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龙海洋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高龙海洋”)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港股IPO上市。钛媒体APP注意到,高龙海洋还未上市,利润就已经开始变脸,其中2023/24财年和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持续同比下滑。更为令人不解的是,饲料级鱼油业务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撑起了高龙海洋的业绩,但公司的另外一个业务——食品级鱼油却陷入产量、销量双降的困境。在此大背景下,公司港股IPO的募资方向竟然都是指向扩大食品级鱼油业务,这也让不少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打一个问号。还未上市,业绩已变脸高龙海洋是一家饲料级及食品级鱼油精炼及浓缩企业。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按销售收入计,高龙海洋于中国饲料级鱼油精炼及浓缩市场中的市场分呢为24.8%,排名第一。虽然2023年高龙海洋霸占中国饲料级鱼油精炼及浓缩市场头把交椅,但公司的财务数据却在变差。2021/22财年~2023/24财年,高龙海洋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568.3万港元、46383万港元、53213.1万港元,净利润分别为1418.5万港元、6944.5万港元、5918.3万港元。不难发现,2023/24财年高龙海洋虽然还有着同比增长14.73%的营收,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4.78%。另外,在上述时间段内,高龙海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581.6万港元、7085.8万港元、-4956.7万港元,2023/24财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首次净流出。那么,为何2023/24财年,高龙海洋的利润和经营性现金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或许从高龙海洋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中发现端倪:2024年前6个月公司依旧没能走出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且净利润的降幅持续扩大。招股说明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高龙海洋的营业收入为24455万港元,同比增长14.76%,净利润为1035.2万港元,同比下滑65.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95.8万港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出进一步扩大。更为突出的是,2024年上半年,高龙海洋的毛利率为15%较2023/24财年下滑了7.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高龙海洋还未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开始变脸。不禁让投资者对于高龙海洋如何保持成长性产生疑虑。扩产疑云从产品上看,高龙海洋主要拥有饲料级鱼油、食品级鱼油等业务,其中饲料级鱼油产生的销售收入在2021/22财年~2023/24财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12985.4万港元、37836.5万港元、42699.8万港元、19207.4万港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2.9%、81.6%、80.3%、78.5%,并逐渐拉开与食品级鱼油业务体量的差距,成为公司创收最高的产品。看完营收,再来看看销量的情况。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22财年-2023/24财年,高龙海洋饲料级鱼油产品的销量分别为8900吨、17417吨、16729吨,食品级鱼油的销量分别为2949吨、1665吨、1098吨。虽然在2023/24财年两个业务的销量均同比下滑,但食品级鱼油呈现一个持续下滑的态势,并且下滑更快。请输入图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食品级鱼油业务收入和销量都在不断萎缩,但高龙海洋似乎并未放弃,且还有要加码的规划。按照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高龙海洋此次港股IPO募资将用在连江生产基地二期建设生产设施及配套设施;购买设备及机器;购买原材料,以供生产食品级鱼油产品,从而应对公司扩大的食品级鱼油产能;补充一般营运资金。再详细到几个募资项目的具体方向,钛媒体APP发现无论是连江生产基地二期的建设,还是要购买设备及机器,其最终目的都指向要扩大食品级鱼油的业务。不过有意思的是,我们通过连江生产基地近几年的数据发现,其产能利用率竟然还在下滑。具体来看,连江生产基地中精炼、乙酯化、分子蒸馏、冬化的最大输出产能均未发生变化,而实际产品却持续下滑,产能利用率也在大幅下滑。以精炼为例,2021/22财年-2023/24财年,精炼实际产量分别为3227吨、2809吨、2083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7.4%、84.8%、62.9%,均在下滑。其中乙酯化的产能利用率更是在2023/24财年跌破50%。而作为高龙海洋营收多年增长,并且目前创收最高的饲料级鱼油业务,似乎在此次募资过程中未得到相关资金的支持。(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