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虚无感

Wait 5 sec.

在工作中人会产生出虚无感,它的确存在,只是人们很少谈及,因为它和生活中的虚无感相比不算什么。而且,工作很容易帮助一个人伪装起来,伪装成行为忙碌,伪装成内心充实,伪装成目标明确。任何一个在团队中和他人一起工作过的人都应该有过切身的经验,总会有那么一刻,他会怀疑自己的同事在干什么,也会怀疑大家做出来的事究竟有什么意义,进而怀疑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这就是人生中无所不在的虚无感。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工作里最值钱的部分出现在它变成工作之前。一个人想做一项业务,然后他想办法让这件事跑通。在他有了这份确信之后,又感觉到全靠自己一个人无法维系,于是就有了团队,就有了分工,就有了流程,于是一个人头脑中的想法就变成了一群人的日常工作。又因为有了那么一项日常工作,它可以发展出一系列的新业务,有些是拓展,有些是支持,有些是保障,于是又衍生出了各种新工作,围绕着主干业务,也就是主要工作展开去,变成密密麻麻的一张流程图。这样说起来,大部分的所谓工作就是拧螺丝---规定动作,打补丁---让系统运转,擦屁股---为他人的失败补台。而那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要那么做,碰都不会让你碰,问都不让你去问。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无力地位,意识日复一日自己在拧螺丝打补丁擦屁股时,肯定会感觉到虚无,因为找不到意义的存在,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服从指令。业务流越复杂,部门越多,员工数量越广,更糟糕的事情就会发生,那就是日常工作多了一项新内容:扯皮。在一个大型组织里工作,一个人难免会在无尽的扯皮中产生出一个疑问:之所以看起来大家还做出了一点事情,这是因为吃老本,是因为业务惯性,还是因为大家这一次运气好?因为按理来说,这样一帮三心二意,离心离德,各自为政的人,不大可能一起合作完成任何事情---既然组织也不可信,那么人就越发觉得工作虚无,上班做业务像是在抽奖,或者在扯皮中感觉自己是系统齿轮之间的人肉润滑剂。不过这里我要给诸位受到虚无感折磨的打工人一个好消息,这条好消息就是:别以为只有在一大群人里工作才会有虚无感,一个人独立工作照样如此。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的工作是一种对人的磨损。我每天早上爬起来画图写文章同样如此,而且我还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当然,我为自己找意义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这篇文章可能对读者有帮助,这篇文章可能对读者有启发,这篇文章可能为读者提供了某种实用价值......但是一年下来,两年下来,三年过去,人同样会变得不那么确定了---真是如此,还是我在自我麻醉自我欺骗?如果是后者,那么我所做的一切究竟又有什么意义呢?你看,虚无感同样地会产生,而且比在一群人里工作还要糟糕。在一群人里工作,你起码可以说:这都是因为我身边是一群蠢蛋,所以弄出来那么多重复而毫无意义的事。但我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就要背负所有责任,直面那个自我质疑:我是不是做了一系列毫无意义的事情?同理可证,你那个躲在独立办公室里的老板,可能不时也会无声流着泪咬着自己的领带止不住地去想:我请了那么多人来,一年到头是不是都在做无用功?我可以找意义,他也可以找意义,什么服务社会,什么创造就业,什么创造财富。你当然也可以找意义,什么供养家庭,什么解决安身立命,什么为家人提供遮风避雨的屋檐,什么得以体验世间百态丰富自我人生,诸如此类。不过所有的意义在某一天都需要面对自我质疑: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而意义永远是针对自身而言的,永远是我感觉,我知道,我认同。所以,问题总是会被转化成另外一个形式:工作对于我而言,为我提供了什么?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面,更重要的是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那种感觉。对,是一种感觉,可能都不是事实。你有那种感觉就没有虚无感,你没那种感觉虚无感就会浮现。在拧螺丝、打补丁、擦屁股和扯老皮这些事情里,不大可能实现自我满足,也没有多少自我实现的空间。所以,这些日常项目要做,不做就清理不出一个真正的工作台面来。而工作的价值,需要在这些日常项目外去寻找。好在工作总是复杂的,参与工作的人总是多样的,因此你总是能够多多少少少找到一点,在从事和接触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聪明了一点,感觉到自己多闻了一点,感觉到自己学会了一点什么新东西,感觉到自己学会了某一种新思路。你强烈地感觉到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你觉得你可以把这些东西用在这份工作之外的地方,于是满足和充实会从中升起。因此我也可以那么说,如果只是把工作单纯当做一个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来看待,那就有点可惜了。而借由工作,通过工作去观察、见识、参与事情,去接触、结识、学习某个人,从而完成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那么工作向你提供的就不仅仅是薪酬。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你多少会找到一点属于自己的意义,可以克服不时来袭的虚无感。说到底,虚无感本身不是什么坏事。因为生活中有虚无感,人们才会去创造,去交友恋爱,去结婚繁衍,去发展出形形色色的爱好。因为工作中有虚无感,人们才会去创业,去搞副业,发展出八小时之外的精彩私人生活,或者是扮演另外的社会角色满足内心的需求。而且,在诸多的尝试之后,虚无感总是会带着你回到自己内心面前,让你去回答「我是谁」一类的问题。而这是人生中的大问题,内心里有个答案总是能让人更安心一些。题图标题:《信使》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 7.0 Prompt: Illustration of an ancient messenger riding across the plains --ar 16:9 --exp 80 --sref 2018807414 --profile fbichjd  --v7.0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请你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禅定时刻《铁拳无敌张爱玲》和菜头的小肉手Midjourney V 7.0  南派三叔专区南派,这张《扑翼飞机》送给你。 《槽边往事》专营店营业中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JZGmj3cU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