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经济低迷、增速放缓、低位徘徊似乎已成为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也已进入低息差环境,这要求银行业摒弃“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转向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创造”,即银行通过管理变革与技术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高风控能力和综合经营能力。3月28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工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高管层表示,“这是打造一流银行、领军银行、现代银行、价值银行的必经之路,工商银行作为领军银行,一定要闯出一条新路来。”中国工商银行(股票代码SH:601398;HK:1398)刚刚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3669.46亿元,较上年增长0.5%,资产总额48.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总量均保持前列。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和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ROE)分别为0.78%、9.88%。资本充足率上升至19.39%,稳居全球大行首列;拨备覆盖率214.91%,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不良贷款率1.34%,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上述数据表明,在这场中国银行业的“价值”革命中,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商银行)作为我国乃至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不断通过投融资结构优化、数字工行建设和GBC+基础性工程的推进,构建金融服务新生态,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以改革实效促进“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的发挥。“价值”之本: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服务好实体经济,是银行业“价值创造”最根本的体现。工商银行将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作为自身“价值创造”之本,不断加强高质量金融供给,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全力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贷款总量来看,工商银行财报显示,其2024年末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26.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3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投资12.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2万亿元;全年境内主承销债券规模超1.9万亿元。投融资总量、增量均保持市场前列。从贷款结构来看,2024年末,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贷款的余额分别为4.4万亿元、突破3万亿元、突破6万亿元,增速分别是13.7%、16.7%、19.1%,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和绿色贷款余额均保持行业首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贷户覆盖率提升3个百分点。普惠贷款余额为2.9万亿元,增速近30%,涉农贷款增速达21.9%。有力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尤其是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工商银行率先成立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深入开展科技金融“春苗”“秋实”专项行动,通过创新股权质押、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创设“基信贷”“科股贷”“基投贷”等商投联动特色融资场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接力式金融服务。其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率先突破3.1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此外,工商银行还积极发挥其“商行+投行”的优势,在全国10多个城市设立股权投资试点基金,设立800亿元工银科技创新基金,依托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等多元化服务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接力式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各试点的意向基金规模超千亿元。“价值”之驱:数字化动能加速发力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数字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高质量服务数字经济和促进数实融合。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工作目标和各篇文章的实施路径。其中数字金融方面,聚焦引导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强化业务管理、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以数字金融创新巩固拓展数字经济优势。毫无疑问,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成为银行业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质效、降低边际成本的核心手段,也是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驱动力。工商银行财报强调,其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大数字化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加速推进“数字工行”(D-ICBC)建设,手机银行推出全新10.0版本和原生鸿蒙版,创新智能应用AI管家,升级发布ECOS2.0数字技术生态体系,率先建成千亿级金融大模型——工银智涌,并在同业率先完成DeepSeek开源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算力、算法、数据等核心要素处于业界前列。效果也是显著的。根据工商银行财报,当前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近9000亿元,开放银行合作客户达6.68万户,交易金额突破375万亿元;2024年末客户存款34.8万亿元,同比增长3.9%;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5.88亿户,移动端月活超2.6亿户;“工银e生活”月均活跃客户数为1930万。同时,工商银行已将AI大模型技术规模化应用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等20多类业务、200多个场景,催生出交互式对话交易、伴随式座席服务、智能化资金投放预测等数字助手,例如通过在结算金融领域引入AI顾问,工商银行的客户咨询响应时间缩短了79%。凭借先进的数据管理体系理论与建设实践,工商银行成为国内率先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 最高等级(5级)续评认证的企业。同时,得益于日益完备的智能化风控体系,工商银行实现了对各类风险提前感知、精准识别、及时预警和高效处置,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4.91%,较上年末上升0.94个百分点。“价值”之基:不断夯实生态化基础通过建设开放生态、强化行业协同,商业银行可以实现业务场景延伸、服务能力重构和成本效率革新。在这方面,工商银行扎实推进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五化”转型,将其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重要抓手,有力支撑其“价值创造”。尤其是在生态化基础方面,工商银行纵深推进GBC+基础性工程,推动资金链、客户链、服务链、价值链“四链”协同;联合行业和前沿企业共建人工智能生态圈,积极探索大模型金融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AI技术共享与成果转化,赋能行业协同发展。通过扎实推进生态化基础,工商银行实现G端拓户4.9万户,B端拓户32.6万户,C端触达客户1.7亿人,个人客户增加超过了2500万户,对公客户增加129万户,手机银行客户增加超过了3500万户。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五化”转型,持续释放改革动能,深入推进GBC+基础性工程,加快数字化、AI+等新技术的应用落地,不断增强发展韧性,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这是工商银行2024年取得“稳中提质”业绩表现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其坚持“价值创造”,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表现。在3月28日下午的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管理层表示,该行将继续发挥领军银行作用,突出“工”和“商”主责主业,进一步做深做精“五篇大文章”,在推进自身做优做强的同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的发挥。*本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