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3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分 钟19世纪末,新上任的埃及古物管理局局长维克托·洛雷(Victor Loret)踏入尼罗河西岸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中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法老的陵墓,发现了十分令人惊骇的景象:墓室被盗墓贼洗劫过一遍,棺木上方的盖子被打开了,侧室中的几具木乃伊被并不十分恭敬地放在角落。虽然在当时无法确认这些木乃伊的具体姓名,但从身旁放置的各种陪葬雕像来看,他们无疑身份高贵。第一具木乃伊似乎是位女性,有着浓密的黑色卷发;第二具木乃伊是位大概十几岁的少年,除头部右侧一绺黑发外,其余的头发都被剃光了;第三具木乃伊被认为是位成年男性,他的随葬品中有一顶假发,而头顶上的头发已经全都被剃光了。显然,古埃及人对于发型式样有着一套相当独特的审美。古埃及人为什么热衷戴假发古埃及人为什么剃光头,为什么还要再戴假发?首要原因应该是当地气候炎热干燥。古埃及的气候和现代差不多,由于地处北非,接近赤道,全年普遍高温,大部分地区降雨稀少,干旱的气候和沙漠地貌导致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太阳直射,气温高,而夜间地面迅速散热,气温骤降。出于个人卫生和健康的考虑,自然生长的浓密头发容易滋生头虱,而完全裸露的头皮则容易被强烈的太阳光线晒伤,假发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它既可以保护头皮免受紫外线的灼伤,还不易滋生头虱,造成头皮瘙痒。所以在古埃及,最舒服的发型应该是保留自己一部分原生头发,留较短的平头以方便佩戴假发。不过,这类人通常是成年贵族男子。因为对平民而言,戴假发意味着生活成本增加,且不便于劳作。所以新王国时期的壁画上,从事体力工作的劳动者往往以短头或光头的形象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戴假发无疑是身份地位的彰显。各式各样的发型与宗教信仰古埃及的发型也与宗教信仰相关。前述阿蒙霍特普二世法老陵墓中发现的少年,除头部右侧一绺黑发外,其余的头发都被剃光,这样的发型其实普遍存在于贵族阶级的少年儿童当中。研究古埃及的学者认为,这种发型是在模仿幼年的荷鲁斯(Horus)神灵。在古埃及神话体系中,荷鲁斯的本体是鹰首人身,他是冥王奥西里斯(Osiris)和女神伊西斯(Isis)的儿子,被认为是太阳神、天空之神、冥世之神和王位继承者。荷鲁斯的父亲奥西里斯在与赛特(Set)的争斗中被杀死。荷鲁斯在其父死后出生,遭遇过多次袭击并存活下来,最终成功为父报仇。作为王位继承人,荷鲁斯王子时常以幼童的形象出现,他的头发只有一绺侧绺,口含手指,有时会坐在女神伊西斯的膝盖上,以被母亲庇护的幼童形象出现。或许正因为在童年时代遭遇攻击但幸存,幼童荷鲁斯在古埃及文化中也有保护、治愈,使某人不受危险的含义。贵族家庭的少年模仿荷鲁斯的形象,亦有继承其父系长辈的尊位以及护佑本人健康成长等多重意义。当他们成年后,通常会把这绺头发剪掉,标志着他们由男孩长成了男人。而成年的贵族所佩戴的假发中,有一种经典的三分式发型,据说也与神明有关——长发垂至肩部以下,两侧头发别至双耳处,据说这种形象是为了与冥神奥西里斯相联系,以祈求来世的重生。成年女性的三分式发型被进一步改造,头发卷曲,并以小圆盘固定,称为哈托尔(Hathor)式发型。 这一发型的得名源于哈托尔女神的形象。哈托尔女神又被称为爱神、拉神的女儿、国王的保护者,与太阳神关系密切,其职能与生育繁殖相关。她的标志是一头奶牛,其形象常被刻画为牛头女神,头上佩戴牛角,牛角上顶着象征太阳的圆盘。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2181),对于哈托尔女神的崇拜就已经广泛出现。她常以人头牛耳,或者产奶母牛的形象存在于国王墓室的壁画、雕像中,到了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3-公元前1069),第十八王朝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在建立神庙时,为其专立一间祭室,通过浮雕、壁画、圆柱等多种形式刻画女神的形象。此外,壁画中出现的宗教仪式上的僧侣、祭司人员多为光头造型,这也与宗教信仰相关。古埃及人认为,身体上的毛发需维持洁净。而神职人员作为与神明距离最近的职业,更需要维持自身的卫生条件。因此有学者认为,光头或许象征着祭司身心的纯洁。 当发型与宗教神话相关联,就避免不了在政治生活中的出现。著名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实际上并非埃及本土出身,而是来自马其顿的希腊人,虽然是外族出身,她却希望得到埃及本土民众的支持。为此,在传说中,她不仅接受了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红白双王冠,还常佩戴着古埃及女神们曾佩戴的长长的、披散开来的假发式样。这位继承了马其顿皇室血统的女王同她父亲托勒密十二世一样,希望得到埃及本土民众的支持。显然,尊重古埃及人的信仰是女王更好融入当地政治环境的强有力的方式,假发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女王亲近古埃及神明的媒介。而在女王生命的最后时刻,有人传闻她是用毒药自我了结的,毒药就藏在她用来绾头发的发簪里,躲过了罗马士兵的搜查。这也许能说明,女王本人也曾以盘发造型示人,披散的假发实际是她迎合埃及传统的一种形象。有了假发,也不能脱发!古埃及人对头发的护理十分重视,无论是他们自然生长的头发,还是日常生活中佩戴的假发。古埃及人十分在意是否秃顶,还希望头发不要过早变白。在保存下来的古埃及医学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治疗脱发白发的药方。古埃及人认为患者可以用黑牛的血或黑蛇的油脂来涂抹头发,使头发由白色变成黑色。针对秃顶的人,他们开具的药方更加千奇百怪。有的方子教人把驴牙磨碎,同蜂蜜一起搅拌,然后涂抹在头皮上;有的医方则认为可以把驴蹄、枣核和狗爪一起煮熬至稠状物,将其涂抹在头皮上产生薄膜,以此生发。对于女性而言,或许很少会遭遇脱发的困扰,但流传下来的药方显示,会有女性出于妒忌,讨来巫术的方法,将长时间煮过蠕虫的油脂浇到其他人头上,诅咒对方脱发。相应地,古埃及医生还给出了遭遇这种诅咒的解决方法——患者应该把碾碎的乌龟壳和河马蹄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药膏,涂抹在头皮处。在假发制作方面,古埃及人也掌握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制作方法。考古学家在耶拉孔波利斯遗址中发现了一具女性遗体,其头发有染色过的痕迹,学者认为这是由当地一种名叫散沫花的植物染色而成。她的头发上还有人工接发编织而成的发绺,这具三千多年前的假发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古老历史的埃及假发。考古学家还注意到,埃及人的假发多使用人类的头发为材料,而不是植物纤维。在古埃及第十一王朝的法老孟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建造的神庙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件似乎专门用来制作假发的工作间。它里面的装置包括四个装着人类头发的雪花石膏瓶,一些刀片和工具,还有一颗标有黑线的人头模型,用来规划和比照假发的大致长度。他们还会在头发表面涂上蜂蜡和树脂,使发型的式样维持固定。蜂蜡和树脂的混合物轻易不会融化,是一款非常适合古埃及人的假发固定剂。古埃及人对发型式样的重视,使得专业理发师这一职业开始出现,其地位也随服务人群的地位水涨船高。正如中王国时期的一位女造型师伊内努(Inénou),她的工作职责包括衣着打扮的方方面面,根据顾客的需求,伊内奴为她们设计不同式样的假发,搭配妆容、香水、服饰,竭力使她们如传说中的女神一样光彩照人,深受贵族女性的青睐。古埃及的贵族墓葬区萨卡拉(Saqqara)的一座马斯塔巴(平顶金字塔)墓室中,埋葬了两位宫廷美甲师。墓室的壁画上记载了一位主管接受他们以及他们的同事为其理发、剃毛等服务的场景。为国王本人服务的理发师或造型师地位更高。这些“Tony”老师不拘男女,均在壁画、雕像或其他文献记载中凭借技艺,在古埃及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参考书籍:1、Tassie,G. J.,“Hairstyles Represented on the Salakhana Stelae,” in T. DuQuesne,ed.,The Salakhana Trove: Votive Stelae and Other Objects from Asyu,London: Da'th Scholarly Services,Oxfordshire Publications in Egyptology 7,Darengo Publications,2009.2、Mertz,B.,Red Land,Black Land: Daily Life in Ancient Egypt,New York: Peter Bedrick Books,1978.3、Lucas,A.,Ancient Egyptian Materials and Industrials,Third edition,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48.4、Fletcher, A. J., Ancient Egyptian Hair: A Study in Style, Form and Func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1995.5、王芳:《论古代埃及的荷鲁斯崇拜》,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大学世界古代史,2015年。6、杨欣欣:《古埃及人的头发和发型》,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2020年。7、于南南:《论古代埃及的哈托尔女神崇拜》,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2010年。8、[美]鲍勃-布瑞尔/杜辉译:《图坦卡蒙和改变世界的陵墓》,北京:东方出版社,2024年。9、[英]罗莎莉·戴维/李晓东译:《古代埃及社会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10、[英]托比·威尔金森/朱敬文译:《图坦卡蒙的号角:100件宝物中的古埃及文明》,北京:中信出版社,2024年。11、[英]乔安·弗莱切/杨凌峰译:《埃及四千年》,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法]克里斯蒂安·雅克/孔令艳、潘宁译:《古埃及女性:从生命女神伊西斯到末代女法老(思想会系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END作者 | 成千编辑 | 胡心雅 主编 | 周斌排版 | 曾亦嘉(实习)校对 | 彦文国历好物进击的士族旁落的皇权跨越五百年的权力对抗史国民历史读物《国家人文历史》专业团队最新力作展现士族潮起潮落的史诗级历史画卷点击下方封面,即可购买↓↓↓“在看”的永远18岁~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