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新高考改革到尾声,师生与新游戏规则磨合成什么样了?;央行兑现“适时降准降息”承诺后,货币政策还将如何推进?;宁德时代领衔换电与超快充的竞争走向高潮播音|财新 杨律文稿|杨律 陈正雅音频剪辑|仝瀚元中国新高考改革距今启动十年有余,时至今日已临近收尾。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从数据来看,上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了:2005年—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从867万上升至1291万,录取人数则从504万上升到1042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开头,曾提到此轮高考改革背景之一: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改革之初确立的总体目标为: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那么,这些目标实现情况如何?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新高考”期末考》,让我们先看看,“新高考”所带来的文理倾斜趋势。如今,物理和化学已经成为多数“好学生”的必选项。王琳所在的山西某县城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刚过半就开始“放弃文科”。她说,“文科老师连作业都不让布置,晚自习和周末补课全给理科。”自2022年山西推行新高考以来,她所在的这所曾跻身“全国百强”的县中彻底倒向理科。以前每个年级20个班级中有三至四个文科班,而今仅有一个“纯文科班”和一个“物化政/地混编班”。“以前还有怀揣‘文史梦’的学生,现在选文的要么是成绩垫底,要么是‘实在学不动物理’。”王琳所在的学校所有资源向理科“清北苗子”倾斜。天津高中历史教师胡磊介绍,学校将最优秀的师资集中到物化生组合,二等师资放到政史地和“物化+X”组合,最后才是其他小众组合。“重理轻文”的一个原因在于,新高考改革强化了高考科目与高校专业录取的衔接。2021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下称《指引》),指导高校按专业在科目范围一(物理和历史,高校可提1科或不提)与科目范围二(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和技术,高校最多提2科或不提)中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12个学科门类中(艺术学除外),高校提出必选“物理+化学”的专业超过半数,覆盖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中约九成的专业。这种“物化绑定”的政策导向,使得物理在“3+1+2”的改革省份成为高专业覆盖率的“性价比之选”。而历史作为人文社科基础学科,仅有法学门类下的民族学要求必选。改革之初,按照“自由选科、各尽其才”的蓝图,2014年起,上海、浙江、北京、山东等第一批和第二批改革试点省份实施“3+3”选科模式,为学生提供多达20种选考科目组合,而浙江第二个“3”为“7选3”,科目组合多达35种。此举是为让学生能按兴趣选课,促进其知识结构文理交融。“3+3”模式开考第一年,物理的选考人数断崖式下降。这随即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高校理工、医学等专业录取的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理科学科素养。科学界人士对此表达强烈反对意见,认为这将极大伤害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因此第三批往后的试点省份开始采用“3+1+2”模式,并通过2018年至2021年连续出台的《指引》规定物理或历史成为必选科目、“物化捆绑”,以确保学生在理工科或人文社科领域的基本素养。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更明确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实际调整中,人文社科专业往往是重点淘汰对象。复旦大学校长金力3月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称,复旦大学的文科招生比例将从原来的30%—40%降到20%。本期封面文章,作者范俏佳、汤涵钰,蔡依佳,文章当中除了讲到了文理的新轮回外,还详细分析了专业抉择的挑战和如何破局“一考定终生”。 《印巴新冲突》5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称,“世界无法承受一场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军事对抗。”然而,在世界各国的“降级”呼吁中,两国冲突态势却一直持续,爆炸和警报声响彻分属印巴两国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导火索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针对游客的大规模恐袭。印度指认巴基斯坦是恐怖袭击的幕后主使,宣布发动军事打击。巴基斯坦则表示否认,随后反击。双方都指认对方袭击平民目标。本次交火,是克什米尔地区201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场冲突的背后,其实是印巴之间老矛盾的爆发。从1947年印巴分治开始,克什米尔就一直是两国争议的焦点。不一样的是,这次冲突还涉及水资源问题,印度暂停了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河水条约》,引发了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应。专家分析,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施压方式,印度切断跨境河流、拒绝向下游供水的举措,如果不受国际干预,可能将引发其他国家效仿。有受访专家认为,考虑到当前印巴两国面临的经济现实,两国可能并没有将事态升级为长期战争的意图。印度正在面临中美竞争、全球供应链转移的大环境,不会愿意在这个时间点上恶化国际处境,中断经济崛起进程。而巴基斯坦经济数据惨淡,也更加不愿意将国家陷入战争泥潭。当前,在某个节点各自宣布胜利并降级局势,比较符合双方利益。但是如果印巴陷入旷日持久的冲突,在常规军力上具有优势的印度将相对占优。目前,南亚乃至全世界都在担心,这两个拥有核武库国家之间冲突的不确定性,这场交火会演变成更严重的全面冲突,还是会走向降温和逐渐稳控的道路?更多内容请看《印巴新冲突》。 《“一揽子政策”再来》伴随着一揽子货币政策发布,人民银行再次兑现了“适时降准降息”的承诺。上一次降准降息,是在2024年“9·24”政策“组合拳”之时。但与此前相比,今天的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宣布所谓“对等关税”之后,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即将举行的中美贸易谈判可能带来一定转机,但没有人会幻想还能回到从前。因此,各方都期盼着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出台。本轮政策“组合拳”的着力点之一是扩内需、促消费。此外,本次政策的重心还涉及楼市、股市、科技创新、外贸和民企纾困等,既有短期的应对冲击之策,也有指向提升中国经济增长潜能和韧性的长久之计。从政策宣布当天的股市表现看,2025年5月7日,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分别收涨0.8%和0.51%。考虑到自4月7日跳空大跌以来,中国股市已经基本收复了失地,这一平静的市场表现属于中规中矩。关于后续政策空间,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本次降准后,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6.2%,距离6.0%的历史低位还有空间。与此同时,美国关税政策也使自身面临较大衰退风险,近期美元指数仍然呈现弱势,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显著减小,国内降息空间正在逐步打开。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新的财政刺激政策可能不会立即推出,政府可能需要评估关税冲击的影响,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加速落实已经在财政预算中的公共支出,可能在二季度末或者三季度初,再次推出额外的财政刺激。更多内容请看《“一揽子政策”再来》。 《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如今,科技、能源两大行业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在新一轮AI(人工智能)浪潮中,有一句流行语是:“算力的尽头是电力”。业内工程师表示,大模型每生成5000个词,大约就需要消耗1度(千瓦时)电。视频内容的生成耗电则更大,1分钟的4K高清视频输出,耗电可达3至5千瓦时。能源约束正成为算力基础设施扩张的关键。智算中心现在也是资本争相涌入的领域,科技公司竞相建设,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猛增。不同于美国电力供应瓶颈限制数据中心扩张,中国电力供应整体充裕。过去20年,中国电力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整体供应能力充足。不过,现实中,电力资源分布与产业需求存在错位,二者如何真正实现协同发展仍然是一道难题。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风电、光伏资源和较低的电价;但当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缺乏完备的交通、通信、人才保障体系,尤其在留住高技术人才方面缺乏吸引力。同时,电力与算力市场割裂,全国统一的算力市场和电力市场尚未建立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化协同机制。如何打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算力布局?更多内容请看《算力的尽头是电力》。 《曾毓群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如今,没有人再怀疑宁德时代(300750.SZ)布局换电的决心。2025年4月23日,这家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与一汽集团、长安汽车(000625.SZ)、北汽集团、奇瑞汽车等整车公司共同发布十款换电车型;当天,又与广汽集团(601238.SH)签署换电全生态战略合作协议。三年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还只是试水换电模式,但近两年,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宁德时代也不得不被迫降价。2024年,曾毓群意识到,宁德时代如果能自己运营电池资产,就不需要再与车企陷入无休止的议价。对车企来说,换电模式能够降低购车门槛,开辟另一种方式与比亚迪竞争。换电车型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如果电动汽车大规模替代燃油车,宁德时代将是最大受益者。汽车企业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换电车型,相当于双方建立了深层次绑定关系,这些车型也都将使用宁德时代电池。于是,曾毓群改变态度,不断主动给换电业务加码。有知情人士称,目前达成合作的企业都是曾毓群亲自“一家一家去谈”。然而,打造换电模式并不容易,全世界也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换电是重资产业务,蔚来2024年净亏损额达224亿元。一名从事过换电业务的人士告诉财新,换电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技术,而是标准和商业模式。作为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相比整车公司更有机会获得成功,但它将始终面临充电模式挑战。有充电运营企业负责人认为,消费者选择换电模式后,需要租用电池并缴纳换电服务费,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高于充电。宁德时代的设想是否能变成现实?换电和超快充竞争格局会如何演化?更多内容请看《曾毓群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陈立武力救英特尔、极旱之地的打井队等内容。在下方的链接中,也可以找到过往所有《财新周刊》文章。升级订阅财新通,你不仅可以读到上述精彩报道全文,还可畅览财新全部文章。 阅读原文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yklTeOyu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