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美反复无常令关税谈判毫无意义

Wait 5 sec.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9日发表题为《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无常,谈判还有什么意义?》的文章,作者是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客座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奥尔森。文章摘编如下:美国总统特朗普设定的90天“对等关税”谈判窗口期已经结束,但结果并没有引起很大的震动。美国向多国发出信函,将谈判截止日期延长至8月1日。最初,白宫表示,各国正排着队准备达成协议,并自信地宣称,美国可以“在90天内达成90项协议”。然而随着实现这个壮举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美国政府转向第二阶段计划:在90天内达成一定数量的协议。随着7月9日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事实证明关税谈判比预期的更加困难——贸易伙伴们也不那么顺从——特朗普团队进入了第三阶段计划:美国将确保与一些国家达成“分阶段协议”,而不是最终协议。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政府官员已经注意到这些反复,并且可能正在考虑几个日益明显的问题。首先,这些谈判是否能解决任何问题,或者它们只是特朗普为美国观众表演的真人秀的一部分?尽管特朗普总喜欢抛出一些含糊不清的措辞,鼓吹已经“达成”的贸易“协议”,但大多数细节和许多最棘手问题仍有待谈判。这对特朗普有利,让他能向美国公众展现自己是一位谈判大师,稳步积累贸易“胜利”。大多数国家参与谈判的初衷是以尽可能皆大欢喜的方式解决摩擦点。但随着事态发展,许多人会怀疑,特朗普政府是否在玩另一种把戏。另外,“对等关税”是一种障眼法吗?当美国推动达成一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等关税”影响的基本协议时,一个可能更具威胁性的关税问题正在悄然逼近: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特朗普政府已对钢铁、汽车、木材等一系列重要行业实施或威胁征收25%至50%不等的关税。对于相关国家而言,针对特定行业加征关税的影响可能至少与“对等关税”一样具有破坏性。为获得“对等关税”减免而向美国作出让步可能是徒劳的。特朗普坚称,他在贸易谈判中握有“所有牌”,各国需要坐到谈判桌前,接受他的要求,否则将面临后果。展望未来,问题在于,是否会出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各国看到美国日益过分的反复后,最终决定让特朗普独自拿着牌坐在谈判桌前。(编译/郭骏)来源 | 参考消息智库审核 | 陈鹏编辑 | 郭庆娜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