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于火上》:你总能在文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Wait 5 sec.

文 | 有书君 · 主播 | 依米各位书友大家好,我是依米。今天,我们继续共读《置于火上》这本书。上一节,我们通过文学巨著《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故事了解到,十八世纪法国社会对于未婚妈妈的偏见与歧视,以及动荡社会中人性的自私、贪婪与扭曲。而作者维克多·雨果则借助芳汀的人物形象痛斥了这些社会中的不公和人性中的种种阴暗。那么,在这一节中,让我们离开雨果的“悲惨世界”,走进沈从文笔下,那个自然、古朴、唯美的茶峒小镇,来看看“翠翠”的故事。茶峒里的祖孙俩茶峒是一个靠近湘西边境的小山城。小城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城中的房子都是吊脚楼样式的,一半靠着山,一半探在水上。小城相依的那条河叫作白河,河水清澈透明,在阳光之下,仿佛一条波光粼粼的玉带。河的两岸群山耸立,山中细竹繁茂,苍翠欲滴。近水的人家都种了桃杏花。春天时,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住在这里,恍如生活在世外桃源。茶峒城旁边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塔,塔下住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黄狗。那老人是管渡船的老船夫,女孩是他的孙女翠翠。翠翠的父母早逝,她自出生起便一直由爷爷带着。翠翠由爷爷养大,所以将爷爷的养育之恩铭记于心,并力所能及地回报着爷爷。一年四季,无论天气如何,爷爷都会守在船头,为行人撑船,翠翠则留在家里忙活着两个人的一日三餐。家务忙完之后,翠翠也会来到渡口,帮着爷爷一起撑船,为他减轻负担。有翠翠在,爷爷累了,便能躺在临溪的大石头上安心地睡一会儿。因为渡口和船都是公家的,所以乘船的人不用给钱。但一些人觉得老船夫十分辛苦,总是想方设法地给他塞钱。虽然每次他都会把钱还给对方,但总有几次船客跑得快,来不及将钱还回去。老船夫为了安心,就用那些钱买了茶叶和草烟,然后把草烟挂在腰上,遇到抽烟的船客,就塞一把给对方。茶叶则用来泡茶,放在船上给人解渴。翠翠和爷爷住的地方离茶峒城里有大概一里的路程。平日里,翠翠会带着家中的那只黄狗进城买些日用品。小城虽然不大,却比翠翠他们住的地方热闹很多。每次买完东西回来,她总是要和爷爷说上好一会儿自己在城里的所见所闻。到了端午节,小城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但只要是爷爷不去,翠翠就会留在渡船上陪着爷爷,怕他一个人孤单。爷爷明白翠翠为他着想的心意,但他并不想孙女整天陪着自己这个老头子。所以在端午节的时候,爷爷总是会找熟人帮忙守船,带着翠翠进城去看划船比赛。翠翠有了心事比赛当天,河边站满了人,四条朱红色的龙船在河里飞驰,船鼓“咚咚”地响着,和渡口寂寥的景象完全不同。翠翠看着眼前的一切,抿着嘴不说话,但心里却十分高兴。那天,由于人群过于拥挤,翠翠和爷爷走散了。她怕爷爷着急找不到她,就在河边等着,一直等到天色渐晚。就在这时,她遇到了刚刚参加完比赛的傩送。傩送看她一个人在河边孤孤单单的,便邀请她去家里等。翠翠误以为傩送要欺负她,便骂走了他。傩送知道她对外人有戒心,就提着比赛时抓到的鸭子回家了,之后让家里的伙计将她送回了家。后来翠翠得知,爷爷是为了让那位找来的熟人也去城里看看热闹,就回来替他一会儿,可那位熟人对看划船比赛并不感兴趣,反而和爷爷喝了两杯烧酒之后醉倒了。爷爷腾不出身来,又想到进出城的那条路翠翠经常走,便没有去接她。虽然翠翠对爷爷有一点儿埋怨,但是她理解爷爷的为人,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不过,另一个人却在她的心头,让她沉默了一个晚上,而那个人就是傩送。天保的心意第二年端午节时,爷爷和翠翠又去了城里看划船比赛。但这时的翠翠心里开始有了不同的期待,她除了期待城中的热闹,也期待再次遇到傩送。然而,遗憾的是,这次傩送去了外地过节。她不仅没有见到傩送,还听说了傩送与王乡绅女儿结亲的消息。这让翠翠心里十分难过。不过,她不知道的是,傩送的哥哥天保在端午节的船会上对她一见钟情,还直接托人向爷爷传话,说想要娶翠翠为妻。爷爷让传话的人告诉天保,如果他走车路,就应该让他的父母做主,请媒人来正式说亲;如果是走马路,就应该自己做主,站在渡口对面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后来,爷爷和翠翠说了天保的事,问她对天保的印象怎么样。翠翠此时已经有了心上人,但出于女儿家的害羞,也担心傩送不喜欢自己,所以面对爷爷的询问,她只是不停地剥手中的豌豆。由于天保不擅长唱歌,便选择了走车路。媒人上门替他说亲时,爷爷因为摸不透孙女的心思,并不想立刻答应这门亲事,就先送媒人回去了。后来,从外地回来的傩送得知了此事,心里十分着急,慌忙告诉哥哥自己也喜欢翠翠。于是,兄弟二人决定一起走马路,到渡口对面的山上唱歌,谁打动了翠翠,谁就娶她为妻。翠翠的等待因为天保之前已经走过车路,所以为了公平起见,唱歌的时候,他让弟弟傩送先唱。本就不善唱歌的天保,听到傩送一开口,就知道自己输了,所以轮到他唱的时候,他怎么也不肯开口。当天夜里,翠翠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梦里她随着那美妙的歌声飞来飞去,还飘到悬崖的半山腰上摘了把虎耳草。第二天,翠翠把这个梦告诉了爷爷。爷爷误以为是天保的歌声打动了她,便急忙进城把此事告诉了天保。而天保听到爷爷说翠翠被歌声打动之后,更是确定自己输了,便将兄弟二人唱歌的经过告诉了爷爷。随后,天保驾着船离开了茶峒,想以此来纾解自己惆怅的心情。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在途中出现了意外,不幸溺水身亡。出事之后,弟弟傩送觉得是因为爷爷乱说话,哥哥才会离开茶峒,导致不幸的发生,因此怨恨上了爷爷。然而,他心里虽然有怨,却依旧喜欢翠翠,想娶翠翠为妻,便希望父亲能去帮他说亲。但父亲却将天保的死归结在翠翠身上,坚决不同意傩送娶翠翠。这导致父子二人发生了争吵,后来傩送赌气离家出走,去了外地。老船夫爷爷因为天保去世和傩送出走的事情,心头郁郁难欢,不久之后就病倒了。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爷爷为翠翠盖了最后一次被子,睡下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翠翠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安葬了爷爷,并接过了渡船的工作。她每天除了为行人撑船之外,就在渡口的船头上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傩送的父亲被翠翠的真诚打动,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并愿意将翠翠先接到家中照顾。不过,爷爷的好朋友杨马兵认为,应该等傩送回来亲自来接翠翠才最为妥当。最终,傩送的父亲同意了杨马兵的提议,派人去给傩送送了信。秋去冬来,天气逐渐转冷,傩送却还没有回来。也许,他明天就会回来,也许,他永远都不回来了。但翠翠觉得这没关系,不管多久,她都会等着他。爱不是随口一说翠翠,这个沈从文在《边城》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角色,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个天真善良、自然淳朴、情窦初开的女孩,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故事围绕着翠翠,把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古朴、美好的品质跃然纸上。在爷爷身上,我们看到了熠熠生辉的传统美德。他勤劳、简朴、有原则、还有一副热心肠,愿意替别人着想。对于孙女翠翠,他更是有着浓浓的血脉亲情,呵护她的成长,操劳她的婚事,关心她的未来。在天保和傩送身上,我们看到了手足情深。兄弟二人虽然同时喜欢上了翠翠,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爱情而反目成仇,而是进行了一场公平的竞争。在杨马兵身上,我们看到了朋友之情。作为爷爷的生前好友,在爷爷去世后,他主动承担了“爷爷”的角色,陪伴、照顾翠翠,并为她的婚事提出主张。最后,我们在翠翠身上看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爱与美。她深知爷爷的养育之恩,总是尽力帮年迈的爷爷减轻负担,操持家务,与爷爷相依为伴。她的美不仅是容貌的美,更是一种不染纤尘的心灵美。她对傩送的爱,是一种未经世俗雕饰的爱,她的等待更是对于这种爱的坚定。或许有人会说,“喜欢一个人就应该大声说出来”,如果翠翠当时和爷爷明确表示了自己喜欢傩送,那么后面一连串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的确,我们要敢于表达爱。但这可能并不是作者沈从文想要通过翠翠传达的情感。沈从文在《边城》的题记中写道,多年的战乱,让人们的心灵和性格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原有的朴质、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他会是个什么样的“新东西”?除了小说的情节需要和女孩本身的腼腆。沈从文更想表达一种,无论世事如何动荡,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于“人性之美”的坚守。生活的波折确实给翠翠带来了痛苦和悲伤,但也让她更加成熟,让她内心坚定的东西更加坚定,而不只是“随口一说”。文学的力量好,到这里,《置于火上》这本书的共读也就接近尾声了。在田小娥和颂莲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吃人礼教”对人的戕害,也让我们察觉到一些“变形礼教”对于人们的束缚。在欧也妮和虎妞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原生家庭之伤。这提醒着我们“如果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那么悲剧就会不请自来”。在乔和简·爱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自主和独立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它们是幸福和自由的基石。在羊脂球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善良与身份无关,但我们的善良要保持理智,要将爱的种子播撒到能长出爱的心田里,而非撒在自私的人性荒漠中。在芳汀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充满偏见的社会观念,给一个人带来的灾难,以及贪婪自私的人性如何成为了这种偏见的帮凶。最后,在翠翠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最为质朴的真善美,她犹如一阵温暖的春风,给干枯的心田,带来了新的生机。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它不仅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启迪,更能带给我们应对生活困难的方法和力量。希望通过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字,能为你的人生带来新的助益。好了,到这里,《置于火上》这本书的共读就全部结束了。每本书都是一场值得期待的旅程,我是依米,期待在下一本书中与你相遇,再见!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