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只有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ESG才不是“空中楼阁”。图片来源|中企图库4月18日~19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5(第十七届)商界木兰年会在北京召开。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企业力量”环节,弘章投资合伙人高雯作为主理人,与中农融信董事长张丹丹,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裁刘云飞,赢家时尚集团NEXY.CO总经理义洁萍,尼日利亚国惠工业园区董事长夏惠凤,绿光气候研究院院长、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智库 ESG与碳中和专家舒玉莹,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精彩观点如下:1、ESG本质上是以数据为核心,而数据从哪里来?又沉淀在哪里?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就变得非常基础和重要了。2、如果只是企业一把手在讲碳中和、ESG,可一线员工认为“干这个有什么用”“跟我的KPI没关系”……就很难落地。3、ESG是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减):弘章投资合伙人高雯高雯:随着A股上市公司ESG信批进入新的阶段,ESG从“自愿披露”转向“强制披露”,企业如何面对数据治理与价值重构的双重挑战?舒玉莹:国内大家更多在讲ESG,全球来看,讨论比较多的还是可持续发展,最终导向的是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环境和气候危机。从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至今已21年,但在国内,2020年我与几家上市企业战略投资的副总聊ESG时,多数都不熟悉。从理念到落地,需要一个过程,但从政策层面来说,中国已经非常快速地在和国际接轨。对于企业和产业来说,已经进入到从选择题到必答题的阶段,但企业要真正实践ESG是比较复杂有难度的。因为它覆盖范围实在是太广泛了,从国际到国内的政策文化差异、不同的披露标准和指引、不同资本市场要求、不同评级机构、不同行业等,就“E”环境这个议题里面就有无数子议题和实质性议题。企业在经营当中,因为没有专门研究这个方向的人,很难理解从政策到实施层面到底应该怎么办。国内第三方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起来,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企业自己学习的成本是比较高的。绿光气候研究院院长、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智库 ESG与碳中和专家舒玉莹我个人对此理解有两点。首先,无论是上市还是非上市企业,趋势是大家一定要去做的,晚做不如早做,早做你就抓住了“绿色”的机遇,就可以成为行业引领者,但是早做也要知道用巧劲去做。企业要先清楚自己处在哪个发展阶段,比如有没有IPO规划或融资的需求。在不同阶段,企业的ESG工作重心和边界是不一样的。ESG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展现。它是以数据为核心,关键落子在“G”治理上。要实现治理的高效、透明,就需要清晰的数据。数据从哪里来?又沉淀在哪里?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就变得非常基础和重要了。但一百人规模或者五十人规模的企业,也不一定就要上一套自研的信息化系统,现在有很多第三方SaaS系统都可以支撑,也能降低企业成本。信息化、数据非常重要,它不仅能给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管理能力、透明度,沉淀历史信息,帮助企业分析经营情况和用户行为等。同时,数据已经变成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我们企业很重要的资产。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区域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有这些基础,我们才能绿色化,否则就很难实现,会成为“空中楼阁”。第二点,企业组织变革的认知需要到位。如果只是企业一把手在讲碳中和、ESG,可一线员工认为“干这个有什么用”“跟我的KPI没关系”……就很难落地,所以一定要认知拉齐、穿透。开展这个工作时,要凝聚企业共识,并且建立加强企业的组织文化和韧性。这两点我认为既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但如果做好了也是非常重要的机遇,能成为绿色时代、数字化时代,潜在的独角兽和引领者。高雯:中农融信定位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刚才也说ESG底层是数字化建设,想了解下你们是怎么布局的?张丹丹:我认为ESG是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特殊,是通过数字化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将农村闲散的耕地、林地、牛羊生成数字凭证,让金融、保险、交易、服务通过我们的平台精准触达到农户。最终,政府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乡村治理,服务涉农企业能通过平台精准找到用户,农民通过平台经营资产、方便交易。中农融信董事长张丹丹农业是最符合ESG实践的投资方向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不仅关乎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载体。那么农业的哪些方面符合ESG的判断标准呢?首先是环境维度,农业是唯一能主动修复生态的产业。生态化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那么涉农企业也应当转向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和循环经济赛道。其次是社会维度。我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民,中农融信以资产的数字化、通证化为底层,促进了涉农服务的发展,实现了农村金融的普惠性,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最后是治理维度。我们通过数字化盘活农村资产,重构农村商业业态。例如我们在贵州毕节,通过“三清五治”清理出农村闲置资产,导入新的产业业态,并用于多种产业经营。我们通过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实现了以数据为驱动的涉农数字经济模式,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高雯:赢家时尚作为一家服装企业,在实现ESG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怎样做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义洁萍:赢家时尚集团旗下的NEXY.CO品牌成立至今16年,作为一家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中国一线轻奢女装品牌,专注于为中国精英女性提供以职场为主的多场合服饰及着装方案。在经营过程中,不只是注重提高经营效率,同时重视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环境、人才和社区三大维度去做可持续性实践,最终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赢家时尚集团NEXY.CO总经理义洁萍首先是环境可持续,作为服装行业,对于环境的影响70%来自于生产和材料,30%来自于零售、后期运输、使用和最后的丢弃。因此在原材料使用环节我们最应该注意环保,合作的供应商一定是环保的、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2021年,我们品牌加入了“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同时,我们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将气候因素深度融入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第二是人才可持续,我们非常注重员工成长,营造尊重与发展的现代化工作环境。2024年我们的员工人均接受培训超过30小时,通过系统化培训激发员工潜力,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后是社区可持续,赢家时尚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立的公益基金会,12年来投入超6000万元,从改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暖童之家",到培养未来人才的"青竹计划",37万名受益者背后是我们对"授人以渔"理念的坚持。高雯:按照可持续发展、ESG的标准,各自所在的行业在经营理念、技术、绿色制造产业协同、管理模式上有哪些创新?夏惠凤:我深耕陶瓷行业32年,在大家的印象中,陶瓷企业是高耗能、高污染,其实不然。我们在非洲投资时,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投资了五万平方米光伏板,相当于一天能发2.5万度的电,供企业生产使用,基本上解决大部分问题。尼日利亚国惠工业园区董事长夏惠凤高污染方面,陶瓷企业完成了绿色改造升级,已经是AI智能管理。陶瓷企业以前是粗放式管理,现在是精细化管控,水、粉末、烟尘、脱硫脱硝等方面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变。经过AI二次管控后,同时有多套应急预案,特别是清华大学研制的一款陶瓷纤维管,99%阻止了烟尘的排放。对于企业来说,既减少了原材料的开支,同时又能够节能降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各行各业都在绿色转型、改造升级,陶瓷企业也不例外,希望大家今后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陶瓷企业。刘云飞:我来自青岛特锐德、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是“创业板第一股”,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电力设备的生产制造研发以及销售。较目前传统箱式变电设备,我们做到了现在的工厂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特来电依托于母公司的智能制造能力,以充电网的技术路线,于2014年布局了充电行业。截至目前,我们在数量、电量和流量上占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独角兽企业。当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后,电源从哪来?充电网技术和充电桩的不同之处是我们把一个区域里的几百个充电桩做了新的集成、智能化融合。我本人也在作为公共事业的天然气行业工作了25年,从化石能源做到了今天的可再生能源,直到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我们确实赶上了好时候,让新能源的车充新能源的电,不仅能实现能源安全,也许碳达峰和碳中和还能提前实现。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裁刘云飞充电网是基础设施,是一套系统,不是简单的充电设备。当车和充电网交互的时候,我们的充电网技术把车和电网之间,做了能源的交换和数据的交互。利用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做了可调负荷,以及对电动汽车电池的移动储能。什么是移动储能?就是低充高放,低谷的时候充电,高峰期的当天不用的高价卖出来。不是简单的建桩,要定义为基础设施,做好运营管理。我们整体发展是基于创新。创新理念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而是我们创新什么市场一定得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就不会受限,自然就有很多的想象力,一下子捅破天。作为行业的引领者我们要赋能行业、同行。在充电领域,中国技术已经是世界的技术,中国的创新已经是世界的创新。对于企业家来说,创新的角度应该是企业发展理念跟市场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适配,把握好创新和行业的关系,创新和市场的关系,要与时俱进。高雯:感谢五位嘉宾带来这场充满技术密度与全球视野的对话!ESG不仅是企业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更是驱动长期价值增长的“加速器”。它通过环境责任、社会公平和治理透明三个维度,重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力。随着政策推动、资本倾斜和消费者偏好转变,ESG将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企业需从战略高度整合ESG,将其转化为品牌溢价、风险抵御和创新的源头活水。让我们以今天为起点,探索绿色发展的新模式,让其成为引领美好商业的重要力量!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