一样,需要被喂养,被牵引而行。遇到妖怪时,他几乎从不参战,岿然不动地站在一旁,任由悟空、八戒和沙僧与妖怪激战。妖怪常常能够轻而易举地把唐僧从白龙马身上一阵风摄了去,有时候,甚至白龙马也会被几个小妖怪兵不血刃地牵到洞里。却有这么一次,白龙马发挥了关键作用。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误认为他滥杀无辜,把他逐出师门,断绝师徒关系。悟空百般恳求无果,一气之下,回到花果山,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赶走悟空后,唐僧和八戒、沙僧继续西行。在宝象国的宫殿中,唐僧被黄袍老怪变成猛虎囚禁于笼中,八戒打不过妖怪,沙僧还被妖怪捉去。在驿站中的白龙马,看唐僧和两位师兄进宫后一直没有回来,又听旁人议论唐僧是个虎精,猜测师父是被妖怪所害了。等到半夜二更时分,万籁俱寂时,白龙马忍不住挣脱缰绳,化作龙身,驾起乌云。正如书中所写:“今霄化虎灾难脱,白马垂缰救主人。”在危难时刻,白龙马待时而动,果断出手相助。他在空中看到妖怪正在宫殿中饮酒,于是摇身变为宫娥,身体轻盈,仪容娇媚,借送酒和歌舞助兴之机,接近黄袍老怪。趁其不备,白龙马举剑刺向妖怪。两人打斗,奈何白龙马终究不敌,受伤后退回到驿站。这时,八戒走过来,嚷嚷着散伙,平时从不说话的白龙马开口叫住了八戒。白龙马含泪道:“师兄,不要说散伙的话,如果要救师父,你要去请个人来。”他极力劝说八戒去请悟空出马,八戒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去了花果山,用激将法,终于把悟空请了回来,成功解救了唐僧。团队人心不稳的危机之中,白龙马是唯一一个清醒的。他不慌不忙理清现状,找出对策并付诸行动,这才化解了团队危机。遇事能够稳得住,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常常能够在关键时刻改变事情发展的走向。 低处要定悟空打怪升级,八戒沙僧牵马挑担,还要时不时配合大师兄作战,看上去,白龙马是最“闲”的。白龙马的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师兄们无法胜任的。八戒貌似强壮,但让他背唐僧渡河时,他却说:“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觉得“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白龙马陪伴唐僧的时间最多,但从未让师父操心,西行路上的是是非非皆在他的眼中。悟空被师父误解,他不服气就会跑到东海龙王那里喝酒,任由师父独自上路。八戒好吃懒做,常常一遇到困境,就嚷着要分行李散伙。沙僧忠厚老实,木讷不多言,勤勤恳恳承担挑夫的角色。白龙马却是心性最定得住的那一位。在宝象国的时候,白龙马曾说:“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从他在观音菩萨面前“口衔着横骨,心心领诺”开始,修成正果成了白龙马的唯一目标,一路风雨坎坷,但他的内心始终安定沉稳,从未动摇改变。唐僧坐在马背上,尚且还感叹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取得真经。白龙马却一直心无旁骛。他虽然也能腾云驾雾,但此刻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驮着唐僧向西行。因为他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自我救赎的历程。取经完成后,如来佛祖按功行赏,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只见白龙马在化龙池中翻了一个身,退去了毛皮,换了头角,全身长出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白龙马经历了苦难的磨砺,迎来了自己的涅槃重生,最终功德圆满。命运无常莫测,无论怎样的经历,怎样的选择,都有其意义。遇事能忍,是自身的修为,熬得住方成大器。行事要稳,方可深思熟虑,做出正确的判断。绝境要定,遵循自己节奏,人生路上笃定前行。生活从来都不易,常常要面对事与愿违。真正厉害的人,遇事忍三刻,行事稳三分,定局谋三年。生活能渡的,都是自己愿意并且有勇气走出来的人。参考资料:知网《白龙马形象浅析》作者:赵旭《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电视剧《西游记》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