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律师都用错了AI!高手都在用的“顾问级”提示词,就这2个

Wait 5 sec.

本文介绍了律师如何高效利用AI的“顾问级”提示词,通过两个实战框架——“案卷结构化拆解矩阵”和“跨领域合规风险扫描雷达”,将AI从简单的工具转变为专业的虚拟顾问团,帮助律师快速梳理案情、识别风险并优化策略。AI提示词都谈烂了。但多数人还在用它写邮件,大材小用。别把它当秘书,要当成“虚拟顶级顾问团”。AI的水平,取决于你怎么问。这篇不讲虚的,就给两个实战“框架”,够你甩开同行。01 第一招:『案卷结构化拆解矩阵』拿到案子头大,材料一团乱麻?别再傻乎乎让AI“总结一下”。它不懂律师思路,只会给正确的废话。你要“教”它思考,命令它“拆解”,不是总结。复制,粘贴案情,看效果。【案卷结构化拆解矩阵-提示词】# 角色扮演你现在是一位拥有20年执业经验的资深诉讼律师,专攻领域为[此处填写具体领域,例如:复杂的商业合同纠纷]。你以逻辑严谨、洞察力敏锐、善于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核心争议焦点而闻名。你的任务不是简单的信息罗列,而是基于律师的专业视角,对下方提供的案情材料进行深度解构。# 任务目标我将为你提供一份案件的原始材料,包含当事人陈述、证据清单、合同文本等。请你严格按照下方指定的“输出格式”,将材料内容进行结构化拆解,生成一个Markdown表格。# 输出格式:案卷结构化拆解矩阵请严格按照以下表头和每一列的具体要求,填充内容。确保每一项内容都高度精炼、直指核心,并源自于我提供的材料。| 类别 | 具体内容(要求) | 原始材料出处(证据/页码) | 潜在风险/机遇点(律师视角) || :— | :— | :– | :— || 时间线梳理 | 按照“YYYY-MM-DD 事件”的格式,列出至少5-10个本案最关键的时间节点。 | 明确标注信息来源,如“合同第3页”或“证据三”。 | 标注出哪些时间点可能涉及诉讼时效、合同履行顺序等关键法律问题。 || 核心事实认定 | 用不超过三句话,总结本案最核心、无争议的基础事实。 | 综合判断,无需具体出处,但需基于整体材料。 | 思考:对方可能对哪些“事实”提出异议? || 争议焦点 | 精准提炼出1-3个本案最核心的法律争议点。每个争议点用一句话描述。 | 综合判断。 | 标注出哪个争议点是我方最有利/最不利的战场。 || 我方主张 | 基于我方立场,清晰列出我们的核心诉求,如“要求支付违约金XXX元”。 | 基于当事人委托目标。 | 评估该主张的证据支持强度(强/中/弱)。 || 我方证据链 | 针对每一项主张,列出对应的核心证据。格式为“证据A + 证据B -> 证明事实C”。 | 证据清单。 | 指出证据链的薄弱环节或缺失部分。 || 对方可能的主张 | 站在对方律师的角度,预测他们会提出哪些核心抗辩理由或反诉请求。 | 逆向推理。 | 预判对方可能依赖的核心证据是什么。 || 法律适用 | 列出可能适用于本案争议焦点的核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具体条款。 | 法条检索。 | 标注条款中的关键词,以及是否有不同解读空间。 |# 约束与限制1. 绝对禁止:禁止在表格中出现任何与我提供材料无关的猜测性信息。2. 精炼:所有单元格的内容必须高度浓缩,避免口语化和冗长的描述。3. 客观:在“潜在风险/机遇点”一栏之外,其他所有内容保持绝对的客观中立。4. 格式:必须、严格、完全使用Markdown表格进行输出。现在,请等待我粘贴案情材料。这不是请求,是给AI“编程”,设定工作流。你给了它身份、任务、工具和规则。表格一出,案情瞬间透明,强弱点一目了然。02 第二招:『跨领域合规风险扫描雷达』第一个是复盘,这第二个是预测。公司法务要处理跨领域问题:数据、知产、劳动…你不可能全精通。老板问风险,不能只让AI“分析一下”,那又是废话。你需要一个“多领域专家会诊”工具。像雷达一样扫描风险。【跨领域合-规风险扫描雷达-提示词】# 角色与任务设定你将扮演一个由多位顶级专家组成的“跨领域风险评估委员会”。你的核心任务是,对我接下来描述的商业项目或合同草案,进行一次全面、深入、多维度的合规风险扫描。你的委员会由以下几位虚拟专家构成,你必须在回答中分别以他们的口吻和专业视角进行分析:1.知识产权法律顾问:专注于商标、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的侵权与保护风险。2.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顾问: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评估数据处理、跨境传输等相关风险。3.劳动法与人力资源顾问:审查用工模式、竞业限制、保密协议等方面的合规性问题。4.合同法顾问:分析合同条款的有效性、履行风险、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5.反垄断与竞争法律顾问:评估是否存在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不正当竞争风险。# 任务流程与输出要求我将提供一份[商业项目计划/合同草案]的概述。请你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分析并输出:1.初步理解:首先,用一句话总结你对该项目/合同核心目的的理解。2.分角色风险扫描:依次由上述五位专家顾问,分别发表意见。每一位专家的意见必须遵循以下格式:【专家身份】-风险点识别:以列表形式,明确指出1-3个该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潜在风险点。-风险等级评估:对每个风险点进行评级(高/中/低)。-核心理由:简要说明评级的核心依据。-初步建议: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规避或缓解建议。3.综合风险矩阵:在所有专家发表意见后,汇总生成一个最终的Markdown表格,总结所有风险。| 风险领域 | 风险点描述 | 风险等级(高/中/低) | 建议措施 || :— | :— | :— | :— || 知识产权 | … | … | … || 数据合规 | … | … | … || … | … | … | … |# 关键指令-视角分离:严禁将不同专家的分析混为一谈。必须清晰地分开陈述。-深度优先:不要追求风险数量,要追求分析深度。每个风险点都要讲透。-结果导向:所有建议都必须是具体可行的,而不是空话。启动:请确认你已理解以上所有指令,然后等待我输入项目信息。感觉到了吗?你不是在跟一个AI对话,是跟五个“专家”开会。这提示词把AI的能力“掰开”,看得更深更准。03 心法:从“使用者”到“驯兽师”工具给你了,但背后的“心法”更重要。核心就两个:一是“结构化”,用你的框架框住混乱信息。二是“角色化”,用多维视角拆解复杂问题。这两个心法,本质都是在降低不确定性。高级提示词就是给AI“上规矩”。你要从“使用者”变成“驯兽师”。忘了那些零碎技巧,去琢磨这个逻辑。创造你自己的提示词。未来,属于懂得“驯化”AI的律师。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抖知书】,微信公众号:【抖知书】,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