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给印度泼了一盆冷水……

Wait 5 sec.

中美两国于5月早些时候在瑞士日内瓦就经贸问题展开会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不论是关注此事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还是媒体,都清楚这只是两国缓和关系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一直渴望成为世界大国的印度,也在留意美国与中国经贸关系的最新走向。在一篇最新报道中,英国BBC给印度泼了一盆“冷水”。在这篇发表于5月19日的报道中,BBC先是引用印度一家智库专家的说法,称美国对中国先前加征的超高关税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供应链震荡,一度让印度认为自己可以从中获利,吸引国际制造业投资印度,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的积极成果,可能会让制造业继续选择留在中国。BBC还指出,虽然印度企业在主动寻找替代中国厂家的机会,印度的出口也确实在增加,但这些机会往往来自服装、玩具和部分家电等对科技水平需求较低的领域,而且印度得到的往往也只是整条供应链中附加价值偏低环节的部分。BBC还给出了印度存在的几个难以替代中国的短板。比如,多名印度经济学家和智库学者就对BBC表示,除了中国,印度还面临着来自越南、柬埔寨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竞争。而印度的营商环境和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并不理想,甚至在税法、关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劳动力成本方面,落后于这些东南亚国家。这导致制造业在印度GDP的占比在过去20年基本上停滞在15%左右。莫迪政府虽然推出了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措施,比如与生产挂钩的激励计划 (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英文简称PLI),但成效有限。其次,印度专家指出,印度的制造业本身也很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比如在印度生产一部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原材料和零部件其实都来自中国,印度只是负责组装环节——这也是为何,一部价值1000美元的iPhone手机,虽然是在印度组装并由印度出口,但印度只能从中赚得不到25美元。有印度经济学家还认为,印度政府用于发展制造业的政府补贴,如果换来的只是这种低价值的生产线,更像是在“赔本赚吆喝”。BBC因此表示,虽然印度的舆论对于眼下像苹果等西方大企业来印度建厂表现得很开心,并对印度的前景充满乐观,但印度“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印度专家呼吁,印度政府要有长远的规划,才能抓住机会,否则只会被边缘化。审核 | 周扬编辑 | 王晓娇校对 | 于泽淼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