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美在即?能擺上中美「協議」談判桌的關鍵牌是什麽?

Wait 5 sec.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內曾訪問中國。他的繼任者拜登任期内沒有訪華。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三(2月21日)表示他「期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關於行程是否確定、具體如何操作尚未有定論。學者認為,習近平訪美「只是時間問題」。週三,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作出上述表示。在被媒體追問是否會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時他只説「可能」但并未透露協議具體内容。「我們最終會見到習近平主席以及其他領導人到訪,」特朗普如是說,並表示在雙方努力穩定關係的情況下,雙邊關係「良好」。回歸白宮後的短短一個月裡,特朗普已經兩次公開提到對習近平的邀請。習近平會訪美嗎?圖像來源,Reuters圖像加註文字,特朗普和習近平的上次會面是在2019年日本大阪的G20峰會期間。「習近平訪美這件事發生的機率不低,但是事成上還要再醞釀一陣子,」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宋文笛向BBC中文表示。「一部分是因為習近平上次訪美時2023年底的事情,距離比較近。其次是如果訪美,那麼互動的禮遇、規格和身分都是雙方需要再確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耐基中國項目研究員莊嘉穎亦指出,習近平訪美「只是時間問題」,尤其是考慮到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有訪問北京且印象偏積極正面,只是在任期晚期雙邊關係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迅速惡化。「受特朗普邀請訪美,(對中方來說)拒絕也不是辦法。但是中國方面會希望避免一個看起來像是習近平去美國朝貢的印象和認知。」習近平上次訪美發生在2023年11月,也是他第五次以中國國家主席身份訪問美國,與時任美國總統拜登会面,當時雙方就恢復兩軍通信、遏止芬太尼貿易達成協議。宋文笛補充解釋,目前來說,中國當下所標榜的自我國際形象和策略與美國非常不同。「中國自我標榜是傾向多邊主義,維持聯合國中心主義等等,以此和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和大量從國際組織撤退來做區隔。因此,如果此時習近平去美國訪問,那麼美中品牌形象會再度綁在一起,對於中方的外交说辞上會造成一些變數。這些都釐清之後,訪美才會發生。」核心議題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他曾公開表示對習近平的好感。圖為新冠疫情期間柏林的一處塗鴉。宋文笛認為,在東海、南海問題,尤其是領土、航行權的爭議上,中方會希望美方作出更明確的開放態度,讓中方可以放開手去處理東南亞議題,不必同時分心去照顧來自美國的變數。此外對於美國來說,宋文笛指出,美方可能會繼續在芬太尼問題上要求中方作出更明確表態和加強控管力度。莊嘉穎指科技、關稅、中方在美國投資、以及台灣問題或是重點議題。此外,考慮到特朗普對於形式的側重,中方或将更多考慮特朗普是否會遵守承諾。《紐約時報》在特朗普再次談到習近平訪美一事後引述美國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團隊正在探討的問題包括由誰領導新談判、在中美2020年達成的貿易協議中,中方在哪些方面沒有兌現承諾等。中國的獻議則可能包括在美國投資設立太陽能、電動車和電池工廠,創造50萬個就業機會;以及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出口品、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以及重建烏克蘭問題上合作,以及承諾將美元維持為主要全球貨幣;等等。作為交換,習近平會要求美國減免一些關稅,以及放寬對中國取得先進技術的出口管制。宋文笛認為,如果訪美一事成行,可以期待雙方達成更高階層的直接通話管道,例如戰略對話、雙方軍方高層熱線等等,美方會更希望要這些形式安排上的規格上的新發展,因為這樣可以讓特朗普對內宣示稱「對華關係上取得新突破」。特朗普上台後對中國加徵10%關稅,但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25%關稅,這與他大選造勢期間的對華言論相比稍顯溫和。但目前只有對中國的加徵關稅措施真正兌現。特朗普在1月20日回歸白宮,他表示自己當時與習近平已有過通話,內容涉及TikTok、雙邊貿易和台灣問題。週三,特朗普進一步對記者表示,他正在就字節跳動旗下TikTok在美出售令與中國會談。宋文迪指出,特朗普2.0時代,中美關係或將走向更加穩定的軌道。他指出,拜登年代更講究競爭、衝突和合作三軌並行,特朗普的主軸會是合作、為了促進合作的強硬表態和籌碼,主軸不一樣。拜登年代的主旋律是競爭,但是特朗普年代將會是有條件的合作,但是得建立在對美國、對特朗普更有利的基礎上。「特朗普第二任上台時間也不算長,現在他對亞洲、對中國的政策還未定型,但是有他在第一任期內的味道,就是他拋出一些說法,這些說法之間會有出入,但美方和中方的關係還沒有正式變得特別惡劣,那麼之後是否有轉折點,是否會更好或者更壞,我們目前只能猜測。」莊嘉穎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