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立即加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多项积极共识5月12日消息,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于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当地时间5月12日上午9时,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双方同意共同采取以下措施:美方承诺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 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商务部官网)|点评| 中美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贸易上的争议,对全球经济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此前,两国将关税加征到100%以上,意味着双方绝大多数贸易都难以展开,而现在双方均大幅下调对等关税至10%—30%,这是近期以来非常积极的信号。这说明中美贸易摩擦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从而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分歧,以及由此对全球贸易带来的重大负面影响。 中美两国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市场化的竞争下,两国都因此受益。减少贸易摩擦,求同存异有助于两国实现共赢。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期间,美国也一度与中国达成缓和贸易冲突的协定,但很快就又单方面退出协定。未来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问题大概率还会进行多轮磋商。不管怎么说,这次《声明》的发布都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中国CPI同比降低0.1%5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环比上涨0.1%。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同比看,4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7%。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6.6%、1.3%和0.7%,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2%、0.2%和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9%。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均下降2.4%。(国家统计局官网)|点评| 4月CPI表现平稳,物价基本保持不变。从环比上看,4月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国内成品油价格跟随调降,成为CPI中的拖累项。临近五一假期,服务业相关价格略有升温,鲜菜、鲜果价格走高,与季节性因素和进口量下降有关。央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价格调控思路转向防“低价倾销”,此前多个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价格竞争或将被按下暂停键,从而抬高CPI未来读数。 国内需求略有修复,消费、装备制造业价格降幅均有收窄,然而,4月PPI仍在承压。除了国际油价回落影响外,部分出口行业价格回落,特别是对美出口的企业,企业采取让利的方式以部分弥补关税加征为客户带来的影响。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市占率达72.8%5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数据显示,作为中国汽车市场重要动力来源,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降8.7%,零售渗透率为51.5%,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72.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3.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8%。 数据显示,1—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4月零售销量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为近10年正常年份中同期的最高增速。1—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为332.4万辆,同比增长35.7%,对整体乘用车销量贡献度超48%。(每经网)|点评| 虽然4月是传统购车淡季,但在多地新一轮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车市还是收获了亮眼表现。智驾技术加剧新能源车企内部分化,自主品牌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其中,头部车企不仅在本土市场保持领先优势,伴随其海外布局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出海也已经取得显著突破。同时,新势力车企继续冲击豪车市场,主流合资品牌的地位受到进一步挤压。 受益于政策支持,产销两旺、增长强劲的新能源汽车撑起了车市的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近期计划将汽车金融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由5%下降至0%,有望向车市释放更多信贷资金,进一步激发消费需求。在促进消费、提振内需的背景下,金融政策发力,后续车市仍有较大增长潜力。阿里巴巴重启内部转岗机制5月12日消息,阿里近期被曝将取消“1+6+N”组织结构。据悉,阿里已打通内网,重启内部转岗机制,该消息已从阿里员工处获得证实。2023年3月,阿里启动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构建“1+6+N”结构。根据方案,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当时,该组织治理变革被认为是“阿里巴巴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2023年11月,阿里在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时表示,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盒马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暂缓。2024年3月,阿里宣布决定撤回菜鸟上市申请。值得一提的是,与此番阿里打通内网、重启内部转岗机制并行的消息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5月9日在内网论坛发帖,呼吁阿里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每经网)|点评| 此前阿里构建“1+6+N”的组织架构,提高了各大业务板块的独立性和效率,也能够为单个业务上市融资铺路。不过,伴随这两年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阿里的电商主业和零售业务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加上AI浪潮冲击,为了更好适应市场变化,阿里的资源进一步向电商主业及AI业务集中,不仅是盒马和菜鸟相继撤回上市申请,组织架构“N”中非核心业务银泰和大润发也已出售。 恢复内部转岗机制后,阿里的人员流动将更加自由,员工更换事业部无需像此前一样先离职再入职。对于集团内部而言,凝聚力或能得到加强,资源也将进一步集中。不仅是阿里,技术革新背景下,大厂动刀自我变革正逐渐成为常态。苹果多款手机降价超千元5月11日消息,苹果向渠道商下发了调价通知,苹果iPhone 16 Pro Max所有容量版本降价160美元,对应人民币1313.06元;而iPhone 16 Pro的128GB版本降价176美元,对应人民币1445.27元,其他版本同样降价160美元。今年的“6·18”活动将于5月13日开始,因此有渠道商认为,苹果此次调价是在为即将到来的“6·18”大促做准备。 CounterPoint发布的中国高端手机市场报告显示,2022-2024年期间,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分别为75%、64%、54%。三年间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的整体占比已从25%增长至46%。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达7160万部。市场排名中,苹果以980万台的出货量位列第五,同比下滑9%,成为头部品牌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厂商。(上观新闻)|点评| 从前几年的“黄牛”加价卖iPhone,到现在官方价格一降再降,iPhone在中国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滑。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高端手机在功能上的更新越来越少本身就是通病,苹果手机在功能的迭代上则更加缓慢。今年各家手机厂商都将AI作为新款手机的噱头,iPhone的AI功能在国内却始终难以正常使用。尽管如此,新一代iPhone首发价还是越来越高,市场逐渐被国产手机品牌蚕食也很正常。 iPhone多年积累的产品力以及软件生态目前还是具有不可替代性,iPhone大幅降价后,很快吸引到了大量潜在用户的关注。iPhone与安卓阵营高端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安卓高端机甚至在部分功能上对iPhone实现了反超。这种背景下,降价或将成为未来iPhone的常规操作。日本投资者连续六周买入海外股票5月12日消息,在4月全球市场因贸易战担忧而动荡之际,日本养老基金的代理机构却逆势而行,大举买入海外股票。根据日本财务省周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4月份,银行信托账户净买入的外国证券总额高达2.76万亿日元(约合189亿美元)。四月底的一周,日本投资者净投资外国股票1338 亿日元(9.2085 亿美元),这已经是连续第六周净买入。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投资者在抄底海外股市之前,就已经开始大幅增持美股。3月份,日本投资者净买入2.12万亿日元的美国股票,创下自2005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当月,以日元计算的标普500指数下跌6.1%,为2022年12月以来最大跌幅。(华尔街见闻)|点评| 日元因为长年的超低利率被视为全球投资者的避险货币,4月全球贸易冲突加剧,日元大幅升值,全球股市大幅回落。日本投资者押注全球贸易局势将有所好转,趁机“抄底”全球股市,期待得到股市估值回归和外币货币升值的双收益。目前,日本投资者的选择已经产生了可观的浮盈。 上世纪末,日本股市泡沫破裂后,进入了漫长的下跌期,给一代股民留下了深刻的负面记忆,现在很多日本年轻投资者,都对本土市场持谨慎态度。并且,日本投资者更倾向于分散风险。不少日本机构和居民对于全球市场的关注度都要比本国市场更高,也更愿意进行全球化的投资。上市公司认购财富管理产品金额创新低5月12日消息,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年内认购的财富管理产品金额合计为2887.69亿元,同比下降24.5%,创2022年以来同期新低。具体来看,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金额为304.8亿元,同比微增1.7%;证券机构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225.01亿元,同比增长7%;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为1712亿元,同比下降超30%。 企业理财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闲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这些资金通常是在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利用暂时不用的流动资金或阶段性闲置资金进行投资,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中国基金报)|点评| 最近三年上市公司手中的“闲钱”越来越少,对于财富管理产品的投资自然有所下降。受疫情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整体承压。特别是消费、金融、公共事业等传统的“现金奶牛”类行业,在内需修复缓慢的背景下,净利润增速放缓,应收账款周期拉长。并且,上市公司普遍提高了对未来风险的重视程度,综合导致投资财富管理产品的资金有所减少。 这几年存款类产品的收益持续下降,证券机构对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视程度提升,一些券商机构理财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不错的收益率,从银行手中争取到了一些客户。周一两市高开高走沪指涨0.82%5月12日,市场全天高开高走,创业板指领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3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164亿。盘面上,市场热点集中在军工、机器人等方向,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军工股再度爆发,机器人概念股震荡走强,消费电子概念股展开反弹。下跌方面,创新药概念股集体调整,农业、创新药、电力、代糖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369.24点,涨0.82%,成交额为5221亿元;深成指报10301.16点,涨1.72%,成交额为7863亿元;创指报2064.71点,涨2.63%,成交额为3682亿元。(财联社)|点评| 周末中美两国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消息发酵,周一两市高开维持高位震荡。临近尾盘,押注和谈的情绪集中释放,券商板块集体冲高,科技板块跟涨。从盘面上看,印巴冲突周末降温,军工板块仍然全天领涨,超出市场预期,中国战机在海外的优异表现为军工板块带来估值重估的契机。出口向的板块全天走高,特别是苹果产业链上的个股,大幅修复。两市维持普涨局面,仅有黄金、高息股等部分避险板块走弱。 周一两市并未出现明显放量,反倒是军工板块暂时成为了市场主线行情。中美贸易谈判的具体消息在周一盘后公布,结果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短期内仍将成为行情的催化剂。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栏目主编 |魏英杰| 主编 |何梦飞5月10日—5月12日吴晓波x王煜全x方兴东邀你共探「未来的商业与科技」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