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关系经历了快速发展,从最初基于原材料贸易的关系发展为更加广泛、更加综合的合作。从新的信贷额度到哥伦比亚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显示了在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南南合作的承诺。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潘灯在接受拉美社采访时指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关系经历了快速发展,从最初基于原材料贸易的关系发展为更加广泛、更加综合的合作。中国已经成为多个拉美国家,尤其是南美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尽管该地区的出口仍集中于大豆、铜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拉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此外,中国的投资从采矿和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已经转向新的战略领域,包括数字技术、可再生能源和高附加值的项目等。专家指出,为了充分利用中拉合作的契机,拉美必须制定战略性方针,不仅是出口原材料或接受融资,还要利用中拉之间的联系实现自身经济结构的转型。拉美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包括交通、能源和数字互联互通等方面的长期赤字,而中国在上述领域都拥有丰富经验、技术和财政资源。此外,拉美地区还需要实现生产的多样化和增值,以便减少对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赖。优先发展技术和创新对于该地区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中国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学术培训和搭建研究伙伴关系使拉美地区受益。巴西总统卢拉强调,许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取决于拉美国家之间更好的协调。他强调,目前约有500家中国公司活跃在拉美各国,中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资源甚至超过了世界银行提供的信贷。卢拉强调,为了更好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需要制定共同政策,促进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非常重要。在部长级会议上,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呼吁作为文明间对话的一部分,拉美地区需要加深与中国的联系和相互理解。古巴外长布鲁诺·罗德里格斯在接受拉美社专访时,强调了北京作为该地区贸易和投资伙伴的重要性,指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发展关系的方式与美帝国主义截然不同。“这是一种基于尊重国际法,强调互补性、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绝对考虑并尊重我们的文化和独立。”罗德里格斯说。他认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需要实现国际关系的多样化,更好地融入全球南方,而中国则正在巩固自身作为大国和重要国际事务参与者的地位。▲图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拍摄的一处港口(新华社发)“在美国试图复辟门罗主义或天命论的时候,我们地区在中国找到了一个明确的合作伙伴。”罗德里格斯说。另一方面,分析人士指出,华盛顿留给拉美地区的是“开放的血管”,美国在该地区执行的政策与干涉主义和不平等脱不了干系,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对此,潘灯教授指出,当前的现实是复杂的,美国仍是许多拉美国家在经济、外交和文化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双边贸易、移民和合作都很稳固。他认为,拉美不希望被视为大国竞争的棋盘,这就是许多拉美国家政府寻求与华盛顿和北京保持务实关系,而不过分依赖任何一方的原因。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学者徐世澄在接受拉美社专访时表示,尽管美国采取了破坏行动,但中拉双方合作仍将继续,因为双边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和利益共享。本文由拉美社5月16日发表,原题为《中国-拉美:全球南方对世界变化的回应》,作者是拉美社驻华首席记者伊绍拉·迭斯。微信审核 | 陈向阳内容编审 | 李琦 陈锐微信编辑 | 许海婷 田欣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