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骗天下JP》“文艺青年”虽然是一个古早的词汇,但它指代的人群一直存在,如今更多以INFJ、INFP活跃着。最近,小红书平台上有不少“文艺批忏悔”的笔记。自认为是文青小本营的看理想,决定在0人在意的世界读书日,邀请读者朋友们一起好好忏悔一下自己的庸俗。这世上,多得是绝望的文盲。🎬豆瓣标记了多少部,才能自称影迷?@用瓶子装药 说是说爱看电影,其实小时候最爱看漫威。现在漫威有电影上映还是会买票看,电影展映不一定买票,但是漫威几乎每一部都买票。编辑部锐评:你有福了!影视就业环境差到复仇者联盟的几位又要重聚了。@阿七其实我每次抢影展的票去看文艺片中间都超级想睡觉。但是还会发发装X朋友圈,表示自己参与了这项文青集体活动。编辑部锐评:中国电影事业没了咱真的不行。@七个提子在电影资料馆看大闷片不知道睡着了多少次,醒来还要煞有介事地在豆瓣写几句影评。编辑部锐评:我会跟所有睡着了还给片子打4星的人拼了。@tamato上影节,看戈达尔的《随心所欲》睡着了。编辑部锐评:助眠片单+1@yiyi和朋友一起看《乡愁》,放映结束后互相指责对方睡大觉,对艺术毫无信仰。掰扯两年后发现,她睡了上半场,我睡了后半场。编辑部锐评:那你们可以合著一条豆瓣短评。@V之前某个认识的文青推荐了毕赣的《路边野餐》给我,兴致冲冲地看了里面像诗一样的旁白,在网易云下载好了两个G的高清电影,打开三次,每次半个小时内必睡着,甚至有一次九点多就睡着了。至今仍旧占着两个G的内存,进度条不详。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把电影名都打出来会不会太详细了)编辑部锐评:没事,艺术的殿堂总是令人犯困,就没见过有人说看陈思诚睡着。《乡愁》@没理想豆瓣9分以上的电影看不懂第一反应是自己的问题。编辑部锐评:能拿豆瓣9分的电影,怎么可能看不懂啊🚬@黑曾经有一两部电影很喜欢,但一看友邻评分都是3、4星,我于是忍住了打5星的手。让我们文艺批打5星,不可能的哼。编辑部锐评:豆瓣严选。@Yer有一天和朋友聊天,我说我可以看删减版的电影,随即被开除文青籍。编辑部锐评:你朋友是正义之士。@八达里扫地僧爱在三部曲前两部完整看完了,第三部看到一半却睡着了。我的辩解是:我才29岁。@fleeebag那方面的理想型是《伦敦生活》的神父☺️。编辑部锐评:哪方面?《伦敦生活》第二季@史过境迁最喜欢的电视剧是《乡村爱情》。编辑部锐评:仙品。🥃爱阅读,但全是网文@set买了一本《尤利西斯》,十年了还没看,下一个十年估计也不会看。编辑部锐评:所以为何不卖多抓鱼?@Drinkingman在读《浮士德》的时候,什么是三大天使?谁是加百列?谁是梅菲斯托?完全懵逼!“我与魔鬼做了个交易”听上去很高大上,我按接地气的意思去理解就是“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生不伤悲”。编辑部锐评:天才啊。@线要忏悔的当然是没有看完的普鲁斯特,卡在第三卷迟迟不动。让我们喊出我们的甩锅宣言:人生太短,_______。@波子纠缠看书某种程度上成了自己短暂逃离现实的工具。像日剧《我的事说来话长》里的岸边满,导演给了很多他在河边,在床上,在客厅,在檐廊,或躺或坐或蹲地看书的镜头。也许他从书中吸收了很多嘴炮的理论基础,我也如此。如果说这种看书的“目的”降低了看书本身的价值的话,或许有人能分享一下不一样的前进之道吗?@Comebengala看西哲一个字没看懂。编辑部锐评:说得好像中哲就看得懂似的。@哼哼大王好几个月没有看过正经书了,为了让自己能多看点书,床头放了好几本,最上面的是韩炳哲的《倦怠社会》,但每天睡觉前扫了一下封面,又投入了网文的世界,因为这里可以最快地实现情感满足。编辑部锐评:韩炳哲下一本就写你。@用瓶子装药 大部头虽有营养但网文和cp文实在是美味,像辣条一样。@木桃我深知看那种小帅小美的影视解说不好,但点到开头有意思的仍旧会津津有味地看完。有段时间沉迷刷短剧,什么嫡庶,正妻,家风,一边看一边疯狂吐槽,怎么会有又现代又封建的东西!编辑部锐评:拦不住的,贾樟柯也爱看短剧。@烫烫在微信阅读读了700个小时,其中1/3都在读《龙族》:)我说我最爱契诃夫,实际上每天都在看耽美无限流小说。编辑部锐评:罚你立刻阅读并转发此文《喜欢契诃夫,拦不住的》。《我的事说来话长》@忏悔者10086号实不相瞒,其实金庸古龙等等全系列没看全,各个犄角旮旯的知识全部来自于————综合武侠同人小说!编辑部锐评:知识不问出处。@N.n我博览群书,但是80%都是耽美小说,古今中外都有,去图书馆也看耽美小说。编辑部锐评:古今中外?你最好是能分别列出一部代表作来(打开收藏夹)。@1901前两年为了看无脑重生爽文开通了一个月知乎会员,虽然剧情总是差不多,但还是狂看了一个月。编辑部锐评:那我们还是守住底线没开会员(骄傲)。@木猫每隔几年,总有一些时候想重温《小时代》。编辑部锐评:此乃90后经典文学。👓有颗热爱学习的心@柳梦盈专业读了汉语言,简历投了出版社,以为从此就能跟一群小伙伴谈天谈地谈文学,结果现在每天都在怀疑自己是个绝望的文盲。虽然校对可以说是我们单位标准的“边角料”,但外面的人甚至不知道校对的存在。编辑部锐评:感到绝望的时候,可以多看看网文(推眼镜.jpg)。《行骗天下JP》@阿优杨照老师的音频节目全部都买过,想着可以在通勤班车上听,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档是听完的,每次都在杨照老师富有磁性的声音中睡去......退一万步讲,杨照老师就没有错吗!编辑部锐评:人之常情。@元圆当初十分支持道长做付费,然而《八分半》刚推出的时候,看到299的价格很久没下单。最终还是因为某一期而付费当道长甲方了,但听的真不算多,也是没想到现在更新了一年还没到头。编辑部锐评:鸽王自有鸽友。@给给对不起钱包,我明知道我看不来现代艺术展但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花钱去看展。🛋生活方式@施邬昂进入体制内。编辑部锐评:能带带我们吗?@用瓶子装药 和朋友出去每次都会选择漂亮的洋人饭,吃brunch、吃bistro,然后citywalk遇见蛋饼烤肠时纷纷认为还是这些好吃,于是晚饭选择烧烤。编辑部锐评:人之常情。@没理想仍然想开一家书店。编辑部锐评:STOP.@51我喜欢买笔。记得当时最喜欢无印良品0.28的一款笔,但是后来停产了。现在最喜欢三菱的中性笔和圆珠笔以及斑马的柔和荧光笔。(如果让我推荐笔,应该可以出一篇高质量的小红书笔记)图片中的笔只是一部分编辑部锐评:正所谓差生文具多......@八达里扫地僧时常担心自己只是爱装X而不是真文青,所以一边装文青一边故意保留市侩的一面,保持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姿态。直到有一天,朋友给我转发了一条很文艺的小红书。我:?朋友:你不是文艺青年吗?我:是,我是。编辑部锐评:我懂你,做文青的时候无法砍价,砍完价才会突然忧郁起来。@May生活方式已经从文艺走向极简。穿搭上从知识风走向舒适风,希望所有的衣服都能适配舒服的运动鞋;帆布包是有的,都是商场特供(免费发);不再喝咖啡,因为觉得白水更健康。一切都是怎么舒服健康怎么来。阅读的书越来越远离文学艺术,走向了经济管理社会学的“歧途”。《小狗钱钱》《说谎者的扑克牌》《史蒂夫乔布斯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稀缺》,诸如此类。文艺青年哪个看这些?!编辑部锐评:注意,从知识风转向舒适风而不是老钱风,说明深度学习经济管理学也赚不到钱,只是单纯的文青老了。《我的事说来话长》@Sherry我忏悔,没读下去《百年孤独》和《罪与罚》,也喜欢不来杨德昌,喝不出各家店的咖啡和酒到底有什么鬼区别,只是一味地干饭。豆瓣Top250有一半还孤苦伶仃躺在list里,歌单里有我最爱去的唱片店也有一大堆抖音神曲,知道新浪潮电影是个什么东西是因为考古香港娱乐圈。crush文艺男,电影院小酒馆晃过一圈,最后得出结论喜欢的大概是他跟自己长度差不多的头发。在华语封神级别作家的书目中一通折腾,最后看最多的是亦舒,文风受影响最大的是笛安。编辑部锐评:我也爱笛安❤️@无花果和约会对象第一次出去,一不小心表现得像个文艺青年,双方彼此小心翼翼确认过不会聊法国新浪潮、海德格尔、福柯之后,都暗暗松了一大口气。但第二次见面对方依然送了我一本小书,内容是名人和ta们的猫。我有点紧张,把书翻到背面,看到封底上的波伏娃、萨特、加缪(应该有这几位,我也记不清了),淡淡地说出一句,幸好,至少这些人我还都听说过。《伦敦生活》第二季@yc热爱“和搞艺术的穷批在出租屋恋爱”以及各种复杂感情关系的我,四年前进入了一段“开放关系”——其实就是成了第三者。编辑部锐评:这次是有钱人吗?@Jolie每年只在豆瓣花很少的钱,一般只是买双球鞋或者卫衣帆布包什么的。真的很喜欢豆瓣,应该多给阿北花钱。编辑部锐评:钱在哪儿爱在哪儿。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算很多钱了吗?☔️文青的脑袋,在想什么?@用瓶子装药完蛋日子完蛋过,喜欢啥没什么不好承认的。接小行星早日来到。@小西一个有一点点理想、会关注文艺界的事情、喝咖啡、看点书、有相机、热爱远方…的人,或许并不是文青,只是热爱生活。@51文青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文学是属于所有人的,文字更是如此,每个认真使用文字的人都值得认真对待,而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一种门外汉、外行、肤浅的文青。所以我有时候很不喜欢“专业读者”“学者型读者”之类的词汇。@念念作为文青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被拯救。虽然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生母,但所有女性作者都是我的母亲,她们告诉了我母亲未曾告诉我的事。@知名不具年龄渐长,渐渐没有什么文青时间了,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现在看来当文青也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烫烫肤浅的快乐和深刻的痛苦都是人之常情。@nanapad别赶路,感受路。🦋《好东西》这两天看到一条新闻,北京地铁5号线上,一位女乘客出面制止一个中年男性辱骂别的乘客。她是INFJ,平时常用豆瓣,喜欢写诗,事发当时正在去看音乐会的路上。事后,杨女士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回应,“同理心是爱的一种,在任何时候都无比重要,理解本身是人最大的馈赠。”读完她的文字,久违地感受到力量。不管我们是否自认文艺青年,读过多少书,又忘记了多少内容,重要的是介入真实生活。不要停滞在真空的文艺世界里,要把我们相信的价值观带入我们生活的空间。 就像很多网友评价的那样,她是“正直勇敢有阅读量”的具象化。不论性别、不论年龄,祝愿诸位都能创造自己的“铁梅时刻”。去年今日📖《爱用豆瓣的人,年薪都到不了20万?》编辑:一个蓝锐评人:没理想编辑部封面图:《行骗天下JP》商业合作:bd@vistopia.com.cn投稿或其他事宜:linl@vistopia.com.cn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