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印来源: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内娱仪态天花板”“天鹅颈”代表人物、“AKA天选古人”刘诗诗,从此要改名了。因在新剧《淮水竹亭》中仪态过于挺拔,让她成为“梗脖子”代表人物。刘诗诗的古装仪态翻车了?刘诗诗怕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在仪态上翻车。《淮水竹亭》播出后,刘诗诗喜提“端妃”名号。因为她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走路、交谈,甚至在打斗的时候,她的头、脖子、肩膀都能始终保持在一条垂线上。稳定得仿佛背部装了钢板,被网友调侃“人形电线杆”。作为“内娱天鹅颈”头号代表人物,她的脖子仿佛无法弯曲。她和沈月抬头看妖,沈月是正常抬头的姿势——肩膀放松、头部微微上仰,刘诗诗则是180度开肩、梗着脖子向上看。甚至躺在枕头上的时候,颈椎还像七星连珠一样笔直一条线。在《一念关山》里也是如此。站立、吃饭、喝饮酒、挥剑,无一例外都梗着脖子,时刻保持抬头挺胸收下巴,仿佛戴了隐形矫姿器。这种刻意感在特写镜头下尤为明显——脖颈青筋凸起、下颌线紧绷,仿佛被无形的绳索提拉。姐的气质毋庸置疑,只是就算咱们演的是古装戏,那也得有活人感,这种“站桩式姿势”真的很没有人味儿。甚至有时候体态过于用力,连肚子也挺出去了。一个人的体态会受到情绪、姿势的影响,不可能永远保持直线。视线被吸引、专注的时候,脖子会前倾也是很正常的,梗着脖子刻意后仰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芭蕾、戏剧、模特,体态各不同?我们夸一个人仪态好的时候,总会说“是不是学过跳舞”。不同领域对仪态的要求,其实千差万别。刘诗诗的好仪态就是出自芭蕾的练习。芭蕾的仪态核心就是反重力。要昂首挺胸,开、绷、直、立,从上到下就是一条直线。颈部要尽力拉长,同时头部微微上扬,头部与脊柱一定要在一条线上,营造一种悬浮感。肩胛骨也要用力下沉,锁骨要水平展开,上半身有一种被人从后面用力掰开的感觉。至于下肢,站立时要重心前倾,髋关节外开,脚跟对脚尖也要成一条直线,重心始终在足弓。这种姿势在跳舞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但要是日常走路还这样,就会让人觉得很奇怪。因为在正常站立的时候,颈部到背部是一条略弯的弧线,刻意按照芭蕾站立,反而会显得前凸不足、脖子僵直。戏曲就跟芭蕾完全相反。中国审美喜欢收着,必然不能像芭蕾那样外开,所以戏曲强调“收颌藏颈”,体现闺阁女子的含蓄。旦角的头部要微低(颔首),眼神要虚视,但走路的要求与芭蕾一样,头部要保持不动。戏曲的仪态主要依靠上半身展现张弛,所以他们会配合古典舞的身韵袖舞练习,以增强身体的韵律感。至于站姿,戏曲要求站立时保持“子午相”,也就是身体与面部方向错开,形成动态平衡,同时重心偏后,体现稳重。戏曲毕竟是演绎他人的人生,所以在保持真实的同时,姿态要稍显夸张,但又不能刻意。所以他们虽然会瞪眼,但下巴是回收的。模特就简单一些,因为他们是作为衣服架子存在的,所以仪态更多强调的是动态中的摇曳感。模特需要在一个运动轨迹内产生相反的发力方向,当肩线微微向下倾斜时,腰胯线条就要向上倾斜,反之亦然。站立的时候也要有这种对冲感。肩胛骨后缩,颈部直立但不过度延长,头部微抬,视线略高于水平线。正面站立时,肩线和腰胯两条直线要产生一种交叉关系。髋部侧顶,肩线向相反方向倾斜,双臂贴在身体两侧,手掌舒展但不过度用力,尤其不要有多余动作。图/CC0侧身的时候则讲究对立式平衡。胯骨上提,重心落于单腿,另一腿微曲,突出膝关节。说简单点就是“一提一扭”,那些有红毯表现力的女明星基本都是这个站姿。“古人感”体态什么样?当我们评价一个古装剧中的角色仪态是否合格,最基础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没有“古人感”。所以,古人的仪态到底是怎样的?古代对女子仪态的总标准是立莫摇裙、坐莫露膝、行莫回头。“立莫摇裙”指的是站立的时候身形笔直但不过分僵硬,双肩平正,目光低垂。就算身娇体弱,走路也不可以懒懒散散、摇头晃脑,还是要有树木之姿,躯干中枢不能彻底垮掉。“坐莫露膝”是说坐的时候要膝盖并拢,双腿斜放或交叠,不能把腿叉开。由于明清时期,平民百姓才开始坐在椅子上(垂足高坐),所以古人对坐姿的规定十分严格。这方面,贾谊非常有研究,光一个正坐,根据俯身程度和视线位置的不同,他就能分成经坐、共坐、肃坐、卑坐。甚至还在《新书》中专门写过一个叫《容经》的章节,其中包含“立容”“坐容”“行容”“趋容”“跪容”“伏容”,甚至还有“坐车之容”。坐在马车上,要右手持绳索,左臂弯曲,放剑以“纬线”为准,就算要回头,幅度也不可以超过车轮。“行莫回头”的意思是走路的时候要步态轻缓,裙裾不能扬起来。不过,具体到每个朝代又有一些区别。魏晋到唐宋,额外要求女子仪态要更加柔顺和飘逸。就拿手来说,唐宋时期极其讲究手腕手指的动态神韵。历代仕女图中的经典手掌姿势,可以简单归纳为八种,而手指姿态可能大致归为九种仪态。如何通过手掌手指的伸、合、曲、翘来展现女子手的柔曲、纤长,是每一个官宦和富家女子必须学会的课题。明清时期因为缠足,对女子的仪态要求又发生了一点变化。坐的时候必须双膝紧并,足尖不能外露,因为缠足是隐私。由于缠足只能以脚跟支撑,所以走路越是能“摇摇欲坠”越美。这一时期对女性含蓄仪态的强调达到极致。捧茶的时候,袖子不能把手腕露出来;吃饭的时候,勺子不能碰到碗。真正的好仪态是挺拔而不紧绷,抬头挺胸,肩背自然打开就会有贵气感。刘诗诗在《淮水竹亭》中的仪态争议,让我们看到了“好仪态”并非一成不变。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仪态要求各有特点,而古装剧中的“古人感”更需要在传统规范与现代审美之间找到平衡。本文授权自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一个美学和艺术的科普地,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欢迎关注这个号。▽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