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立即报名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过去二十年,中国企业顺应全球化浪潮,实现了从产品出海、资本出海到能力出海的跃迁。未来,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断攀升,我们有望见证更大范围的中国跨国企业崛起。正如美国在20世纪初,日本在战后经济腾飞时期,通过出海战略催生了通用、福特、丰田、三菱、索尼等一大批国际化企业,今天的中国企业也正站在全球化的新起点上。麦肯锡数据显示,中国领先企业海外收入占比为30%—40%,而这一比例在成熟的全球化企业中达到了80%。这一显著差距,体现出中企出海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差距背后也有隐忧,据麦肯锡调查,超过50%的中企认为人才短缺是其国际化进程中最为艰巨的挑战之一。这暴露出一个亟待弥补的深层问题——数百万精通跨国经营、跨文化管理、全球合规的人才缺口。当TikTok在欧美遭遇审查甚至禁令,当新能源车企在东南亚陷入本土化困局,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清楚: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全球战队”,再好的战略也只是纸上蓝图。企业出海,人才先行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在欧洲建厂,福特将流水线推向全球;90年代,日本丰田以“精益生产”席卷欧美,索尼用Walkman征服一代人的耳朵……在这些企业由本土走向世界、成为跨国巨头的过程中,全球化的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国企业也为培养这些人才做了诸多努力。比如通用电气(GE)的“传奇CEO”杰克·韦尔奇,就一直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作为企业经营的前置事项。他曾自豪地宣称:“我们造就了不起的人,然后,由他们造就了不起的产品和服务。”通用电气通过“全球学习计划”来辨识和培养全球领导者,这个总计划又可以拆解为“领导力”“技能”“企业”三个一揽子计划。这些人才培养计划教授的知识,覆盖了通用电气所涉行业的绝大多数业务,尽管每年开销高达10亿美元,但其产生的效益也不可估量。当被问及培养人才的原则,韦尔奇表示:“对高级人才只要认为值得,付出绝不吝啬。”作为回报,通用电气的市场资本在短短20年内增长了30多倍。无独有偶,三星(SAMSUNG)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也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战略作为重中之重。从1991年开始,三星每年选拔150名地区专家并将他们派往海外学习。这些地区专家都是已经任职满三年的员工,并具备基本语言能力,拥有多文化思维。三星派他们到海外自由进修一年,这期间公司照常支付薪酬,并全额提供教育和生活费用。前六个月主要是旅游、交朋友、适应文化,后六个月执行三星的相关项目,而后担起开拓国外市场的重任。地区专家制度实施初期,多数上层管理人员提出了反对意见,一方面是由于耗资巨大,培养每一名地区专家的平均费用超过了一亿韩元;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不希望有能力的员工中途离开工作岗位,但时任会长李健熙凭借坚强的意志顶住了压力,使这一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地区专家计划”共持续了20多年,培养了近5000名地区专家,为三星的海外事业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三星全球化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由此可见,全球化浪潮的背后,是一场关于“人”的激烈暗战——谁拥有能驾驭不同市场、文化和规则的人才,谁就能在陌生的土地上扎根。在当前极具变化的国际经贸环境中,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加需要一支能良好合作和协同的人才“战队”。出海领航者们必须早做筹谋,把对人才的极致重视,植根于企业的基因中。未来5年中国至少需要数万名出海领航者当前,出海成为许多中企在内外承压之下的必选项,整个进程被显著加速,导致在初期可能因准备不足、经验欠缺而略显仓促。这种情况下,出海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据调研,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三类“人才困境”:其一是跨文化管理能力的欠缺。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常遭遇文化语境、商业规则及法律体系的显著差异。由于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容易引发沟通障碍、决策失灵,甚至是文化冲突,进而导致品牌声誉受损。其二是专业技能与国际规范之间存在壁垒。各国企业在进行法务、营销、销售、经营等方面存在本地化差异,中企人才在海外布局过程中,常因无法将自身在国内的专业技能应用到海外市场而烦恼,难以快速适应出海环境,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导致海外竞争力下降。其三是全球化战略决策能力有限。海外市场变化无常,需要企业具备敏锐的趋势研判和响应能力,而很多中企在海外拓展初期,常因缺乏熟悉目标市场趋势的专业人才,导致战略决策滞后于市场变化。2024年9月,商务部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中国境外企业从业员工总数428.9万人,已具相当规模。出海企业所雇佣的外方员工也已达到257万人。庞大的员工规模需要配备大量的管理者。对于出海企业而言,如何让这些管理者有效开展海外业务、带领本地员工团队、协调总部与当地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都是需要提前考虑清楚的问题。对出海人才的紧迫需求也反映在招聘端。据拉勾发布的《2024年数字科技企业出海人才招聘需求报告》显示,62%的受访HR表示市场缺乏适合海外市场的高复合型人才。事实上,许多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的企业,依然缺乏国际化的管理人才梯队。为快速、高效响应中企出海的人才培养要求,扩大培养受众,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下文简称“华商出海”)发起“千家万企一企业出海人才培养计划”,并计划于3年内实现“千家万企”目标:“千家”即培养1000名出海企业家;“万企”即为10000家出海企业提供出海人才培养服务。并计划于2025年—2028年实现“千家万企”目标:“千家”即培养1000名出海企业家,“万企”即为10000家出海企业提供出海人才培养服务。“千家万企”企业出海人才培养计划作为护航中企出海的一站式抱团出海社群,华商出海由吴晓波频道联合出海产业服务机构发起,已汇聚2000+出海企业家、200+出海服务机构,并带领1000+人次企业家出海考察,辐射20+国家、四大洲。此次发起“千家万企—企业出海人才培养计划”,是希望通过搭建体系化、专业化、实战化的出海人才培养体系,以导师授课、训战模拟、实战企业家交流、海外实地调研等形式,为中国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跨国经营竞争力、跨国实战能力的出海管理人才。与传统商学培训和高校学历教育不同,华商出海以聚焦出海、注重实战、赋能实用为导向,旨在解决中企出海过程中日益面临的出海人才数量不足、出海管理经验匮乏、出海高效决策困难等问题。◎ 聚焦出海:出海人才培养体系的主题设置、内容搭建、导师组建,均100%服务企业出海决策与管理,而非简单地以游学形式或穿插国际化经营模块来构建课程。◎ 注重实战:大部分导师拥有企业出海实战经验,或担任大型跨国公司高管履历。◎ 赋能实用:针对企业中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设立不同维度出海课程,并提供相应的实用工具,提升出海管理效率。为了全方位培养高质量人才,我们邀请了数十位重量级导师组成了实战专家导师团:他们要么是在职的一线实战企业家,比如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汪力成、宝腾汽车动力总成研发部CEO尚文峰、快乐小羊餐饮国际连锁品牌副总裁杨鸥。要么在大型跨国企业有高层任职经历,比如小米集团前总裁、合伙人、高级顾问王翔,前百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荣。要么为出海企业进行过咨询辅导或落地陪跑,比如出海领航创始人、国际业务实战专家黄兆华,国际品牌策略规划与营销策划专家许焕章,正见品牌战略创始人、全球品牌战略与营销领域资深专家与实战者崔洪波。针对不同规模、不同阶段、不同模式的中国出海企业,我们将基于四大维度开展出海人才培养:◎ 维度一:面向出海企业家、出海总裁、海外总经理及核心储备人才的系统性培训推出《企业出海领航者班》,以培养最具全球视野、实战能力、跨国经营竞争力的企业出海领航者,争取用四个月完成定战略、搭组织、稳落地、出利润,实现全球化认知升维。◎ 维度二:面向出海企业老板、高管、创业者的出海第一课推出《企业出海五大必修战略班》,从出海国别选择、出海合规、出海营销,到出海供应链、出海组织管理,系统讲述企业出海会遇到的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助力企业科学出海,少走弯路。◎ 维度三:面向出海专项管理人才的落地化实战培训推出《企业出海主题训战班》,可选主题包括出海合规、出海供应链、出海营销、出海组织管理、出海销售等,采用授课+训战的模式,聚焦锻造专业人才。未来我们还将拓展更多主题维度,并下设国别课程。◎ 维度四:面向更广范围的出海人才线上培训推出《企业出海十二讲》、《出海东南亚大师营》、《企业出海避坑指南》等线上课程,对出海感兴趣者普及企业出海的底层认知和机遇挑战,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为了扩充教师队伍与学术资源,保障教学效果,华商出海还做了两方面的努力:第一,在杭州芯所数智中心设立了“出海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可以容纳数百人同时开展教学活动,还将引进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打造出海服务生态空间。第二,与国内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海外拉曼理工大学等诸多高校,在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内容研发、课程师资共享、课程案例开发、海外实地教学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暨2025年中产业高峰论坛上,我们将正式发布“千家万企”企业出海人才培养计划。点击按钮▼立即报名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