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氟化工龙头永和股份(605020.SH)披露定增注册稿,该公司定增项目历时近两年终于获批。不过,原计划募资35亿元的融资规模缩水了一半,这对于等米下锅的募投项目、流动性承压的公司以及渴望借低价定增获益的实控人来讲,均非理想结局。募资大幅缩水的原因,或与跌跌不休的股价有关。为提振股价,实控人也曾大手笔增持,然而由于可转债转股等导致公司短期内股本大幅增加,加之公司羸弱的基本面在融资周期内并无根本性好转,导致永和股份的股价迟迟未迎来反转。股价下跌致募资缩水一半公告显示,永和股份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7.36亿元,用于包头永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不涉及产能过剩、限制类、淘汰类行业,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本次发行对象为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童建国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发项目顺利获批,但融资规模已缩水超50%。根据2023年3月20日的定增公告,当时募资总额不超过3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将用于包头永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分别拟投入30亿元、5亿元。披露不到两个月,永和股份发布了定增预案(修订稿),拟募资总额调整为不超过19亿元;2024年5月21日,永和股份又发布了定增预案二次修订稿,拟募资总额调整为不超过17.3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两次调整后,包头新能源材料项目的拟投入资金由最初的30亿元削减至12.36亿元,而补流资金仍为5亿元,。为何公司募资金额一降再降?永和股份给出的原因包括“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实际情况,为兼顾公司发展与股东利益最大化,推动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顺利进行”等。钛媒体App注意到,自定增预案首次披露后,永和股份股价在剧烈震荡中持续下挫,从35元左右的高位跌至目前约20元,跌幅约43%。来源:东财Choice截至今年2月,永和股份总股本3.79亿股。根据定增方案,本次定增发行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即不超过1.14亿股。参考当前股价在打8折后估算发行价约为16元。很显然,以当前的股价表现及股本数量,远远无法支撑原定的35亿融资规模。为避免融资大幅缩水,永和股份曾提振股价、扩大股本“两手抓”。钛媒体App注意到,2023年5月-11月,控股股东童建国曾先后多次增持公司股份,无奈对股价提振作用有限。另一边,通过转增股份、可转债转股、股权激励等方式,短短一年时间,永和股份总股本增加超1亿股。而股本的扩大也为提振股价增加了难度。流动性承压待解那么问题来了,融资缩水后,原计划的投资项目还能顺利进行么?为何补流资金没有被调减?实控人大力提振下为何股价仍跌跌不休?据了解,此次募投项目——包头永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的总投资60.58亿元。永和股份此前公告称,未来募投项目资金缺口主要通过银行借款和经营积累解决。由于募资大幅缩水,拟投入资金从30亿元缩减至12.36亿元,显然该募投项目的资金缺口不小。再看永和股份的偿债压力也不小。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86%、53.11%、60.83%和 62.09%,流动比率分别为1.00、0.92、0.63和0.65,速动比率分别为0.68、0.63、0.38和0.36,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在审核问询函回复报告中,永和股份曾就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的事项作出说明,称与产能不断扩张、在建工程持续增长、发行可转债等因素有关。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账面货币资金2.58亿元,短期借款12.1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12亿元,货币资金无法覆盖短债规模,5亿补流资金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不仅如此,受到所处行业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永和股份的业绩也开始出现波动。2022年-2023年,我国制冷剂供给持续扩大,受供应不稳定与下游需求旺盛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呈现阶段性上涨,然而受制冷剂配额争夺影响原材料价格涨幅无法转移至下游产品,永和股份主要盈利能力整体有所下滑。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永和股份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9.63%。不过情况似乎在去年第四季度有所好转。永和股份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2.4亿元-2.8亿元,同比增长30.66%- 52.43%;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9350.00万元-1.34万元,同比增长332.37%-517.34%。业绩增长的原因系制冷剂产品结构劣势转好,以及含氟高分子材料稳中有增。据悉,2024年,我国对HFCs第三代制冷剂正式实施配额管理,供给侧的约束推动行业供需格局的改变,制冷剂需求及价格快速提升。此外,公司氟化工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部分产线逐步跨越磨合期,已于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