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学医的鲁迅真给人开过药方

Wait 5 sec.

作者:萧振鸣来源:《北京纪事》,本刊有删节鲁迅是一位严肃的思想家,但也以风趣幽默著称,是一位很会制造快乐的生活家。本文择取几个鲁迅有趣的生活片断,让读者了解鲁迅的点点滴滴。臭虫鲁迅是1912年5月5日约晚上7点到北京的,第二天,他住进了绍兴会馆,然后坐骡车到西单南大街旧学部的北洋政府教育部报到,随即回到住所。晚上睡觉时躺上床不到半小时,发现很叮咬,赶忙起来一看,床褥下有三四十只臭虫。于是他把铺盖搬到桌上睡了一宿。一百年前的北京还有臭虫,鲁迅不是神,他也怕蚊虫叮咬,在众多的臭虫面前,他只好败下阵来给臭虫腾地方。哭脸校徽北京大学校徽是中国近代第一枚校徽,是由鲁迅设计的。这枚校徽的造型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线条轮廓颇具现代设计感。“北大”两个篆书上下排列,其中“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并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设计亦文亦画、古朴简洁、寓意丰富。北大教授刘半农在为《北京大学卅五周年纪念刊》撰文时曾写道:“我以为这愁眉苦脸的校徽,正在指示我们应取的态度,应走的路。我们唯有在愁眉苦脸中生活着,唯有在愁眉苦脸中咬紧了牙齿苦干着,在愁眉苦脸中用沉着刚毅的精神挣扎着,然后才可以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车夫的故事鲁迅上班一般坐人力车。有一次鲁迅坐人力车从教育部回绍兴会馆,不慎把钱包落在车上,鲁迅和车夫当时都没有发觉,鲁迅下车后就回家了。可那车夫发现钱包后马上跑进会馆把钱包送还,并让鲁迅当面点一下是否丢了东西。鲁迅非常受感动,因那包里除了钱外还有重要的文稿,于是拿出一元钱来酬谢车夫。车夫推辞多次才肯收下,并说谢谢。鲁迅后来赞赏道:“他需要钱,但拾金不昧,这是何等可贵的品德。这个钱夹如果被慈禧太后拾到,恐怕早就落到她的腰包里去了。”在鲁迅的话中,皇太后的品德还不如一个车夫。绘/冰儿萧萧钓鱼台骑驴钓鱼台现在叫玉渊潭公园,位于北京阜成门外玉渊潭东面,是一处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从鲁迅住的地方往西到钓鱼台距离约两公里,鲁迅也曾到钓鱼台游览。鲁迅的小朋友——语丝社的章廷谦也参加了这次游玩,他的回忆记录了鲁迅这天的快乐:“还记得那个时候,城内的青年学生们,到了春秋佳日,每逢星期天,常常到西直门外来骑驴玩,我就是一个最爱骑驴的人。有一年的春天,我们有八九个人跑去要鲁迅先生和我们一起骑驴去玩,鲁迅先生就和我们一起出来,骑驴到钓鱼台。一路上还和我们讲了好些骑术。我们这八九个人和鲁迅先生年龄的距离,少的也有二十。这虽是一件小事,要不是因为我们和鲁迅先生没有间隔,我们怎敢去邀请?如果鲁迅先生没有青年人的这种性情,鲁迅先生也不会和我们一道去的。”鲁迅一生旅游很少,但他在南京读书时就会骑术,和青年们在一起,可以想象他有多么开心。牙痛党看鲁迅的日记,他经常为牙痛所困扰,在北京时三天两头去看牙医,离京南下时,他原装的牙基本已经被拔光了。还有两颗牙是摔掉的,鲁迅自己曾写过这件事:“民国十一年秋,我‘执事’后坐车回寓去,既是北京,又是秋,又是清早,天气很冷,所以我穿着厚外套,带了手套的手是插在衣袋里的。那车夫,我相信他是因为磕睡,胡涂,决非章士钊党;但他却在中途用了所谓‘非常处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自己跌倒了,并将我从车上摔出。我手在袋里,来不及抵按,结果便自然只好和地母接吻,以门牙为牺牲了。于是无门牙而讲书者半年,补好于十二年之夏,所以现在使朋其君一见放心,释然回去的两个,其实却是假的。”野蛇自1923年7月兄弟决裂后,鲁迅便另找住所准备搬走。鲁迅日记载:8月2日,“雨,午后霁。下午携妇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砖塔胡同61号的院门坐南朝北,鲁迅住在三间北房,俞芬和她的两个妹妹俞芳、俞藻住在西屋两间。在这里,鲁迅和俞家姐妹相处很好,并时常照顾她们。俞芬的两个妹妹当时都在10多岁。鲁迅给她们取绰号,一个叫“野猪”,一个叫“野牛”。她们把鲁迅叫作“野蛇”。鲁迅经常给她们买玩具、糖果,还带她们去看电影。开药方鲁迅有个学生叫尚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曾聆听鲁迅讲学,后来经常为鲁迅编辑的《莽原》杂志撰稿。一个冬天,他的气管炎发病,又没钱医治,在床上休息了十多天,又转成神经衰弱。稍好后,他抱病带着几篇稿子去鲁迅家,鲁迅安慰他说:“研究文学的人,最易患神经衰弱,以后你不要深夜读书写稿子,也许会好起来。现在病刚好,需要有充分的休息。我这里有一个医治神经衰弱的药方,是曾经试验有效的。你去买来吃着试试看。”尚钺说:“先生还懂临床?”鲁迅告诉他:“我原来是丢下半途学医学的。原来本去日本去学海军,因为立志不杀人,所以才弃海军而学医。后来因为受西欧革命和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思想起了变迁,又放弃只能救个人和病人的医学而改学文学,想传播人道主义以救大多数思想有病的人。”绘/冰儿萧萧卷土重去胡适比鲁迅小10岁,他们曾是很好的朋友。两人在一起时也常开玩笑,但鲁迅对他说话总是带刺的时候多。胡适当时忽而反对国民党,忽而又预备作官司。有一次鲁迅与胡适相遇,胡适对鲁迅说:“你又卷土重来了。”鲁迅回答:“我马上卷土重去,绝不抢你的饭碗。”弄得胡适只得说:“还是老脾气呵!”鲁迅则回答:“这叫至死不变!”鲁迅的话中讽刺了胡适忽左忽右的摇摆行为,也表现了他既幽默又是非分明的个性。嗜书鲁迅在东京读书时博览群书,买书是他最大的开销。神田一带的旧书铺、银座的丸善书店是他常光顾的地方。由于读书爱好面很广,常常逛完书店即钱袋空空,说:“又穷落了!”有一次他从东京到仙台,买完车票后只剩银币两角和铜板两枚了,因为学费马上会由公使馆寄达学校,他就大胆买了两角钱的香烟上了车。车到某站后上来一大堆人,座位没有了,鲁迅见一位老妇人上车便起身让座。妇人很感激,开始聊天,并送给他一大包咸煎饼。他大嚼一通,觉得口渴了,到了下一站,便唤买茶,但忘记囊中已羞涩,只好对卖茶人支吾了一声不买了。可好心的老妇人以为他没来得及买,所以到了第二站就急忙为他代为唤茶,鲁迅只好推说不要了,于是老妇人买了一壶送他,鲁迅口渴,一饮而尽了。匕首鲁迅房里有两把刀,一把放在书架上,一把放在床褥下。有一天被许广平搜出,认为鲁迅有自杀的倾向,鲁迅对她说:“刀是防外来不测的,哪里是要自杀。你真是个傻孩子。”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回忆,鲁迅的书架上的确常放着一把匕首,主要作裁纸刀用,刀壳是褐色木质的,壳外横封两道白色皮纸,像指环一般。鲁迅曾向他的学生们解说,刀壳原为两片木头,只靠这两道皮纸的力量,才封成整个的刀壳,因为希望它不坚固,所以只封两道皮纸,仇人相见时,不及拔刀,只要带着刀壳刺过去,刀壳自然分为两半飞开,任务就达成了。这刀是鲁迅住在日本东京“佐藤屋”时的主人佐藤喜东治赠给鲁迅的,他曾是日本的一位老武士。鲁迅回绍兴时把刀送给了三弟周建人,鲁迅到北京时,周建人又把刀还给了鲁迅,鲁迅就把它放在身边当裁纸刀用了。无礼貌的学生荆有麟《鲁迅回忆断片》曾写道:“北大旁听生冯省三,有一天跑到鲁迅先生家里,向鲁迅先生床铺上一坐,将两脚跷起说:‘喂,你门口有修鞋的,把我这双破鞋,拿去修修。’鲁迅先生毫不迟疑的,将冯省三的破鞋,拿去修好后,他还为他取回来,套到他的脚上。可是,冯省三连谢都没有说一句,悻悻地走掉了。鲁迅先生在每提到这件事时,总是说:‘山东人真是直爽哇!’”绘/冰儿萧萧猫头鹰猫头鹰,又称为“枭”,在民间常以不吉之鸟来象征厄运。在西方神话中,却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科学证实,猫头鹰确是一种益鸟。鲁迅留过洋,大约知道这种观点,对猫头鹰情有所钟。他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教书时的一个笔记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在封面上,画着一只猫头鹰,这是现在保存的鲁迅最早的绘画。这只猫头鹰双眼圆睁,双耳直立,用笔简洁,极富装饰效果。1927年鲁迅在出版杂文集《坟》时,自己设计了一幅猫头鹰图案,放在书的扉页上。这只猫头鹰头部侧歪,一眼圆睁,一眼紧闭。在鲁迅的文章中,也有多次描写到猫头鹰。鲁迅还以猫头鹰自喻:“我有时决不想在言论界求得胜利,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不大吉利的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沈尹默曾回忆,在北京时,他有个绰号就叫做“猫头鹰”,因为他在大庭广众中有时会凝然冷坐,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饰,毛发蓬蓬然,因此有人给他起了这个绰号。养壁虎作家章衣萍是鲁迅的小友,他曾记述鲁迅这样一个故事:“壁虎有毒,俗称五毒之一。但,我们的鲁迅先生,却说壁虎无毒。有一天,他对我说:‘壁虎确无毒,有毒是人们冤枉它的。’后来,我把这话告诉孙伏园。伏园说:‘鲁迅岂但替壁虎辩护而已,他住在绍兴会馆的时候,并且养过壁虎的。据说,将壁虎养在一个小盒里,天天拿东西去喂。’”沈尹默也是鲁迅家的常客,他讲过这样的故事:“他住在会馆一个小偏院里,有两三间小屋,书案向着一扇方格糊纸的窗子。有一次,我发现窗纸上,有一个胖而且大的壁虎,很驯熟的样子,见人来了也不逃走,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喂养着的,每天都要给它稀饭吃。”科学证实,壁虎确实是无毒的,它的主要食物是以昆虫为主。鲁迅对动植物学都是很有研究的,这个故事就是个明证。坚持投稿鲁迅在日本时开始做文章写稿子,自己认为写得不错,就寄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投稿,然后等待发表,可等来的却是原封不动的退稿。鲁迅并不灰心,继续写文章投给商务印书馆,但不久又退了回来,而且附了字条说这样的稿子不要再寄去了,这使鲁迅感到失望。但他仍不灰心,还是写文章寄去。后来鲁迅翻译的几本书陆续出版了,回国以后又到北京工作,商务印书馆也要出他的著作了。终于,鲁迅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作家。坚持不懈是鲁迅的性格,也是成功路上的必须要有的一种精神。暗杀行动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又名复古会。鲁迅说他曾经加入过光复会,并曾经被命令去进行暗杀活动。但鲁迅说,我可以去,也可能会死,死后丢下母亲,我问母亲怎么处置。他们说担心死后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这故事说明:一,鲁迅也很重孝;二,鲁迅处理问题很冷静;三,鲁迅考虑问题很全面。如果鲁迅那时因行暗杀行动真的死了,就没有后来的鲁迅了。本文刊于《青年文摘(彩版)》 2025年5月下第10期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彩版留声机逃不脱的迅哥儿文/姜浩峰小儿小学五年级,期中考试语文作文题是“与四大名著中人对话”。他写了梦中穿越,见了乔国老,乔国老帮他招亲成功。我说:“难道你穿越成了刘备?你知道招亲是啥意思吗?分数不会高!”果不其然,卷子发下来,作文得了B。我就问他:“五年级下所有课文中,如果你选一个人物‘对话’,选谁?”“闰土!”小儿不假思索地答道。逃不脱的鲁迅啊!我追问:“为什么喜欢闰土呢?”“闰土多好玩啊!鲁迅写‘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觉得确实是这样的。”小儿说道。我于是想,迅哥儿梦回故乡,能记得那许多往事,尽管后来与闰土“从此没有再见面”,可那往事却愈发显得珍贵。原因大抵是因为成年后的鲁迅再也回不到故乡的生活环境——无论北京还是上海,抑或厦门,总是一番20世纪都市里文人的生活方式。而如今的我,以及我儿,两代人都是生长在都市的。就我来说,自少年至中年,基本的生活方式没有质变。仔细回想,也没有哪个幼时伙伴与如今的自己在生存模式上有巨大反差,少有稀奇事可供人分享。我又问小儿,鲁迅文章中最喜欢哪一篇?“当然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儿迅速答道,且补充说,因为这篇文章中有蛇,所以喜欢。没错,他属蛇,只是几乎没有接触过真蛇,尽管在动物园见过,也是隔着玻璃。我还问小儿,鲁迅文章中哪样美食印象最深刻?小儿答:“油豆腐!《在酒楼上》的油豆腐,‘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看文章就觉得吃起来过瘾!”小儿如今所处时代,吃食比百年之前可丰富多了!可《在酒楼上》那种油豆腐,我似乎都许久没吃过了。当年初读此篇,只惊异于“我”酒量之好,在见到吕纬甫后又添两斤绍酒,加四个菜。哪知小儿自书中独独品出油豆腐的滋味。其实我还想告诉小儿,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及《三国演义》写人有失,比如“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大约是给这部名著打了个B吧。(姜浩峰,媒体人,《新民周刊》主笔)重点文章抢先看《鲁迅:做一个不被定义的好玩的人》推荐语:你是怎么知道鲁迅的?课本、小说、电视剧还是短视频?在关于迅哥儿的热闹围观里,我们用一个专题,告诉你鲁迅到底是个怎样的作家……《DeepSeek为什么总喜欢“嗯”一下》   推荐语:既然是模仿人,人工智能在学习人类的智慧之外,顺带也学会了一些小动作。那么“嗯”一下,让DeepSeek更像人类了吗?《我的竞赛往事》推荐语:对中学生来说,清华北大像是长途跋涉的最高处。有人徒步,有人越野跑,有人坐缆车,登顶之后回头,大家的成就感类似吗?《住在巨型“煤气罐”里的维也纳人》 推荐语:每个城市的建筑和历史,都像一段经典乐章。而维也纳用四个巨型“煤气罐”的故事和变迁,讲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能有多精彩。《青年文摘(彩版)》订阅方式订阅《青年文摘》《青年文摘(彩版)》全年杂志,即赠送两本赠刊+定制帆布包!【发货方式】快递发货,每月发货1次(含杂志上下半月刊共2本)《青年文摘(彩版)》已开通电子版马上在线畅读!↓↓↓《青年文摘(彩版)》简介《青年文摘(彩版)》是“青年文摘”品牌下面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优质课外读物。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2005年创刊。旨在启迪思维,开阔视野,陪伴成长。用“新知,人文,校园,励志”的精彩内容,让中小学生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打卡时尚潮流资讯,纵览酷炫新知热点,感受中外校园文化,奠定一生人文底色。用精心编辑的“思、智、情、趣、美”五大版块,全方位覆盖10~18岁青少年的阅读需求,致力于成为青少年的成长好伙伴。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