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购物车里有这几件东西,建议删掉!

Wait 5 sec.

  社交平台上各种“小神器”层出不穷,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些看似好用却暗藏风险,今天就来为大家盘点5种“网红神器‘刺客’”,生活中千万要注意!淋油勺/热油勺  这种“淋油勺”和汤勺差不多大,但更深一点,主要是用来炝油。往勺里倒一些油,也可以同时放花椒、辣椒、葱姜蒜等,放在煤气灶上小火加热,等油烧到合适的温度后,直接浇到菜上,看起来简单快捷。  然而,这种看起来很方便的东西其实隐患颇多。一是煤气灶的火焰很容易引燃勺中的油;二是倒油的时候勺壁沾油或加热时花椒等食材飞溅,容易引发爆燃;三是做饭时干扰多,稍不注意就可能忙中出错把油勺碰倒了,烫伤自己甚至引发火灾。  除此之外,市面上的淋油勺材质多样,有玻璃的有不锈钢的。淋油勺的使用方式本身就有安全隐患,如果质量再不过关,风险会更高。例如,玻璃材质掺杂杂质或有质量问题,温差变化易自爆;劣质不锈钢在高温可能释放有害重金属元素。遛娃绳  很多宝妈宝爸受到社交平台的种草,出门时为防止孩子跑丢,会挂一条“遛娃绳”。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这种遛娃绳很容易产生危险。  比如过马路的时候,一旦有机动车或非机动车没看清绳子从二人之间经过,因为孩子体重轻,很容易产生拖拽甚至撞击。再比如上地铁的时候,如果拴着遛娃绳的大人和孩子没有同时进入车厢,车门在二人之间关闭,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全国很多地方的地铁安全须知里明确规定,禁止在地铁里使用遛娃绳。高层擦玻璃器  高层住宅擦玻璃一直是个难题,所以近些年,各种高层擦玻璃神器层出不穷,有电动吸盘式的,手动吸盘式的,以及C型、L型或者 U 型杆的。如此之多的品类,用不对了,各有各的风险。  针对吸盘式的擦玻璃器,在购买之前需要先行了解自家窗户的厚度和构造,再视情况挑选磁力大小的产品(也有那种能在使用中调整磁力的类型)。如果遇上加厚中空的双层玻璃,擦玻璃器磁吸力度不够,很有可能导致外层部件下坠。有安全绳的情况下还好,最多打到自家或楼下玻璃;如果安全绳忘系或脱扣,就容易变成高空坠物。  而如果玻璃相对较薄,档位选择太大则容易导致玻璃炸裂。此外,此类设备大多咬合力惊人,如果操作不当夹到手指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风险。  另外,C型杆或L型杆的安全风险主要在于,人在使用时容易不自觉地探出窗外……挂脖电扇  天气越来越热,降温解暑即将成为大家的“救命之需”,很多人非常喜欢在脖子上挂一个挂脖电扇,觉得上下班或是出去玩的路上吹风很方便,还能解放双手。其实,挂脖电扇的安全风险还不少!  目前市面上的挂脖小风扇大多采用塑料材质,部分产品网状扇罩缝隙较大,扇叶高速旋转时容易划伤手指。此外,一些挂脖风扇设计不合理,头发容易卷入扇叶,导致头皮损伤。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质量差的锂电池,有可能会造成爆炸或者起火。  除此之外,因为挂脖式电扇产生的风近距离吹脸,有少数人长时间使用挂脖风扇可能导致面部神经血液循环障碍,引发面部神经水肿和传导阻滞,进而出现面瘫。带液插电暖水袋  既然说了纳凉,就再说说取暖。电热水袋也是社会新闻上的常客,经常有其充电中引发火灾,或者使用时烫伤使用者的案例被报道。  日常生活中的电热水袋一般有3种——电极式、电热丝式、电热管式,其中电极式热水袋使用时风险更高。因为这种电热水袋是直接通过浸泡在水中的电极加热溶液,因此,如果产品没有控温装置或控温装置损坏,在溶液长时间处在带电工作状态时,就容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或烫伤事故。  虽然目前电极式电热水袋已不被允许生产,但一些居民家中依旧有留存。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回家捏一捏自家的老电热水袋,看看里面有没有两个硬邦邦的圆柱,如果有的话就赶紧扔掉吧。  此外,另外几种类型的热水袋在使用年限过长、材质及电路老化等情况下,也容易出现安全风险。所以建议购买电热水袋时,一定要购买有国家3C认证和合格证的产品,电热水袋充电时间不宜过长,时刻检查零部件老化情况以及是否漏水漏电,同时在使用时要避免挤压。来源:科普中国,作者:吴爱喜,科普创作者审核:孙明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教授、李菁晶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主任医师本期编辑:胡程远、朱田恬转给你关心的人!↓↓↓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