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可能是不幸的开始,但别慌

Wait 5 sec.

夜读·开卷有益爱情不是找到对的人,而是成为敢爱的人。《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心理学家、哲学家岸见一郎在新书《爱是勇敢者的游戏》中撕开了当代人“佛系恋爱”“摆烂婚姻”的伪装,用心理学解码“恋爱脑”的底层逻辑,用哲学暴击“将就式婚姻”的谎言。那些深夜想不通的“为什么ta已读不回”“为什么婚后无话可说”,岸见一郎早把答案写成通关秘籍。总在感情里患得患失的年轻人,想爱又怕输,恐婚又纠结,最需要哲学级防emo指南:先做自己的光,再照亮对的人。勇敢的人永远活在热恋期!反正也得不到爱许多从没谈过恋爱的学生会问我:“怎样才能遇到优秀的人?”“怎样向喜欢的人告白才能成功?”他们也许表面上看起来是在羡慕有交往对象的朋友,心里可能还是对喜欢谁、和谁交往这些事感到犹豫和害怕。我的学生们大多都十八岁左右,基本都很缺乏恋爱经历。如果让他们想象一下未来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和恐惧。也正是因为这些恐惧和不安让他们对恋爱感到犹豫。当你意识到自己总是在意着某个人,即使刻意地想要忘记,也没办法把那个人从脑子里赶出去,这就说明你已经“坠入爱河”了。本文插图 / 摄图网“如果向喜欢的人表白,就能和他在一起,该多幸福呀!”每个人都会这样期盼着,但是不一定会进行得那么顺利。如果有足够的勇气直接告白,那就不会因为纠结而痛苦了。但是大多数人会害怕自己的爱意不被对方接受,从而害怕向对方表白。甚至更坏的情况是,已经确定了对方不喜欢自己,所以直接放弃行动。害怕表白的人实际上是害怕自己受伤。阿德勒说:“只有在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有勇气。”这种勇气指的是进入人际关系的勇气。为什么建立人际关系还需要勇气呢?就像前文提到的,因为害怕自己被别人拒绝时受到伤害。会不会受伤还不清楚,但现在我遵从一般的说法。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的人是不会主动进入人际关系的。就恋爱而言,向喜欢的人传达自己的爱意却不被接受,是很遗憾的。有些人会先给自己一个很差的自我评价,以此来阻止自己向喜欢的人表白。他们会想,就连我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别人又怎么会喜欢我呢?用前面提到的阿德勒的话来说,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才不愿意进入人际关系,而是因为不想进入人际关系才假装自己没有价值。我们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喜悦和幸福,所以我们需要有勇气走进人际关系。事情也许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表达自己的感情不一定会被拒绝,但如果因为害怕受伤而保持沉默,就什么进展都不会有了。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在感情中犹豫的人要想有勇气,就必须认可自己的价值。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不可能从一开始就百分之百完美有人认为只要不怕输就好。曾经有个年轻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我去问占卜师,我能不能和现在的男朋友走到结婚这一步,结果占卜师说不行。我觉得好难过,连饭都吃不下去了。”其实,她一直认为只有百分之百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开始恋爱。但我告诉她,不了解对方的想法正是恋爱的乐趣所在,可是仍然无济于事。怎样才算是真正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呢?对方想从你身上得到什么呢?你又想向对方索求什么呢?我不想考虑这些问题。我认为感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忽近忽远、不断变化的。但是她会因为这些变化而感到不安,她害怕两个人的关系会随着自己想法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我十分好奇,为什么她想知道两个人最终能不能结婚呢?所以我就去问她:“你和他的关系不好吗?”“不是的,我们现在关系很好。”“那就没必要去占卜了吧?”“因为我想和他结婚……”“所以,你就去占卜,但是却被告知无法结婚。”“是的。”如果以上对话不是我在和朋友聊天,而是我在与来访者做心理咨询,我很想问她一句:“那接下来你想怎么做呢?”如果我这样问了,一定会得到“想结婚”的回答。她说与对方的关系是“良好的关系”,但如果真的像她所说的百分之百能够维持下去,她就不会担心能否结婚,更不会特意去占卜。可事实上她真的去占卜了。虽然她说着两个人关系很好,但是实际上自己或者是对方甚至是两个人都已经产生了动摇。去占卜也许是想要抢先一步知道两个人的结局,就像读长篇小说时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先看结局一样。有的人只有知道了小说的结局如自己所愿才能安心阅读,带入到生活中来说就是,如果最后不能结婚,现在维持关系也没有意义。可是我认为如果提前看到了悬疑小说的结局并且知道凶手是谁的话,阅读的乐趣就会被剥夺。人生正是因为未知才有趣。所以,对于朋友的经历我想说,占卜师说不能结婚真是太好了。当然会有人反驳说这样的结果不太好,但我对朋友说:“如果占卜师说你能顺利和他结婚,你就不会努力改善和他的关系了。相反,如果占卜师说你无法和他结婚,但你内心还是想和他结婚的话,你就会努力改善关系了。”结婚可能是不幸的开始虽说不是所有恋爱都能走向婚姻,但我想几乎每个人都思考过关于结婚的事情。即使是不婚主义者,也是在思考过关于婚姻的种种事情之后才做的决定。在我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曾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不要谈”,这在当时让我很吃惊。现在的我已经想不起来当时的语境了,但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思考这句话的意思。在我看来,恋爱的终点不一定是结婚。很多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是以相爱的两个人结婚为结局。但在现实生活中,结婚只是两个人新关系的开始,而不是终点。如果说得难听些,结婚可能不仅不是幸福的结局,反而可能是不幸的开始。婚后生活很重要,婚后夫妻关系的经营也同样重要,想要维持好的关系也并非易事。很多已婚人士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结婚并不一定能获得幸福。如果不努力经营两个人的关系,婚姻很快就会画上句号。阿德勒说:“把爱情和婚姻看作理想的状态或者故事的圆满结局是错误的。这段关系的可能性是在两人结婚后才开始的。”刚结婚的两人可以被比作未经雕刻的大理石或青铜,拥有许多可能性,但如果不实际进行雕刻,就什么都呈现不出来。婚姻幸福还是不幸,取决于婚后两个人的努力。有些情侣看一眼就知道结没结婚,因为已婚的两个人大多看起来并不幸福。有时能看见男性自以为是的情况,也能遇到女性把购物袋塞给男性,然后自己阔步前行的情况。看到对方在结婚后暴露本性时,你可能会觉得像是上当了一样,感到非常惊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但对方的这些坏毛病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只是你在结婚前没有注意到而已。恋爱的时候为了随时都能分手,就会像绑一个能轻松解开的蝴蝶结一样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即便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想的,两个人的关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纠缠,慢慢变成无法轻易解开的死结。当两个人下定决心要一辈子长久地在一起生活时,才会选择结婚,所以大多数人在婚后即使关系不和谐,也不会像谈恋爱时那样轻易说分手。结婚不是举办一场活动,而是两人长久地在一起生活。比如两人在谈恋爱时去旅行,通常是直接去外面吃,这样不需要亲自做饭,吃完饭也不需要洗碗。但是结婚以后就不能不做饭,而且吃完饭还要收拾餐桌和厨房。这就是恋爱和结婚的区别。两个人一旦开启了长久的共同生活,就不可能无时无刻都只展现自己的优点。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只看对方的优点就决定结婚,还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要在结婚前和对方的父母、亲戚、朋友打交道。婚姻的未来无法预测即使结了婚,也可能会不幸福,如果结婚一定能幸福,人们就不会犹豫是否要结婚了。也正是因为无法预测婚后的真实生活,才让许多人都害怕结婚。关于婚姻,阿德勒是这样说的:“我们无法像计算石头掉落的路径一样预见婚姻的未来。石头掉落遵循的是一种客观的物理定律,而我们生活在有随机性的真实世界中。”如果是掉落的石头,我们可以计算它会以怎样的路径掉落,但我们无法预知结婚后两个人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石头掉下来的时候一定会遵循物理定律,但是有自由意志的人会自己做出选择和行动,有时也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个人的状态不可能和刚开始交往或刚结婚时一样。这里所说的“不可能一样”并不是说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会恶化,相反,随着交往时间变长,关系也可能会越来越密切。当然,从本质上讲,只有两个人的感情不改变,无论发生什么问题,两个人都是彼此相爱的,互相信任的,他们才能走入婚姻。虽然两个人会一直相爱,但不代表对对方的想法一成不变。如果有人从认识之初开始,对对方的想法就一直没有改变过,那么可以说他从一开始就对对方没什么想法。既然想法会发生变化,就不能预测婚姻的未来。正因为无法预测,婚姻才有价值人们都说“结婚可以收获幸福”,但这只是一种信念而已。例如,“今天下雨了”是既定事实,而“明天会下雨吧”的意思是“希望明天会下雨”,是一种信念。关于婚后生活也是同理,它无法像计算石头下落的路径那样被预测。如果未来的一切都已经注定,并且都可以被预知的话会怎样呢?再也不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也不会发现未知的东西,因为我们提前知道了所有的事情。如果真的变成这样,那科学就没有价值了。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科学,也适用于人际关系。即使是老朋友,也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件一直都不知道的事,或者看到对方做出意想不到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些未知之处,和他人相处才显得有趣,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被预知,那就没意思了。阿德勒说,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预测的话,那么我们周围的世界只不过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普通故事而已。正因为有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才要努力去了解它。即使未知的事让人感到恐惧,但也正因为会发生无法预见的事情,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活着的快乐。相爱的两个人会希望结婚是恋爱的终点,但谁也不知道结婚之后会发生什么,所以两个人才会努力去爱。如果未来的一切都已注定了,两个人就不会努力改善关系,这样的人生也是不值得的。生活的价值在于无法预知的未来。认为自己能够预知未来的人不会认为两人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也无法察觉到两个人的关系正在变差,更谈不上会努力改善关系,这对两个人的感情来说是个大问题。阿德勒很喜欢这样一则寓言:孩子们围住了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儿子走上前,希望父亲能说出一些关于未来的事情,而父亲却这样说,“关于未来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确定的未来”。永远就是活在当下当你爱上某个人的时候,一定会考虑这份爱到底能持续多久。可能是死亡将两个人分开,但也有可能在此之前因为其他原因分开。即使现在关系很好的两个人,也会担心未来的发展。正是因为现在关系太好,所以才害怕未来会走下坡路。我们当然是希望当下的幸福可以永远持续下去。但是,按照弗洛姆的说法,这些幸福的时间是不能“拥有”的,我们只能体验此时此刻。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也还没有到来。时间不是被某个人“拥有”的,而是在“存在”的模式中经历的。我们经常能见到两个相爱的人发誓要永远在一起,但这里说的“永远”,并不是把当下这个瞬间无限拉长。借用弗洛姆的话来表达,“永远”就是对于爱、快乐以及领悟真理的体验都不在时间之内,而在此时、此地。此时此地即永恒,即无时间性。例如,跳舞的时候,跳舞本身就有意义,没有人是为了从舞蹈室的左边移动到右边才去跳舞的。跳舞的结果是你会移动到某个地方,但你不是为了去那个地方才跳舞的。如果你的目的是移动到那个地方,那你不用跳舞,只要走路就行了。谈恋爱也可以类比成跳舞,人不可能一直跳舞,当音乐停止的时候舞蹈就该结束了。但是在跳舞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思考“这支舞蹈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把跳舞这类动作称为“现实性运动”。与之相对的是“一般性运动”。这种运动有起点和终点,在到达终点之前,这件事是不完整的。在进行这种“现实性运动”的过程中,每一个瞬间都是“已完成”。像跳舞一样,即使还没跳到最后一个动作,但每一个舞动的瞬间也都是完整的。活着也是一种“现实性运动”。人们一般都认为出生是起点,死亡是终点,但我们是否只能这样看待人生呢?如果问年轻人:“你觉得自己现在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他们会回答说,“我离人生的转折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可是,谁也不能预知自己能活到几岁,说不定人生的转折点早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这只是把人生理解为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的“一般性运动”时的看法。如果把活着理解为“现实性运动”,那么你现在处于哪个人生阶段就不是重要的问题了,因为每时每刻的你都拥有人生的不同意义。所以,在形容年轻的人意外去世等情况时,也不需要用“半途而陨”这种表达。爱的经历也是“现实性运动”,它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爱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完整的。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条件下,你正在经历的爱情可以持续多久,并不是重要的问题。正在经历爱情的两个人抛开对时间的顾虑,珍视当下的这一刻,或许对人生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人总有一天会死亡。死亡是可以威胁到幸福的东西。死亡之所以可怕,是因为活着的人都没有体验过。但是,如果能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活在此时此刻,死亡就不再让人害怕。 翻开《爱是勇敢者的游戏》,你会解锁:恋爱避坑指南、婚姻保鲜的哲学级操作、把“内耗”变“双向奔赴”的爱情心理学。去爱吧!解锁这场游戏的隐藏副本,体验心跳加速的全新剧情,创造独一无二的高光时刻!▽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Slk5tSaA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