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互联网上,“帝国主义”是一个大家绝对不陌生的词。它来自历史教科书,是中国近代史上无法回避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提到“帝国”和“帝国主义”,除了谴责的那一面,很多时候往往还有强大的意思。音频节目《未竟的历史:帝国与帝国主义时代》已在看理想App上线——朱学勤、刘擎、梁捷共同推荐,政治学者郑非带你一起,穿透名曰“伟大”的幻象,对帝国展开一场“病理分析书”式的深入解析。用18个关键故事,为你说清5个欧洲近代帝国的复杂历史,揭示其权力运作、制度创新与深层统治困境。聆听帝国的回响,不是为了追寻旧时代的荣耀,而是为了看穿,那些仍在塑造我们生活的深层力量。历史从未结束,它正以新的方式,继续发生。⬆️点击了解更多⬆️讲述|郑非来源|《未竟的历史:帝国与帝国主义时代》01.新帝国主义时代,正在到来当代世界似乎正在进入一个新帝国主义时代——如果不谈现在还打得如火如荼的俄乌战争,川普说希望能够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第五十一州,还想吞并格陵兰和巴拿马。我想在这个新时代到来的时候,说清楚旧时代与这个新时代的连接:为什么有的国家靠帝国主义富强起来,有的却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什么是帝国的“历史记忆”,它们如何影响今天的国家决策?俄罗斯和美国的帝国愿景在过去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它们今天又回来了?它将来又会表现成什么样子?我在我的学校开了一门名叫“帝国与民族”的课。每个学期上第一次课的时候,我都会问课堂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选这门课。”有些同学会回答:“因为要凑学分啊。”有更多的同学会回答:“帝国听起来多酷啊。”这个并不是我期待的答案,但却是一个诚实的答案。帝国,作为一个现代世界中间早已经消失的事物,仍然在人们的思想和现实中间投下了极深重的阴影。你看,尽管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间银河帝国都是作为反派角色出现的,但是在各种cosplay活动中间,还是会有无数人装扮成风暴兵的模样,伴随着阴沉宏伟的《帝国进行曲》踏正步前进。你看,在那些科幻小说中间,尽管未来人类已经有了星际穿越的能力,但是他们建立的政体很多却仍然是某某帝国。《星球大战》不只是在人们的文学幻想中如此,现代有很多国家仍然紧抱自己的帝国源流和遗产。比方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2016年在一次国事访问中间,在土耳其的总统府楼梯上面按照时序排出了十六个身穿各种草原/突厥帝国甲胄的古代武士的阵容,在这个背景中间他合了个影。我相信,在这个时候,埃尔多安未必没有某种cosplay的心态,他幻想自己是延续千年国度的伟大可汗/苏丹之一。这种觉得帝国很“酷”的想法,当然也不能算错了,因为人会追求伟大和超限,这个是无可厚非的。从正面的角度讲,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间,正是这些帝国搭建了大型人类社会的脚手架,把我们从族群和语言的巴别塔中间超拔出来。即使帝国带着某种残酷、专制和堕落的色彩,也不是没有思想家为它辩护的,比方说马基雅维利在谈论罗马帝国的时候,就说道,在大争之世里面,国家走向对外扩张、多元归一是无可奈何、势所必然之事。马基雅维利说:“共和国可以追求伟大(grandezza),也可以选择守着自己的自由,维持平静但短暂的安全。不过这种安全是无法保证的,因为共和国将被迫扩张,一切都将失去。”这是他的原话。换句话说,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拥有自由、稳定和安全,那么走帝国之路就是较好的选择,或者说最不坏的选择,因为即使丧失了自由,你至少还有“伟大”可以安慰你自己。那么马基雅维利在这里讲到的伟大,换个词来说,就是帝国。那么在这门课上我讲些什么呢?其实并不是对帝国的功绩歌功颂德,也不是站在去殖民化的立场上面去痛骂帝国对边缘地带的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我的这门课,主要是一份近代帝国的“病理分析书”,主要是讲一讲各个近代帝国史,讲授的对象则是那些只看到帝国幻象的人。其次则是论述帝国主义带给近现代世界的复杂影响,最后是对一个新帝国主义时代的预测。如果你觉得帝国很酷,或者说是觉得帝国就是个单纯的坏东西,或是你对帝国主义对现在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有所疑惑,那么欢迎你来听听我这个节目。当然了,我也欢迎那些抱有知识性的兴趣的人来收听。对帝国,我始终抱有几分敬意,这里先得说清楚。在我看来,帝国如同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帝国当然可以凭借单纯的暴力得以建立和维持,但是恐怕不会持续太久时间。中国有个典故,汉代的儒家学者陆贾见到刘邦之后,就跟他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句话的翻译就是说“天下是用拳头打下来的,但是用拳头可以治理天下吗?”刘邦原来对陆贾不是很客气,但一听说这个话,顿时换了个脸色,就对陆贾以礼相待,说明刘邦对陆贾这句话是听进去了。“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句话很显然不是什么中国才有的神秘智慧,实际上它是很多帝国的治国之道。在许多的帝国统治者眼里面,帝国其实不是一个短期投资,而是长期持有的一份事业。既然是长期持有,他们就要精心设计、精心操作。那么他们是怎么操持这份家业的?这个其中的政治智慧,我们不妨知道一二。《星球大战》当然咯,这份“伟大”其实也是有毒的,这份“毒”不仅仅针对的是被帝国统治的很多地方,其实对帝国中心社会也是有毒的。当帝国不一定讨好。这种不讨好不仅仅是这种中国古典式的什么“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就是说人们在开辟帝国的时候会付出很多惨痛的代价,也指的是帝国即使能够在一定时间之内为一群人带来好处和荣耀,但是也会蓄积相当多的矛盾和压力,反馈到这群人身上,而且这种不讨好是越到近代越如此。换句话说,帝国有的时候是七伤拳,伤人伤己。不信的话,请你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帝国会从现代世界中消失?明明在一百年前,我们这个世界还是一个帝国主义世界啊。对此,我们过去经常的回答是说,现代世界已经是一个讲民主和民族的世界了,在一个讲民主和民族的世界里面,“在海岸上面架起几架大炮就能统治一个国家”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在二战之后,面对世界人民的政治觉醒和反抗,帝国只能仓皇退却。这是过去的解释。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其实有点大家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味道。因为说老实话,那些名列史册的反殖民主义民族解放战争,如果只靠这些殖民地的反抗者,其实多半是打不赢的。二战之后,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退潮基本上是和平完成的,这个其实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我不会赞美也不是站在去殖民主义的立场上搞批判,而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讲清楚近代帝国的起源、各个帝国的治理模式和它们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帝国未来的预测。02.为什么今天的我们,需要关心近代帝国?讲到这里就有人会问说,即使我们知道了近代帝国的起源、近代帝国的治理模式和它们失败的原因,对我们有些什么好处呢?从抽象的角度讲,它也许会增加大家的智慧。因为在这堂课上面,我力争讲一些大家通常不太了解或者不太熟悉的事情。比如英国在印度的人事政策、非洲领导人和戴高乐在法兰西共同体上的博弈,希特勒纳粹主义与奥匈帝国德意志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等等。我一直认为,知识是从阅读中间来的,你可以读出来,但是智慧只会来自于一件东西,那就是惊奇,surprise。因为对社会事务,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面都会有一些既定的假设与判断,只有引入一个陌生的故事,才能够让这些假设得到检验。假如这个故事的走向与我们的既有判断不符,那么surprise!恭喜你,你得到了惊奇。通过对这个惊奇的反思,你就能增长智慧。这是第一个。从增广见闻的角度讲,帝国作为人类的一种主要的政治构建,去学习它们,或许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类政治想象力的边界,从当下的各种政治制度、政治处置做对比,可以方便我们获得各种政治经验。近代帝国在那个时代曾经遭遇过大量的中心/边缘之间的冲突和内部的民族矛盾,类似的困难到现在为止仍然困扰着一些多民族国家,那么你了解这些困难的由来,无疑是有意义的。《萨拉热窝事件》此外,帝国曾经对这个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仍然延绵不绝——比方说法国足球队里面有很多的黑人球星,澳大利亚人到现在为止仍然自认为自己是英国国王的子民,这都是相关的例子。如果你想要知道当代世界为什么是这副模样,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那些旧帝国的组织与治理模式以及它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帝国它不是一个历史的遗迹。你比方说,在俄国有一位思想人物叫作亚历山大•杜金,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两天之后,这个杜金就对乌克兰方面做了一个喊话。这个喊话的原话就是:“我们要把你们纳入我们的帝国。”这个是他一向的主张。在他1997年的著作《地缘政治的基础》一书中间,杜金说道:“没有办法想象不是帝国的俄罗斯将会是怎样,它注定成为帝国。”这种帝国呼吁不只是书生之谈哦,因为现在俄罗斯政府在频繁地使用一个概念,叫做“俄罗斯世界”,声称“只要上帝希望,俄罗斯将向所有的方向深度扩张”。那么这么一个“俄罗斯世界”同“俄罗斯帝国”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还有美国,人人都说川普治下的美国是搞孤立主义,但是川普的偶像正是十九世纪末期的美国总统麦金莱,那么麦金莱总统的理想就是吞并加拿大,而且他实际发动了美西战争,占领了菲律宾啊。那么可能还是有人会追问说,可不可以讲得再具体一点?比方说,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回答会是这个样子的:历史知识、历史观总是跟世界观配套的。我们这边的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在讲近代史的时候,大都会讲近代西方列强/帝国主义国家受经济驱动去侵略全球、掠夺财富,然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人民奋起反抗。换句话说,这种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叙事倾向于把近代帝国史讲述成一部侵略史和反抗史。那么我们这边的人接受这种历史观之后,就特别容易产生两种世界观,一种是愤怒——西方的富强、西方现在的发达是全靠抢劫来的,自由、民主、法治不过是他们的虚伪言辞。这是第一种世界观。第二种世界观就是羡慕——既然这个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斗兽场,那么我也就要去强大,我也要去弱肉强食,这个就是所谓“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吗?”这种既愤怒又羡慕的心态,其实也不是今天中国人才独有的。我给大家讲个故事:1871年的时候,日本的明治政府向西方派出了一个使节团,当时这个使节团里面有日本明治政府的各个高官,比方说岩仓具视、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这些人都以后都会是日本的国家领导。这些人当使节,周游列国,考察政治,以备学习,那么就是讲,当时日本人跑到欧洲、美国去学习一下将来日本人怎么去建设制度。那么这个使团来到德国,见了俾斯麦,德国首相俾斯麦就大声地指责说,你看英国、法国多虚伪!然后我下面说的话是他的原话啊,俾斯麦说:“方今世界各国,皆谓以亲睦礼仪相交,此全系表面文章,背地则强弱相凌,大小相侮……闻英法诸国于海外贪属地,争物产,擅用武力,诸国皆忧其所为。”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这个世界都说要搞亲善什么之类的,这个全都是虚伪的、表面的,因为实际上面它们就是搞帝国主义,它们就是要弱肉强食。英国和法国在这个世界上面到处占地盘、抢东西,然后到处打人家,现在所有的国家都担心它们这个做派。《现代启示录》你看,俾斯麦这个调调,是不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反帝国主义者?那俾斯麦这个人你想想看,他如此披肝沥胆,他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自己就曾经指示德国的外交不妨同英国多摩擦几回,是为了培养德国公众对于英国的厌恶情绪,以免英国的自由主义理想流毒德国。结果到了1897年的时候,俾斯麦的后辈叫做冯·比洛,那是首相,他在国会里面就宣布说,德国将要占领中国的胶州湾,他就说出了中国学生在历史教科书上面都能读到的那句话,这句话是:“让别的国家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你看,德国人不是既羡慕又愤怒吗?但他们觉得说英国人的强大全是靠抢来的,所建立的世界秩序就是虚伪的表面文章,自然的结论就是自己强大了也要去抢别人。那到了十九世纪的晚期的时候,德国人就开始搞某种“表演性帝国主义”,那么你看到,德国就会向全球扩张。德国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对吧?所以,如果要避免我们这里有人产生这种观念,进而害人害己,在我看来,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重述历史,说清楚近代帝国和近代帝国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说清楚它跟西方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说清楚它给世界其他地方带来的真实影响,说清楚它的内在矛盾和缺陷,说清楚为什么西方国家最后放弃了自己的帝国。这个样子我觉得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