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锁定福利“生而全球”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一次中国企业的出海不再是一次野蛮创业,而是需要理性、建设性、避险性。站在不确定性加剧的2025年,面对美国层层加码的关税条约、舆论场上全球化主义逆流的呼声、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带来的不稳定性......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今天的出海者们,胆子要大,心要细,但准备要更充足。从今天开始,由吴晓波老师、林雪萍老师和马旭飞老师联合主讲的《企业出海十二讲》主题实战领教营正式上线,将用12节视频课+2场直播,帮助大家搭建一套对出海的全局认知框架,课程以实战为导向,通过大量学术工具帮助同学们建立出海模型,同时还会通过海量的实战案例讲解,为各行各业出海者提供科学依据与亲身经验。大家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加入本期领教营:1.单独购买本期领教营,价值1280元。【点击了解,购买单期】2.超级会员买一年得两年活动已经上线,加入超级会员,畅学未来两年20期领教营,附赠出海课程配套实体书。【点击了解,立即加入】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中国企业的大出海时代站在2025年年中来看,中国企业出海,正呈现千帆竞发之势。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已经连续五年实现正增长。在东南亚,这里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金额最多的区域,中资企业持续涌入的后果就是造成越南、泰国等工业用地价格的快速上涨。以越南海防市An Duong工业园的土地价格为例,2018年底是75—80美元/㎡,随着中资企业持续涌入,在2023年已突破200美元/㎡。在欧洲,中国电动汽车对此的投资正在不断加码,中国在匈牙利的投资仅用两年时间就快速超过了德国和韩国,以51%的占比成为匈牙利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宁德时代正在这里建造全欧洲最大的电池基地,将满足整个欧洲40%的动力电池需求。在中东,当地的新能源产业正在加速拥抱中国,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建设的迪拜核心太阳能项目发电量占当地清洁能源供应的40%,此外,迪拜宽松自由的贸易区政策,也让跨境电商在此生根发芽,SHEIN、Temu 等平台均在此设立区域总部。在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的中国自贸区,来自中国的制造企业厂房建设如火如荼,截至2024年,该自贸区已吸引美的、海尔、TCL 等50余家中国制造业企业入驻,形成家电、纺织、建材等多条生产线。不知不觉之间,中国工厂似乎突然出现在全球版图上,每个地理空间上都留下了中国企业家的身影。这是一次雁阵式迁徙的出海。中国制造业从未经历如此大密度的全球出征。行业包罗万象,从手机、电视到汽车、园林割草机等。供应链则覆盖彻底,上下游企业一起移动。一台电脑从电路板到电源,一台冰箱从箱体到蒸发器再到门封条,每个产品都牵动着数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这是一次“被动防御”与“主动进攻”的出海。2018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引发了大量代工厂的迁移。从2022年开始,中间零部件的工厂也开始加速移动。中国从“制造力为中心”到“设计力驱动”的切换周期还没有来得及完成,全球制造业的洪流已经进入新的“大出海时代”,大量企业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企业并非因为有能力而出海,而是要在出海中形成能力。这也是一次趋势引发的出海。在内卷不断加剧的国内市场,每个参与其中的企业都身心俱疲。这也逼迫它们要走出去寻找和开拓更大的市场版图。内卷无意义,不如出海试一试。与此同时,尤其是伴随着特朗普的再次上台,“逆全球化”的声音也从四处传来,全球供应链的脆弱和断裂被反复强调,让人觉得全球化似乎戛然而止。然而,这只是一种站在中国看中国的视角。如果站在月亮看地球,就会发现全球新增工厂在不断出现。全球化没有减速,甚至在局部加速。中国工厂仍然是各个国家“争抢”的对象。风险:那些固有的观点和差异性的认知企业如此广泛地出海,各种挑战自然也纷至沓来。▶▷如何构建海外供应链,满足你的出海工厂?中国制造几十年的发展,造就了国内各类产业的繁荣。它们相互支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形态丰富的生态雨林,拥有各种供应商资源和劳动力组织。这正是海外工厂所缺少的,它们面对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供应链。这意味着,每一个新落地的工厂都需要一种组织修复能力。大出海,是中国制造对于整体竞争力在海外的一种复原。▶▷如何进行组织管理,适应不同国家环境?与供应链这类明面上的挑战相比,来自文化和法规的隐性冲突具有更大的杀伤力。欧洲有着层出不穷的法规限制,强势的工会让中国企业感到十分棘手。在东南亚,常有海关税务的稽查官司,每个国家的情况完全不同。这些看似无穷无尽的经营陷阱,给初次出海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即使是多年跟海外打交道的企业,当将工厂建设到不同的国家时,也会面临高度的不适应。▶▷如何实现从本土公司到跨国企业的转变?中国企业大多是典型的效率驱动导向,然而,高效率驱动往往导致公平的失衡。曾经,中国为印度电厂提供发电装备,考虑到现场安装效率低下,采用了“空降”的方式。中国企业将所有装备的安装工作都在国内完成,最后只到当地进行密集施工。这种“效率至上”的方式,也带来一种“吃干榨尽”的效果。“独享盛宴”的模式,容易将当地关联企业挡在利益链条之外,从而带来商业本身之外的巨大反弹。税务、海关的稽查风险大幅度增加,而在这样压力陡增的情况下又缺乏本地盟友的支持,其处境可见一斑。如果中国企业一味抱着“效率优先”的理念在全球发展,会在很多地方碰到认知障碍墙。类似这种企业出海的问题不胜枚举,有经验的企业家都会明白一个道理:机遇永远和风险并存,唯有深扎根系的拓荒者,方能长成不惧季候的森林。非理性状态下,更要理性出海千帆竞发之中,这些出海的企业到底在寻找什么?是躲避关税风险还是降低成本?是落地生根还是入乡随俗?大规模群体行为的背后,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感”也在扩散,这使得“出海”成为一个全民话题。今年是吴晓波频道创办的第十一周年,我们也将今年周年庆的主题定为出海,上周连续三个晚上,吴老师都在直播间对谈出海专家和已经出海的成功的企业家朋友们。受限于时间,直播只能是前菜,今天开始上正餐。由吴晓波老师、林雪萍老师和马旭飞老师联合主讲的《企业出海十二讲》主题实战领教营今日上线,将用12节视频课+2场直播,帮助大家搭建一套对出海的全局认知框架。课程以实战为导向,借助CAGE模型、钻石模型、乌普萨拉模型等大量学术工具,再结合海尔、传音、蜜雪冰城、华为、吉利等丰富案例,为各行各业出海者提供科学依据与亲身经验。在非理性状态下,更要理性出海,系统化的认知与实战指导,才是企业突出重围的真正护城河。无论你是正在出海或考虑出海的企业家,还是需要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管理者,抑或是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感兴趣的人士,这门课程都将成为你出海路上的得力助手。参与方式(2选1)1.1280元购买单期领教营门票。【点击此处,购买单期】2.超级会员买1年得两年活动已经上线,加入超级会员,畅学未来两年20期领教营,附赠出海课程配套实体书。点击按钮▼立即加入点击图片▼立即加入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