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看到标题的第一眼,大概率就知道我们今天要说什么。没错,这就是所有人都在关心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昨天下午三点会谈的结果公布时,毫无悬念地成了最大的新闻热点。当地时间5月10日到11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根据《玉渊潭天》发布的消息,会谈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实质性进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有哪些实质性进展。来源:得到App《得到头条》01会谈取得哪些实质性进展?引用《玉渊潭天》的观点,其中有三句话值得注意。会谈氛围是坦诚的、深入的、具有建设性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注意这三个词,坦诚、深入、建设性。坦诚,就是该聊的都聊了。深入,就是要聊的都聊了。建设性,就是双方都认为聊得还不错。《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里提到,中国和美国,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鉴于双方近期的讨论,相信持续的协商有助于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关切的问题,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在声明里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数字。双方承诺将于5月14日前采取措施,包括,美国将修改今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90天内暂停实施,等等。中国将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等等。声明里的其他描述,在这里就不展开了。简单说,会谈的结果是,在未来的90天内,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将从145%下降到30%。而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将从125%下降到10%。这是加征部分的变化,商品的基础关税依然维持不变。而在声明的最后提到,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开展协商。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这里提到的“建立机制”,等于是在说,沟通的窗口已经打开,双方已经有了相互对话的机制。从4月2日的对等关税,到5月12日的经贸会谈,前前后后大概40天。这么迅速的进展也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罗振兴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实质性进展,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这一轮中美经贸摩擦,由于美方对华加征畸高关税,中方为维护自己利益坚决反制,双方在很短时间就把关税拉到了禁止性关税水平,因此双方受到的影响都是立竿见影的。5月9日上午,美国西海岸港口官员就提到,过去12小时,没有任何货船从中国启航前往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这种近乎停摆的状况,在全球化时代下非常罕见。二是,在经历了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后,中美双方都更有经验了,双方对彼此的诉求也都很了解。这也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两个关键前提。当然,这也许只是个开始,根据《玉渊潭天》的观点,双方经贸团队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借用对外经贸大学的龚炯教授的话说,这一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先把中美贸易恢复起来。在先恢复起来的基础上,中美双方还要就更多的问题来探讨。与此同时,拉长合作清单,做大合作蛋糕,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取得新的进展,也是经贸磋商机制的工作之一。其实,在关税战升级之后,特朗普在很多场合都表示过,在等一个电话,只需一个电话。根据《国民经略》主理人凯风的观察,对特朗普来说,最大的短板是时间,目前离2026年底的中期选举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假如关税战悬而未决,特朗普可能连基本盘都很难稳固。尤其是过去的40天,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释放了很多负面信号,股市陷入剧烈震荡。同时,中美贸易即使出现萎缩,但依然是将近7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假如算上第三方的转口贸易,规模更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回到昨天的会谈。在《玉渊潭天》发布的内容中,最后一段话特别值得回味。说的是,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和中方的行动密切相关。美国滥征所谓“对等”关税后,中国是第一个反制所谓“对等”关税的国家。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这次的沟通结果,正是在前期斗争的基础上,双方相向而行得来的。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有利于中美双方,有利于全球经济。这样的结果,也需要中美双方共同的守护。02软实力,谁真正做到了?关于这场会谈的细节,已经有很多报道,我们就不展开了。但是,有另外一件事,或许值得说说。而且假如把这件事,和过去多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取得的进展放在一起看,你会有种微妙的感受。就在中美贸易会谈的一周前,5月6号,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约瑟夫·奈去世了。约瑟夫·奈,就是著名的“软实力”的提出者。20世纪80年代末,约瑟夫·奈第一次提出了软实力理论。什么叫软实力?过去说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多人的印象都是,胡萝卜加大棒。但是约瑟夫·奈说,假如你能让他人想要你想要的,你就能节省棍棒和胡萝卜。说白了,就是假如你能让对方进入你的目标体系,把你的KPI变成你们两个共同的KPI,那么别人自然就会跟你合作,自然就有人愿意相信你。当然,约瑟夫·奈这个理论的前提是,两个国家之间要有对等的实力。这个理论的完整展开或许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来自两部分,威望与“枪”。威望指的是你的信用、合作界面、国家形象,等等。而枪不光指军事实力,也包括经济、技术、资源等等一切的硬条件。软实力理论提出之后,一度成为了美国外交最重要的理论抓手。1991年,软实力正式进入美国政府文本。1996年,克林顿政府正式在《信息时代的新外交》报告里,把软实力列为美国的外交三大支柱。在美国的各类关键场合,政客们不止一次地引用约瑟夫·奈的那句话,信誉是最稀缺的资源。尽管这个理论是很多年前提出的,但约瑟夫·奈认为,在当前时期,软实力依然很重要。假如你对他人有吸引力,你就可以节省胡萝卜和棍棒。假如你的盟友认为你是友善且可信的,他们更容易被说服并跟随你的领导。假如他们认为你是一个不可靠的霸凌者,他们更可能拖延脚步,并在可能时减少相互依存。而微妙的地方就在这,请你再琢磨一下这些话,这原本是约瑟夫·奈对美国政府的提案,但放在今天中美贸易的语境下,你觉得约瑟夫·奈所提出的软实力,又是谁真正做到了呢?事实上,就在去世的前两个月,约瑟夫·奈还在批评特朗普政府,他不止一次说,特朗普不理解软实力,他过于关注所谓的“搭便车”问题,而“忘记了开车对美国是有益的”。我们之所以提起约瑟夫·奈,不光是因为他的理论,更是因为他一直对中美关系做深入研究。在2023年,约瑟夫·奈写了人生中最后一本书,叫《软实力与中美竞合》。他在书里说,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竞合关系,也就是,有管理的竞争。双方既有大国竞争和对抗,也有必须开展的合作。同时,他认为中美之间不会出现所谓的新冷战,因为两个国家在经济、生态等领域的依存度太高,真要硬切开,对所有人都不利。他还说,中国的软实力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经济成绩,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充当调停者的角色,这也增加了中国的软实力。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真正的竞争力,也许在于你能否主动吸引别人,而不是让他人被迫接受。吸引合作者的能力,也许是未来国际社会上,大国竞争最关键的维度之一。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先说到这。同时,做个预告,这两天蔡钰老师、马江博老师,都正在对这个话题做深入分析,后续的影响和走向,在《政经参考》与《商业参考4》中,都将有更详细深入的解读,推荐你持续关注。参考资料《三句话解析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的“实质性进展”》,来源《玉渊潭天》《软实力与中美竞合》,作者,约瑟夫·奈👆👆tips:敬爱的读者朋友,由于微信的推送规则,即使您关注了我们,可能也常常收不到推送,记得点击“罗辑思维”名片,设为星标⭐️,文章每天会自动推送哦!推荐阅读人在北上广,心却在鹤岗:怎样做对城市选择?05-12 AI时代,空间位置变得更重要了情绪稳定,是投资最重要的能力05-11 减少内耗、提升情绪稳定的7条建议中国会进入用消费换幸福的时代吗?05-10 快来读《第五消费时代》非常时刻,降准降息,对你有什么影响?05-09 深入了解“一揽子货币政策”5月份,我们还准备了一项特别活动,假如你每天都来阅读知识卡片,就可以获得奖励,还有机会获得其他的特别周边奖品,包括《文明之旅》的邮票书签、互动式猫头鹰徽章以及阅读支架等等。关于活动的具体细节,你可以在得到首页点击“同学节”专区查看,5月,咱们坚持学习,同时也祝你5月知识福利双丰收。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得到头条》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