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眼中的稳定,是我用3000小时换来的。这段国考备考历程,不仅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与时间、与自我的较量。如今成功上岸,想把这些实战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为同样在备考路上的你点亮一盏灯。一科学规划,拆解3000小时备考初期,我将3000小时细化到每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占40%时间,跟着半月谈的《国考60天上岸计划》课程系统学习行测和申论的理论知识;✅强化提升阶段用30%时间,大量刷题巩固;✅冲刺模拟阶段占20%,进行全真模拟训练;✅剩余10%时间查漏补缺。例如,每天保证8小时学习时间,早晨2小时专攻行测中的言语理解与判断推理,下午3小时学习申论写作和资料分析,晚上3小时刷题并复盘。同时,每周留出半天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学习的可持续性。二行测,突破抓住核心模块行测包含六大模块,想要在有限时间内取得高分,必须分清主次。资料分析是“兵家必争之地”,我通过熟记20多个核心公式,每天坚持做4篇真题,训练快速找数据和计算能力,最终正确率稳定在90%以上。判断推理注重逻辑思维,图形推理题我整理出常考的10种规律,类比推理归纳常见的词语逻辑关系,通过大量刷题形成条件反射。对于政治理论,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乘车、排队时用半月谈APP刷题,重点积累时政高频考点。三申论提分,培养政府思维申论不是简单的写作,而是测查考生依托材料,提炼材料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一老师的《“抄”出申论80+》对我申论的提高非常有效,让我知道了材料中哪些能抄,哪些不能抄,以及如何巧妙地转化和提炼材料中的信息,使之更加符合政府工作的语境和要求。通过模仿一一老师的答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我逐渐掌握了申论答题的精髓,学会了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此外,我每天坚持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官方媒体文章,学习规范的公文表述和写作结构。在练习写作时,先分析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立意和框架,再填充内容。例如,对于对策类题目,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同时,注重文章结构,采用“总分总”形式,每段开头用主旨句点明观点,增强文章逻辑性。写完后对照参考答案,分析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备考过程中,父母的期待有时会变成无形的压力。每当感到焦虑,我会选择跑步或听音乐放松,调整状态。遇到学习瓶颈时,不钻牛角尖,暂时放下难题,过段时间再回头解决。记住,备考是场持久战,保持稳定的心态至关重要。3000小时的付出,终于换来了理想的结果。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你在国考备考路上少走弯路。2026国考60天上岸计划【全勤打卡,全额返现】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