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毒Sir来源:Sir电影(ID:dushetv)2014年的云海市。四个人影,闯进一座烂尾楼里。时间过了5分钟,或许更长。突然,一个黑影闪过。散落的试卷与一条15岁的生命,一同无声地坠落。凶手很快被抓到了。坐在法庭上,带头的凶犯故意杀人,却只判了8年。究其原因——“他还只是个孩子”。最近,一部让人“乳腺不通”的新剧上线了。不是它“烂”、气人。而是因为它太真实了。观众看得五味杂陈。一会儿,义愤填膺。一会儿,又陷入沉思。很少有这样的剧,能直指当下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并将情、法、现实都放在一个天平上,让观众亲自去挪动这些砝码——让观众来思考,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如果想在这部剧里找悬疑剧的爽点,或是“仇者痛,亲者快”的故事,那劝你还是放低预期。因为在《无尽的尽头》(下简称《尽头》)里,有太多迫不得已了。林之桃(任素汐 饰),云海市检察院负责重刑案的检察官,这一天接到了一件案子——“4·24”三少年杀人案,被害人张文轩被黄家旺等三人逼迫,从高处坠楼身亡。三人逼迫受害人跳楼的证据,有。检方从带头行凶的黄家旺(周思羽 饰)手机里,发现了他对张文轩诸多施暴、进行人身侮辱的视频。光对被害人施加肢体暴力,黄家旺不满足,他还起了杀心。这并不是玩笑话。在张文轩跳楼后,李晖发现其还有生命迹象,准备拨打120电话时,被黄家旺摁了下来。他以为只要张文轩死了,这事儿就不会败露了。从行为到动机,都完全符合了故意杀人罪的量刑。依法判决时,主犯黄家旺,却只判了8年。法庭上,一边是凶手家长对儿子即将在未管所里“受苦”的叮嘱:“好好吃饭,妈妈等你。”另一边,是死者张文轩的母亲陈慧雯,歇斯底里地拿着玻璃渣扬言要杀了凶手。宣布这场审判的林之桃,心中并没有将坏人绳之以法的快意。她甚至是心虚的。以至于,当她发现陈慧雯在听到对杀人凶手这不可思议的量刑,怨恨地含泪望向自己时,她不敢接这个眼神。林之桃自知对她有愧,所以陈慧雯几次来检察院闹事、泼油漆、在网上实名举报,还到检察院办公室里“手撕”,林之桃也都忍了下来。她知道这个事儿冤。8年后,凶手出来时23岁,正值壮年,而张文轩却是再无法长到这个年纪了。她自己也冤。作为检察院一方,她案子办得滴水不漏。凶犯几次在庭上想撇清自己与案件的关系,也都被她灵巧地用实证按了下来。但,这案子的结果,你服不服?不服?这是法律规定的。服?难道因为一句“他们是孩子”,就把一条人命轻飘飘地抵消了吗?在法理之间,对未成年人的量刑,总是游移在一个灰色地带。也许,在成人社会里,你可以很肯定地回答“杀人就该偿命”。但面对孩子,答案还能肯定吗?《无尽》是难得一见的大尺度。不是那种血腥、暴力,而是敢说真话,办真事。一个案子。男同学将“小电影”发在群里供同学下载,获利1000块钱,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被判刑一年。在进行案件调查的同时,林之桃与同事还发现,案件背后还牵扯出了偷拍女同学私密照片、造黄谣的校园恶性事件。而最近,类似的案子正好判了下来。但《无尽》不单单在讲案子,还延伸到案子之外。比如,剧集还为青少年专门上了一节性教育课。与台词里带有“卫生巾”都会被打码的电视剧相比,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避孕套”三个字,也显得尤为珍贵。除了跟你开诚布公地说“这种生理现象很正常”这样的场景外,它的台词,也都是大实话。比如,一位放任孩子成为偷窃团伙“帮凶”的父亲。为了剥夺无良父亲的抚养权,林之桃与同事白恩宇(高伟光 饰)不惜硬碰硬,直接硬刚领导与法律专家:这样的台词,真的很难在现在的国产剧中看到。《无尽》里的案子,并不遮掩父母养育孩子上的问题,甚至撕开血淋淋的案子,让你去看背后隐藏的成因。 在开头的凶杀案里,也许你会想起“邯郸三少年杀人”案件。那下一个案子,你也不陌生。继父带着亲生的一对龙凤胎去公园划船,年纪稍大的继女慧慧随后也来到了公园,上船后,继父特地让慧慧学习开船。此时的慧慧,故意拧大了马力,还将船左右摇晃了起来。最后酿成事故,龙凤胎弟弟妹妹落水,男孩小虎淹死,女孩小花昏迷。警察来到现场,问慧慧可曾看到后排发生了什么。慧慧用手指了指在小虎尸体面前痛苦不已的继父——是他。是他把弟弟妹妹扔下水的。谁是凶手?看上去又是一个“恶童”案。但如果是这样,那么案件未免同质了。原来另有隐情,这里先不剧透。为了调查案件,白恩宇与林之桃走访了慧慧家附近的邻居。所有人都看到了这家人包括慧慧对弟弟妹妹的敌意,也看到了继母对非亲生儿女下狠手的“棍棒教育”。邻居们与居委会大妈看见了,没敢管。龙凤胎身上频频出现伤口,老师看见了,没敢管。“万一就是孩子自己摔伤了,家长天天找我闹,说我诬告怎么办?”就连小吃店老板也看见了,慧慧把掉到地上的小吃给弟弟妹妹吃,也没敢管,只是说了慧慧两句也就此作罢。周遭邻居都觉得是慧慧嫉妒弟弟妹妹,而故意制造船难。接下来的方向,是要为慧慧洗清冤屈吗?不。这个故事最终的导向,是一个我们一直忽视也从未在意过的法规——强制报告制度。即国家机关、公权力等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到不法侵害时,应该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在惨案发生之前,周遭的人都看见了龙凤胎们受到的虐待:老师看见了,但怕丢了工作;居委会大妈看见了,但怕人觉得自己越俎代庖;为小虎包扎伤口的医生也一定有感知,但也还是觉得自己多管闲事。导致这对年幼的孩子长期在豺狼般的继母和生父的虐待下,最后遭遇不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知道,却没有人站出来帮帮这对孩子呢?因为他们不敢。他们怕丢工作,怕被报复。而《无尽》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也棘手的问题:为什么要将社会压力向下传递到民众身上,而权力部门并没有承担起该有的责任?这种深刻的反省与肯定,你是不是突然觉得心里热热的?《尽头》不是在一地鸡毛之后,就糊弄过去了,也没有卡在烫手山芋之间,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你打开豆瓣会发现,这部剧其实并没有获得一致的好评,反而面临着一星、五星的两极分化。其中有一条差评,让我印象深刻,也觉得很有代表性:“此类剧真的没有任何意义,不如去拍凶杀的悬疑。起不到任何宣传警示作用……”没错,《无尽》确实有缺点。它太像法治宣传片。没有悬疑,就是把卷宗摊开,画重点地让你去看。它不像韩剧《少年法庭》那般,围绕着那些被判处重刑的少年犯刻画。《无尽》的案子很散、很多。三集左右一个案子,涉及了如校园暴力、留守儿童、未成年人凶杀、未成年人被虐待、未成年人被性侵等不少在社会上有争议的刑事案件。要聊的法律也很广。从未成年人犯罪,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像《今日说法》的合订本。没有一贯的主线和大boss。但,如果其中某一个案件,真的起到了普法作用,能避免一个悲剧的发生,不也是有意义的吗?事实上,国产影视作品里,并不是没有拍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比如《九部的检察官》《彷徨之刃》,都在讲述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题。不过,以往是怎么拍的?《九部的检察官》里,法律科普机会并没有多少,更多的是办公室政治、办公室恋情,以及反黑。未成年人犯罪只是一张皮。甚至到故事最后,真正判实刑的未成年一个都没有,反而是成年的企业家、官员、黑恶势力抓了一圈。而《彷徨之刃》呢?走的是另一条路线:煽动情绪。故事说的是女儿被几个未成年人侵犯了,因为犯罪者年纪未到18岁,逃过了法律的重判,最后,王千源饰演的父亲手刃犯罪者,亲自替女报仇。为煽动观众的情绪,电影还特地加入了女孩被凌辱时的片段。你看完只有恨,而没有办法停下来思考“如何避免”,以及“这到底是为什么”。《尽头》却不一样,它触及了一个敏感痛点:当我们都在义愤填膺的时候,它浇了一盆冷水,告诉你:先想想为什么,然后是怎么办。所以,在剧里安排了水火不容的两个角色。白恩宇,野路子出身,大学从体育学院毕业后考进未管所当警察,他在这里,管教未成年犯人的办法就是——“当老大”。老大要有威严,在禁闭室里,为“小弟”立规矩;时不时还给“小弟”说一些自己的江湖往事,就为吹嘘自己当年行走江湖的“大名”。但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让这群小弟迷途知返,遵纪守法。在白恩宇的眼里,孩子并非天生坏种。像他在派出所里见到曾经的“小弟”,这次又差点要“二进宫”时,直接上去就一记爆锤。他有多恨,就有多爱这个“小弟”。与白恩宇的“情”相比,林之桃身上极致的理智也与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父亲醉酒后,时常殴打她、母亲、弟弟。邻里乡亲也对他们的遭遇视若无睹。直到有一天,她偶遇下乡普法的检察官,知道了“家暴”也并不是无法可依。她就找检察官帮忙报警,让警察抓走了自己爸爸,却在村里落下了大义灭亲的“白眼狼”骂名。甚至母亲对她,也是多年充满怨恨。长大之后的她,养成了一个认死理的习惯,办任何事情都要依据程序。林之桃的理性,错了吗?为何要设定这样两个水火不容的角色,并让他们一起处理案件?其实,在剧里,他们代表的是在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时,检察官们要秉承的两种态度:一个是情,一个是理。可以说,他们二人可以让观众看到“法律”在当下未成年人身上的难处——全然依“理”,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处罚、审判,但“理”的冷冰冰,并不能将罪恶彻底斩草除根。以“情”去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又会因面对“人性本恶”而变得束手无策。而这,也是现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更需谨小慎微的原因。它不好办,要慎之又慎。这也是这部正剧的熨帖之处,它客观地将当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放在了阳光下,让你去翻阅,冷静地看待。它不滥用“该死”“该杀”这样的评价,而是想让更多观众,去关注案件背后的导致犯罪的根本原因。也正如林之桃所说:在近十年推进法治进程中,我们的社会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据2024年统计,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同比上升4.3%。其中盗窃犯罪人数占比33%。刑事检察白皮书(2024年)由于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呈低龄化,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里,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到14周岁,在符合限制性条件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也有专家建议: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也就是,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主观知晓犯罪行为产生的后果,可视为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这是好事。但我们还需要明白的是,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了解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我也希望,未来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国产影视作品还能再往前走一步。就像是前段时间那部8.7高分的《混沌少年时》。它从第一集就告诉了观众,凶手是谁。却在之后慢慢地抽丝剥茧,去告诉你这个社会、学校、家庭都发生了问题。而当观众被这些尖锐问题刺痛得哑口无言时,也许,我们可以不用再选择用一桶油漆,盖上那些曾经的“罪恶”涂鸦,简单粗暴了事。▽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