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立即报名“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基辛格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用一句话来形容自上周末到昨天早上的“美欧周末关税战”,这句或许很合适: 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上周五(5月23日),特朗普忽然发难,威胁称:“我建议从2025年6月1日起,对欧盟直接征收50%的关税。如果产品是在美国制造或生产,则不征收关税。” 上周日(5月25日),与欧盟主席一通“愉快的电话后”,总统修改了时间,把欧盟面临50%关税的最后期限延长至7月9日。 特别说明下,7月9日,正是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90天暂停期的最终结束日期。 既然她主动打来了电话,那便忘了周末的狠话吧。 中美的关税斗争刚缓和不久,美欧忽然撕咬起来,着实出人意料。事发后,有媒体将之称作“关税战2.0”或“关税战再次升级”。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当前大国之间尤其是中美和美欧,彼此正处于因关税引发的“离婚冷静期”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将改写当前格局。但更多人对此已有些脱敏。 “特朗普式的恫吓”在短短一个多月内被“腌”入人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丽·洛夫利当时就说,对欧洲征收50%的关税很可能是特朗普的“谈判策略”。 随后特朗普队友、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怕资本市场反应过激,及时解释说,这关税威胁为的是促使欧盟加快行动。最后就是特朗普本人确定“延期”。 还是他们的老前辈基辛格说得好啊,“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没被吓死也被气死。 但欧盟可不是一般的盟友。 在关税战的谈判桌上,欧盟所吸引的目光并不比中国少。盟友们盯着它,用来测量美国对盟友的底线,竞争者盯着它,用来找机会互利互补,它同样也在重新审视自己,极限压迫下,这片古老的土地,还能迸发出怎样的新潜力? 不容小觑的欧盟杀伤力 具体而言,欧盟在关税战的代表性可以归结为以下八个要点: ◎ 第一,它是除中美以外的第三大经济体,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关税战对其杀伤力也不容小觑。据荷兰国际集团(ING)银行称,欧盟约2%的GDP依赖于美国的需求,如果征收20%的关税,对美出口量将下降约15%,短期内GDP将减少0.3%。 ◎ 第二,它是全球唯二与中国一起对美国关税发起反制的经济体。 4月9日,“对等关税”战发动一周后,欧盟通过了首轮针对美国的反制措施。然而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宣布对大部分国家暂缓90天实施“对等关税”,只保留10%的所谓基准关税,欧盟也随即决定暂缓。 一个月后,欧盟拿出了反制清单的明细,将这份价值950亿欧元的文件以“征求意见”的形式公之于众。 清单上涵盖广泛的工业和农业产品,其中一部分包括: 名单越长越细,杀伤力越大。其中,威士忌和波本酒是美欧贸易之间的一大痛点,原因在于,欧洲人或许并不在乎喝不喝美国的葡萄酒或烈酒,但这些酒的制造商却是特朗普选票的重要票仓。 ◎ 第三,除了反制关税之外,欧盟还手握“另类武器”。 一直以来,欧盟都不认可美国所列出的所谓美欧之间3000亿美元,约2930亿欧元的巨额“贸易逆差”。 有的是不认可数字。按照《每日电讯报》的统计,这个数字最多只有2000亿欧元,欧盟统计局给出的是1982亿欧元。 有的是觉得过于片面。美欧之间,除了货物贸易往来,还有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方面,美欧的角色掉了个个儿,美国是欧洲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国,2023年欧盟对美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为1090亿欧元。 这一对冲,美国对欧盟的贸易逆差将大幅度下降,也由此给了欧盟一个未来可期的反制利器——对数字服务征税。 据安邦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周超介绍,欧盟正在酝酿的数字服务税法案,计划对跨国科技企业征收3%的营业额附加税,这将直接威胁美国科技巨头的欧洲业务——内部文件显示,该政策若实施,苹果公司年税负将增加48亿欧元。 除此之外,“开罚单”也是欧盟的拿手好戏。 在2018年特朗普发动第一轮贸易战时,欧盟就给网络巨头谷歌开出了金额高达43.4亿欧元的巨额罚单。 2018年7月,欧盟对谷歌开出反垄断罚单今年4月23日,欧盟首次对违反《数字市场法案》的行为进行处罚,苹果公司和Meta平台公司分别被要求缴纳5亿欧元和2亿欧元的罚款,当时它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强调,针对美国科技公司的诉讼与当前欧美关税争端无关。 别忘了,欧盟的罚单里,还有碳武器,如碳边境调节机制。术语说,这个机制指的是在实施国内严格气候政策的基础上,要求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用大白话说,就是“碳关税”。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该政策全面实施后,美国相关行业年损失可能达75亿美元。◎ 第四,欧盟是美国2024年最大的出口商,由此成为“零关税”的检验指标。 欧盟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明确提出了零关税的目标。 在双方“关税战周末游”发生之后,欧盟发言人依然表示,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欧盟提出的“零关税对零关税”提案仍在谈判桌上。 图源:维基百科◎ 第五,欧盟的反应很慢。 按照欧盟的制度,对外贸易是单一政策,各成员国不得单独行事,需要27个成员国集体投票表决。 而27国对美经济依赖度不一,态度也大不相同。根据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成员国对反制力度存在相当分歧:法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的立场相对强硬一些,而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因特定产业易受冲击而持明显保留态度。 周超介绍,这种分歧源于成员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德国汽车工业年对美出口额达620亿欧元,而爱尔兰跨国企业贡献了该国GDP的45%,其经济命脉与美国投资紧密相连。 这既是一种劣势——欧委会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对此形容为“我们工具箱里有重型武器,但开火需要全体指挥官同意”。 在某些时候也是优势——在这个多变贸易形势下,欧盟拥有了一个“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机会。 尤其在5月12日中美“插队”初步达成贸易协议时,欧盟的“慢”一定程度上也是给自己预留了空间。 ◎ 第六,它是绝对意义上的“美国盟友”。当前的美欧的矛盾依然属于“西方世界的内部矛盾”,亲兄弟明算账,但毕竟还是亲兄弟。实际上,2018年,特朗普为了避免“多线作战”,在与欧洲贸易战正酣的最后一刻偃旗息鼓,盟友的作用由此凸显。“欧洲是个例外”,许多人依然抱持这样的观念。 ◎ 第七,美欧互咬,中欧获利。这点主要是对中国而言,“三国分立”下,谁能拉上一个二对一,优势便能大增。欧盟也作如是想。中美欧三方博弈中,欧洲可能通过对华示好来威慑美国,中国也会通过和欧洲合作来制衡美国对华的经贸遏制。华东国际联运港内的中欧班列◎ 第八,欧盟拥有单一市场。关税战一起,冯德莱恩便倾向于采取三重策略:首先,与特朗普进行谈判,在谈判无效时进行报复。第二,深化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为欧盟出口商提供替代市场。第三,削减内部市场的壁垒。第三个策略,显然是更为稀缺的核心优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做过测算,这些内部壁垒相当于对制造业征收45%的关税,对服务业征收110%的关税。这与我们的“内外双循环”表态接近,冯德莱恩4月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曾表态:“单一市场最终是我们公司的安全港。所以我们正在消除内部障碍。”渐暖的中欧微妙互动长期以来,欧洲一直希望将政治军事与经济分开,试图在政治军事上维护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同时在经济上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关税背景下,这种张力将持续塑造三方的互动模式。早在3月,挪威外交部国务秘书安德烈亚斯·克拉维克访华时表示:美国在特朗普的领导下退出多边世界秩序,更凸显了中国对欧洲的战略重要性,如果不与中国紧密合作,欧洲“就不可能解决任何全球性问题”。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多次强调:欧洲应该成为中美之外的“世界第三极”,而不是盲目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 由此,一份谈了七年后被搁置、近日又被重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简称CAI),再次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今年3月初,冯德莱恩公开表示,将以新的眼光重新评估已经冻结的CAI。2013年,考虑到中欧贸易迅猛发展,但双边投资水平较低,与中欧的经济体量和双边贸易额度并不相符。双方正式启动CAI谈判。随后,中欧双方经历了35轮艰难谈判,中国在市场准入、国企补贴透明化、优惠政策等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终于在2020年的倒数第二天达成协议,历时整整七年。 然而,当这份协议在2021年进入审批阶段后,美国横插一脚。 拜登的团队发言人称“美欧应该协调一致”,特朗普政府的副国安顾问波廷杰则表示,“美国两党和政府领导人对此感到困惑和震惊”。最终欧盟亲手冻结了该协定的进程,中欧关系也因此一度陷入低谷。 然而四年后,在冯德莱恩暧昧不明的措辞中,触及了中欧经贸关系最敏感的部分。冯德莱恩图源:路透社就此事,曾有机会参与协议制订、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告诉我们,欧洲领导人现在提出重启CAI,算是一个对中国示好的迹象,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近些年来,欧盟推出了很多对华不友好的投资限制,即使重启CAI,那些如安全审查等的投资限制性措施也还在,欧盟必须逐渐减少针对中国的投资限制才可以。” 他认为,欧洲近期所释放的对华友好态度,更像是欧洲威慑美国的一种手段,虽然欧美关系现在比较紧张,但在遏制中国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默契: “目前,特朗普对欧洲的打压确实非常厉害,这对中欧关系总体而言是利好。但是,期望欧洲全心全意跟中国务实合作并不现实。其实,欧盟最期待的是中美之间爆发更大规模的对抗,这样欧洲就可以作为一个平衡者从中获利了。” 尽管如此,中欧之间关系缓和的迹象已越来越明显。 连云港港口,船舶装运汽车前往欧洲各大港口例如,欧盟去年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了更高关税,但如今双方已同意重启谈判。中欧领导人之间的互相示好和商业往来也变得更密集。4月8日,总理李强同冯德莱恩通话,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始终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在当前形势下,欧中关系保持延续性、稳定性至关重要。4月11日,中国与西班牙签署了两项涉及猪肉和樱桃的农业贸易协议,扩大了西班牙猪肉在中国的市场准入。5月6日,欧盟驻华代表团在北京举办招待会,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及“欧洲日”。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在致辞中强调,欧中关系已发展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多元化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应以此为契机,重新平衡关系,深化合作。5月8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在布鲁塞尔表示,中国与欧盟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和地缘政治矛盾,双方共识与合作远大于分歧与竞争。5月16日,尽管中法在白兰地反倾销调查上未达成一致,但双方仍签署了两项协议,允许法国在爆发禽流感时未受影响的地区继续出口家禽,并为法国家禽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准入。 4月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 田德文也认为,虽然近几年欧洲对华投资的限制越来越多,但毕竟双方均从每年七千多亿的贸易额中获利,未来,中欧只要秉持着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仍然有可能继续发展合作。 结语 正如彭博社所言:特朗普的关税为中国打开了大门,使其能够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可靠的经济伙伴。 而欧洲,在美国单边主义压迫和自身经济困境的双重挤压下,正在缓慢但不可逆地走向调整。正如一位欧盟外交官说的那样:“我们唯一的救赎在于集体行动。在校园里,当有欺负者时,每个人都必须团结起来。”他还补充说,“即使不用枪,也必须拿着枪进行谈判”。展望未来,周超也强调,未来国际秩序的稳定,取决于主要经济体能否在竞争中找到合作新范式,但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需要各方展现更大的政治智慧与制度创新能力。 在这全球格局剧烈重构的当口,中欧之间的每一次互动,既是对全球贸易秩序的修补,也是推动世界往多极体系演进的关键。参考资料:1.《欧盟反制美国关税战的武器:反垄断调查和数字服务税》,2025.5,FT中文网2.《欧盟面临多方面贸易战》,2025.4,FT中文网3.《中欧双方同意尽快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谈判》,2025.4,新华网4.《欧盟甩出的950亿欧元对美关税反制清单都有什么?飞机、汽车…》,2025.5,第一财经本篇作者 | 和风月半、蒋紫涵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点击图片▼立即了解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