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May. 2025 奇偶米问 如何消解“已读不回”的压力? 文长长答 前几日,跟相熟的女编辑聊天,她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都要学会“课题分离”。比如,我们需要某个人配合我们去完成一件事,那便直接告诉他,至于他如何回应,答应,或是拒绝,那是他的事。因为我们已经做了我们该做的这部分工作,我们完成了自我课题,至于旁人如何应对那是他的人生课题,我们不用去管,也管不了,这就叫课题分离。拿到这个题目时,我刚好想到这件事。“课题分离”这四个字亦可成为本题的解法。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课题由“自我课题、他人课题、环境课题”三部分组成。自我课题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他人课题是他人能控制的事,环境课题是不可控的因素。事物呈现的某个或好或坏的结果,都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所以,一件事发生了,不似预期,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去寻找原因,理清责任,究竟是对方课题,还是环境课题,而不要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为自己不好。这也是消解“已读不回”压力的底层逻辑:不要把所有的负面结果都归因于自己,不要跟别人一起欺负自己。当我们将一条消息发送出去,无论对方是高位者,是爱恋对象,是我们需要请求得到他帮助的那个人,亦或是任何人,在我们把消息发出去的那一刻,我们已经完成了自我课题。充满勇气的将自己想要说的话、想表达的想法写下来,且传送给那个人,这么勇敢的我们已经很棒了。我们要学着去肯定充满勇气的自己,这是其一。若是对方始终不回复我们怎么办?年纪小一点的时候,我也常困在这个课题之中,一遍遍反刍着“我是不是哪句话措辞不好”“我是不是不该在这个时候给他发消息,这回是不是他刚好太忙了,没时间回复我”“他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是不是此刻心情不好,所以不想回复我消息”“他是不是不喜欢我发的这条消息,他会不会觉得我是个笨蛋,会不会觉得我提的要求很过分,会不会因为这条消息很讨厌我”……我们会把对方不回复我们这件事,归结为自己做错了。都是因为自己发了这条消息,所以对方才不想回复我们。但是,这里的逻辑是不对的。不是因为我们发了消息,对方没回我们,所以错的是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用合理的话语,妥当地表达出我们的想法,对方没回应,那只能说明是对方还没办法搞定自己,是他还没做好属于他的人生课题。所以他踌躇了,停顿了,逃避了,冷漠了,消失了。用传播学的路径来说,作为传播主体的我们发出信息,传递媒介、传播渠道没问题,确保信息能到达被接收者那里,但是客体接收信息后不给出反馈。这只能说明客体收到信息,在进行信息转化和消解时出了问题。是对方出了问题,与我们无关。我们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成长为特别擅长自我反省的人类,一件事未达到预期,首先要把自己反省三百遍,是不是自己哪句话、哪个语气、哪个逗号没用对,所以我们常常内耗,总是活得不够洒脱,经常被焦虑缠身。对东亚小孩来说,承认自己没问题,是对方错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想要轻松舒坦地活着,我们必须学会的另一个人生课题是“承认对方的不完美,承认每一个我们生命中接触的人都有他们性格的缺陷,也都有他们的人生困境,不要用他们的不好去惩罚我们自己”。这是其二。 去年年底,我的领导凭借对我百分之十不到的了解,对我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给我贴上带有偏见的标签。那段时间,我很痛苦。后来,有两句话拯救了我,第一句是,“我看见你的残缺,但我要守护自己的完整”,第二句是,“我能看见你的困境,但我不参与你的因果”。在那之后,我决定,我不接受任何人投射在我身上的东西,只一次次告诉自己:她说话难听,她没有同理心,她性格强势怪异,她脾气不好……那都是她的残缺,是她的因果,是她的性格,是她的命运,是她仍有人生课题去做。而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此后,她对我做的任何事,说的任何话,都没办法乱我心扰我心。我也想把这份“心能转境”的美好分享给大家:不要活得太善良、太老实,不要太擅长自我反省,不要太习惯将一切不好归因于自己,不要总把自己搞成压力满满的样子。坏一点,界限清明一些,以及再理直气壮一些。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没有谁一定比我们要好多少,所谓的优秀的人也有他们人性的劣根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课题要做。他们也是有残缺的,我们要看到这份残缺。很多时候,我们痛苦的根源在于,总想去搞定别人,去改变别人,总想帮别人去解决他的人生课题。但是,人生的智慧是,允许自己做自己,也要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在此之余,多去给自己找点乐子,让自己去快乐地生活。 责任编辑:讷讷 onewenti@wufazhuce.com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编辑部官方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问答收集,赠送书籍和周边礼物,欢迎读者添加。 回答者 文长长 @文长长winnie 青年作家,烈酒小清新。 相关推荐 问答 你曾主动舍弃过一段关系吗? 问答 你的自我意识觉醒,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吗?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