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为什么想逃离强势母亲?

Wait 5 sec.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别了,母亲:守墓女儿的决断》,信田小夜子 著,吕灵芝 译冷漠的父亲,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以及东亚家庭内部的权力分配关系才是始作俑者。更重要的是要结交伙伴,“要有一个能够支持自己逃离母亲、能够分享这种危险思想的‘第三者’的存在”文|财新 张梅婷信田小夜子是日本资深临床心理咨询医师。近年,她创办的心理咨询中心频繁迎来一个特定群体:希望挽回失联女儿的母亲和希望逃离强势母亲的女儿。信田将这群女儿称为“守墓女儿”。她们被母亲过度介入生活,难以彻底从母女关系中独立,希望逃离母亲的身心控制。2008年,信田创作的《母亲过于强势:守墓女儿的叹息》在日本出版后,反响热烈。一些女性读过书后,专程找到信田,寻求心理咨询。其中一部分是40岁左右的女性,她们担心自己如果不结婚,将来要被迫回家给母亲养老;另一部分则是日本战后婴儿潮一代的女性,她们正在面临给母亲养老的问题,并担心母亲给自己的影响,也被自己转移到了女儿身上,引发代际连锁反应。2011年,信田又写作《别了,母亲:守墓女儿的决断》一书。她发挥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医师的特长,将镜头投向母女的内心深处,以近乎琐碎的描述,完整呈现了一个典型心理咨询个案中,守墓女儿、强势母亲以及作为旁观者的女儿丈夫的视角。在财新的专访中,信田提到,家庭关系并非像一块岩石那样坚固而稳定,“家庭是一种权力结构,对于支配(掌权者)一方表现爱的行为,在被支配者(弱者)看来却可能是胁迫或是强制。”……全文共1848字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已订阅会员直接读。此文属于财新mini+产品,订阅即读全文,可畅读财新mini板块权益,并获得每月三次阅读财新通机会。已订阅mini或财新通、数据通三级会员均可直接读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