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暂停了哈佛大学招收新的国际学生的资格,并要求已经入学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留在美国的合法身份。作为回应,哈佛大学于当地时间5月23日上午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自今年1月以来就矛盾不断,但此次政府打压行动的果决和激进,仍然让很多学生和学者们感到意外。在哈佛大学招收的所有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人数最多,他们在剧烈动荡中,不得不开始筹划求学和工作的备选方案。记者|覃思编辑|徐菁菁魔幻的一天5月22日这天,哈佛大学已经进入暑假。校园里不再有赶往教室的熙攘人群,一些学生在校园里拍毕业照,而工作人员们在为29号将举办的盛大毕业典礼搭起场地。博士生杨雨在图书馆做学生工,下午1:45,他下班从图书馆走出来,看到系里的聊天群有人转发了《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下令终止哈佛大学在2025-2026学年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认证(SEVP),相当于暂停了哈佛大学招收新的国际学生的资格。同时,国土安全部要求已经入学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留在美国的合法身份。根据哈佛大学的官方统计数据,2024-2025学年,共有在校国际学生6800名,占学生总数的27%,而在所有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人数最多,占到国际生总数的15%-20%。“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刚才是不是非法工作了?”杨雨告诉本刊,自己完全没料到会出这样的事。“我以为哈佛之前的麻烦已经解决了。群里大家都还不太知道这个新闻具体意味着什么,有些同学在从法律角度分析,也有同学互相点个爱心,互相安慰着不要惊慌。”直到晚上11点左右,杨雨还没收到来自学校的官方通知或回应。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负责人克里斯蒂·诺姆宣布,即刻撤销哈佛大学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声称,剥夺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权力,是因为哈佛“助长暴力和反犹主义”。一个多月前,4月16日,诺姆曾要求哈佛大学交出外国学生的所有“非法和暴力活动”记录,并定下4月30日的截止日期,称哈佛如果不遵照执行,就要撤销其招收国际生的资格。截止日当天,哈佛大学执行副校长梅雷迪思·威尼克(Meredith Weenick)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承诺学校只会向行政部门提供“法律要求”的信息,并敦促学生“尽可能专注于自己的学术追求”。而国土安全部显然对哈佛提供的信息的不满。5月22日的声明中,国土安全部称指责哈佛大学“明目张胆地拒绝提供所要求的必要资料”,并列举了哈佛大学没有追究的校内活动,主要涉及2024年以来校内学生反对以色列在加沙军事行动的抗议。“哈佛本有很多机会做对的事,但却选择不做。”诺姆表示,美国的大学招收外国学生并通过以此获得办学资金,“并非一种权利而是特权”。国土安全部要求,如果哈佛想恢复国际生招收权,需要在72小时内交出外国学生的资料,包括过去五年所有抗议活动的音视频。哈佛大学在当天的一份回应中表示:“这种报复性行动可能会对哈佛的社群和我们的国家造成严重伤害,并破坏哈佛的学术和研究使命。”美国东部时间23日上午,哈佛大学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在长达72页的诉讼书,哈佛大学指控国土安全部的决定是出于政治动机的报复行为,“没有程序或理由”,目的是迫使大学对其招生、招聘和学术项目实施意识形态测试。来自中国的大四本科生肖宁是下午在校报《深红(Crimson)》上读到国土安全部的决定的。他深感震惊:“我觉得这事很非常荒唐、离谱。大家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都被吓傻了。”他从同届国际生的聊天群看到,大家最关心的有几个问题:一是“不知道现在命令生效了没有,我现在算不算非法滞留在美国?”二是对跨国旅行的影响,“很多同学在国外旅行想回来,担心没有合法身份从机场入境”。学生们还有另一层担忧,那就是毕业后的身份问题,因为直接影响到合法工作的权利。哈佛校报的报道页面截图在美国,外国毕业生要留在美国工作,头几年必须要持有学生签证附带的工作许可——OPT,理工类专业的OPT有三年,其他专业有一年,持有F1签证(赴美学生签证)的学生一直要等到抽签抽到H-1B(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才能算脱离对学生签证的依赖。因此,受到这项命令波及的不仅仅是哈佛在校生。刘艺两年前从哈佛的理科专业博士毕业,之后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她今年抽到了H-1B,但H-1B每年10月才能激活,也就是说,如果特朗普政府的命令真的生效,她还是可能在10月前失去合法留在美国的身份。“今天太魔幻了,发生得太突然了。”刘艺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过后,觉得自己还算有“后路”,她在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工作,有机会申请转岗到其他国家的办公室,先工作半年后再回美国。但不是所有毕业生都这么幸运。“大不了最后回国找工作。我还不算最焦虑的,在校生更焦虑一些。”不断升级的打压这项针对国际学生的“逐客令”,是特朗普政府与美国高校关系持续紧张之后的又一次升级。早在1月,特朗普上任伊始便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国土安全部加大打击校园反犹主义的力度,并公开反对以多元、公平和包容(DEI)为名的校园政策。2月,美国司法部设立“清除校园反犹太主义工作组”;3月起,联邦政府开始实质性施压,从哥伦比亚大学开刀,冻结该校4亿美元联邦资金,要求其限制校内抗议,配合政府立场。哈佛大学校园(图源:VCG)哈佛大学是下一个重击的目标。自3月31日起,教育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美国总务管理局相继启动对哈佛的赠款和合同审查。4月11日,哈佛被指“未能遵守联邦资金附带的民权与知识产权条款”,政府要求其压缩学生和教职工的参与校园事务的权力、改革招生与招聘制度、取消DEI项目、拒绝录取“被认为敌视美国价值观”的学生,并接受对中东研究相关中心的审计。4月14日,哈佛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拒绝接受上述要求。作为回应,联邦政府冻结了对该校总额22亿美元的拨款和6000万美元的合约资金。5月2日,特朗普宣布将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截至5月中旬,累计冻结金额已达约30亿美元。哈佛方面已提起诉讼,要求恢复拨款。杨雨从4月就感受到,紧张的局势已经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切身的影响。当时美国各高校陆续开始因“不良记录”取消部分学生的SEVIS记录(即学生与访问学者信息系统),而SEVIS是持合法学生签证的必要前提。“我一个朋友就是那时被取消签证的,只能靠打官司才拿回来。”他回忆,“很多案例都显示,政府对’不良记录’的定义很模糊。我朋友连一张违停单都没拿过,也照样被取消。”来源:加州北区联邦法院5月22日,一名北加州联邦法官就多起SEVIS被终止的案件作出裁定,认为政府若不遵循正当程序,不得随意终止国际学生身份。这项裁定可能会产生全国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适用于哈佛面临的国际生驱逐危机。除身份问题外,预算紧缩也在悄然发生。杨雨提到:“我们明年学术工作坊的订餐预算都还批不下来。”她目前在文理学院攻读博士,学院经费主要来自学费,暂时影响不大。但她说,工学院、医学院依赖于NSF(国家科学基金会)和NIH(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拨款,受冲击更为直接,“听说那边已经开始裁员了”。一些曾经让人习以为常的学术交流也因形势的不确定而被迫中断。在哈佛读硕士的兰惠告诉本刊,自己的导师原计划邀请一位日本学者下学期来校讲座,机票和日程都已安排妥当。但几天前,这位学者突然来信表示自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些激烈言论,担心入境时遭遇海关拦截。她的导师最后决定取消邀请:“哪怕只有1%的风险会被扣留,我们也承担不起。”为什么是哈佛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师、太和智库研究员陈征长期从事美国研究,她并没有为这次特朗普政府的行动感到意外。“有两个原因,一是自从特朗普上台以后,他其实一直在打压高等教育,还扬言要取消教育部,因为他认为美国的教育部门在传递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或者叫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哈佛是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这首先是一场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文化战争。削减哈佛的经费,并非单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为了清除自由主义大本营、民主党大本营的影响,这是他的一个核心的诉求。”“二是从特朗普本人的行事方式来看,他推崇强人政治,不能允许他的权威受到挑战。哈佛在美国高校中有龙头的地位,所以对于特朗普来说的话,他是希望能够杀一儆百,出手整治最不听话的学校。”陈征说。在陈征看来,特朗普政府与犹太的利益集团有深度的利益绑定,这让他必须站出来支持以色列,但这个看起来最公开的理由并不能完全解释特朗普的策略,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支持者的立场是民粹和反精英的,对抗哈佛这样的传统精英机构,是对选民的讨好。当地时间2025年4月17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的哈佛 yard,示威者举着标语围绕约翰·哈佛雕像,抗议总统特朗普对哈佛大学的攻击。(图源 视觉中国)旅美政治学者、法学博士王浩岚也认为,惩罚哈佛对特朗普来说是“划算”的政治行动:“没什么代价,但是选民很喜欢”。“特朗普上任后在对精英机构搞服从性测试,哈佛作为这么几个受到打压的高校的当中,唯一一个跟决定说要跟特朗普抗争到底,就是一个靶子。对美国的国家声誉、科技竞争和人才引进来讲,哈佛当然重要,但对选民来说,惩罚哈佛这样的精英机构不伤及个人利益,不会像加高关税那样造成什么反弹。而特朗普选择顶尖高校的国际生作为打压对象,也是因为国际生政治话语权最小,不构成选民基础。”至于这次一刀切的国际生驱逐令是否有可能真正执行下去,王浩岚觉得可能要分情况看。“比如说,如果政府禁止哈佛继续招收国际学生,对于那些尚未入境但收到录取通知的外国学生来说,他们未必能够主张美国宪法下的相关权利保障。但对于已经在校的留学生而言,作为在美国境内的自然人,他们依法享有包括‘正当程序’在内的一系列宪法权利。此前联邦法院在审理一些被吊销签证的学生案件时,也是基于这一法律原则作出的裁定。”王浩岚预计哈佛大学在本地也就是民主党占优的麻省提起诉讼,很可能获得一个有利判决。“麻省的联邦法官可能会下一个短期禁令,把国土安全部的决定叫停。但是这个判决可能要被上诉到评审法院,然后要上诉到保守派主导的最高法院,这个过程就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哈佛即便是能够赢得本案在地区法院判决,跟特朗普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而在哈佛之外,还有很多高校在观望特朗普未落下的锤。“地区法院的判决,也很难说成为全国范围的标准。”《风雨哈佛路》剧照哈佛大学的大四学生肖宁觉得,母校承载了一种全球化的理想。尽管巴以冲突以来,学校的匿名论坛上不时会有激烈的争吵,但正是学校的多远和包容允许交锋存在。“我觉得哈佛是有在努力地促进多样性,尤其是国际学生的多样性。而且无论国籍、分数,只要录取,学校就为家庭收入低于特定数字的本科生提供奖学金,有的甚至能拿到全额奖学金,这在美国的高校中并不常见。”哈佛大学本科生每年的学费在六万美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四十多万。 在国土安全部的命令下来之前,硕士生兰惠曾经跟导师有一场对话。“他告诉我,他挺担心哈佛未来还能不能招到国际学生,因为他认为这对于整个学术界的开放和多元都是很重要的。他希望能一直教到世界上最好的学生。”博士生杨雨这两个月开始关注中国国内的教职和就业市场。“我还来不及准备好Plan B,但是长远来说,我会更多地看看国内的机会。”杨雨说,“美国的政策实在是太动荡了。” (为保护隐私,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实习记者余雯彤对本文亦有贡献。)“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雅婷招聘|撰稿人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egzf8520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