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蓝字 “译言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啦!在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第66中学的教室里,英语课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讨论。三十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围坐在一起,话题是他们自己选定的:乌克兰的教育与职业前景。十七岁的基拉·尤克缅科紧握着手中的笔。战前,她梦想着在祖国的基辅或哈尔科夫上大学。但此刻,在完成本月最终考试的间隙,她的思绪却飘向了国外。“战争让我们看清了自己是谁,”她轻声说道,“它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当老师柳德米拉·马科欣发问时——“谁计划在毕业后离开乌克兰?”,三名女生迅速举起了手。接着,一阵局促的笑声响起,更多的学生,男生和女生,犹疑地、试探性地抬起了手臂。坐在前排、穿着奶油色毛衣和金色圈形耳环的索菲亚打破了沉默:“战争开始时,人们充满斗志。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们越来越沮丧,他们觉得另一个国家有更好的生活。”01基拉的经历是许多乌克兰年轻人的缩影。战前,她从未想过离开。来自扎波罗热的她,原本向往着首都或大城市的大学生活。然而,战争迫使她和家人逃往相对安全的西部利沃夫,命运轨迹就此改变。距离波兰边境仅几英里,基拉和家人开始频繁造访这个邻国。历史悠久的克拉科夫城逐渐在她心中替代了基辅或哈尔科夫,成为新的求学目标。“当空袭警报响起或轰炸发生时,学习就中断了。你必须转上网课或躲进防空洞——但我渴望有所成就。”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安稳学习环境的渴望。她最好的朋友,同样从战火纷飞的苏梅地区逃到利沃夫,也申请了克拉科夫的大学。她的同学,17岁的泰蒂安娜·马特维伊,原本计划留在利沃夫。但表姐的经历让她改变了主意——考试期间刺耳的空袭警报,影响了表姐的发挥,成绩远低于预期。“在乌克兰生活压力太大了,”泰蒂安娜双手紧握,坦言道。一次探访立陶宛朋友的旅行,让她萌生了去首都维尔纽斯攻读国际关系的想法。“做这个决定很艰难,”她承认,“我的父母鼓励我:‘你能做到,你很聪明,你可以出国。’但我曾只想留在这里生活,找份工作,帮帮父母。可时局变了,我们的计划也只能跟着变。”02像基拉和泰蒂安娜这样选择离开的乌克兰年轻女性,数量正急剧攀升。波兰,这个接收乌克兰本科生最多的欧洲国家,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根据波兰Radon数据机构的数据,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年内,进入波兰大学的乌克兰女学生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年轻男性学生的增长幅度甚至更大)。2023年,波兰所有外国大学生中,近45%是乌克兰人。在奥地利,公立和私立大学的乌克兰本科女生人数在2021至2023年间,从223人跃升至447人。即使是较小的立陶宛,其国家广播公司LRT报告2024年也有1100名乌克兰学生在高校就读。吸引她们的,是欧洲名校的光环,但更根本的驱动力,是逃离战争的渴望。“乌克兰的天空总有东西在飞,”18岁的安吉丽娜·卡里纽克说。她已在克拉科夫经济大学开始学业。她指出,父母常常是推动孩子离境的关键力量。“我见过不少孩子自己不想走,但父母坚持这是最好的选择,”她强调,乌克兰的冲突实际上从2014年就开始了,“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能过上最好的生活。”对于年轻男性,离开的选择则伴随着更沉重的代价。17岁的塔拉斯·赫里夫尼亚克,前利沃夫物理数学中学的学生,已经离开家人,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求学。他否认乌克兰的征兵法律直接影响了他的选择,但也坦言:“我的家人非常支持这个决定,因为我妈妈很害怕(我留下)。”他面临一个严峻现实:一旦年满18岁,如果他跨越边境回到乌克兰,将不被允许再次离境。塔拉斯说,他班上有一半的男生去了欧洲,女生的比例也差不多。“数量非常大,”他说,“但我们班确实很优秀。我有个朋友现在在剑桥大学读书。人们离开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这反映了战争导致的人才流失——离开的,往往是乌克兰最聪明、最优秀的一批年轻人。03利沃夫的教师斯维特兰娜·博日科仍在通过Zoom给远在克拉科夫的安吉丽娜上课。看着屏幕那头聪明的学生,她的心情复杂:“她是个好苗子,我希望这样的人才留在这里。我们失去了太多学生,这真让人痛心。”在她所教的34名十一年级学生中,今年有8名女生和10名男生计划离境。这种忧虑普遍存在。英语教师哈琳娜·皮德赫列贝尔纳在课后讨论中指出,离开乌克兰的女孩们“在这里看不到未来”,相信国外有更好的职业机会。乌克兰教育科学部将遏制青年移民列为首要议程之一。教育科学部第一副部长叶夫根·库德里亚维茨直言不讳地告诉《每日电讯报》:“能否留住本国的人力资本,将决定我们能否生存、重建经济和发展国家。”他揭示的数据触目惊心:据联合国统计,约有230万乌克兰儿童难民生活在国外,大部分在欧洲。乌克兰出生率持续下降,MoES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全国小学新生入学人数下降了近三分之一。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经济学教授、2022年乌克兰劳动力市场研究报告合著者蒂托·博里将乌克兰的移民问题称为“非常严重”:“你可以重建物质资本——这需要时间,但终究能做到;重建人力资本则要困难得多,而且实际上可能无法成功。”04着眼国家未来,乌克兰政府已将教育列为仅次于国防的优先事项。2024年国家预算为教育拨款1712亿格里夫纳(约合322.5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五分之一以上。大量资金用于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在前线地区建造地下学校,确保孩子们能线下上课。MoES同样重金投入高等教育。去年推出了国家助学金,帮助在国内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负担开支。超过13000名大一新生获得了高达32000格里夫纳(约合5942元)的补助,并可每年申请。政府的努力一度似乎奏效。2021年至2023年间,在乌克兰开始攻读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总数从203452人增加到239008人,增长了近五分之一。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动员法的修改为全日制男大学生提供了兵役豁免;二是为军人子女提供学费减免、免费宿舍和教材等福利,鼓励了更多高中毕业生申请国内大学。然而,2024年形势急转直下,学士课程的学生人数骤减了近51700人。部分原因是超过十分之一的申请者未能通过入学考试,引发了人们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担忧。战事的持续和前景的不确定性,再次动摇了学生和家庭留在国内的信心。尽管库德里亚维茨副部长坚信政府能遏制移民潮:“我们可以让乌克兰成为一个让年轻人看到未来的国家。”但在前线,炮火仍未停歇;在利沃夫的教室里,离别的选择依然沉重。对于基拉来说,克拉科夫可能只是起点,波兰是通往更广阔欧洲的大门。她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回来。战争已将不确定性深深植入她的生活,成为新的常态。“生活太难了,”她叹息道,“我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编译:你喜欢吗—— 版权声明——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参考:https://www.telegraph.co.uk/global-health/women-and-girls/ukraine-has-a-problem-no-one-is-talking-about-young-women/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