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常坐高铁出行的人群中,一直有个神秘传说在悄悄流传——“发现自己的车票是‘B座’,能不坐就不坐!”通常来说,高铁二等座的车厢一排有5个座位,三连座的从窗口到过道的编号分别是ABC,二连座则是D和F。而“B座”也就是三排那边的中间座位,一不小心就会遭遇旁边乘客的“两面包夹”。@别吃了桃子与此相对,两连座靠窗的“F座”则被认为是整个高铁的“黄金座位”。最近甚至被不少年轻人碰上了热搜,“高铁选到F座的有多幸福”“F座才是二等座里的一等座”。网友在评论区七嘴八舌讨论放假回家的社恐大学生应该怎么选、出差路上的牛马又该怎么买票……这年头坐高铁选到一个好座位,快比上班坐到好工位更开心了。01“坐高铁买到F座,能高兴一路”每年到了旅游高峰期,社交平台上陆陆续续都会有关于的高铁B座的吐槽。但只有真的坐过一次,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I人地狱”。从上车落座开始,就反复祈祷两侧的A座和C座不要有人。@不止凉米糕B座的缺点在于空间的极度压缩。往上看,椅背上没有能挂个随身小包的挂钩;往下看,脚下没有能让人稍稍伸展腿脚的空间。只能用自己羸弱的肩膀头和胳膊肘,尝试争夺两边扶手的所属权。不过如今人们坐高铁的小心思,已经不只局限在“别选B座”这件事上。规则和门道之多,我愿称之为“选座学”。 比如每个独自出门的人都会被过来人告知,F座是高铁二等座里绝对的王者——双人座靠窗,你不仅可以踏实地把整个上半身往窗户方向倾斜,还多出一截窗台来当作为放东西的台面。坐着的时候可以扭头看风景,享受相对独立的空间;上厕所又能相对从容地从座位里挤出去,因为只需要麻烦一个人为自己让路。@动局小熊饼干只是同为F座,有时也有高下之别。比如二等座里的王炸是“01F”,这意味着你的座位不仅在双人座的靠窗位置,而且还在第一排。@洁洁高一些车次的01F甚至是单独的座位,本意是为了方便残障人士出行。在很多时候也会开放售卖,超大空间+旁边没人,让人愣是能把二等座坐出商务座的架势。@跑不动的大涛但也有人本来美滋滋地选中了F座,结果发现刚好位于两扇窗户的中间——风景是别人的,自己啥都看不着。@Erany在车票紧俏的时候,很多人并不能确保自己每次都能选到F座。但博大精深的高铁选座学依然会给你指引。比如一个流传已久的、专门针对涉恐人人的通用原理是——长途要选三连座中靠窗的A座,短途则选F旁边的D座。前者是因为A座跟F座一样靠窗,不会存在被其他乘客打扰的风险。毕竟长途旅程中身边的乘客大概率不是固定的,坐过道每次有人上车下车,自己都需要收起小桌板、起身让位。至于不方便进出的问题——“反正我在车上就喝的水少,没那么多厕所可上”。同时还能避免一些“隐藏危险”,比如拿着食物在过道里奔跑的孩子,以及背着大包、拿着大行李箱找座位的乘客,一不小心就会给你的头来个“暴捶”。@李木白一位网友说自己坐高铁必靠窗,就是因为某次她坐在过道位置,结果头顶行李架上一个装满了特产的塑料袋砸了头。从此靠过道的C、D座位就被她拉进了黑名单。当然宁愿选靠过道D座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给别人让路没问题,但是要我麻烦别人让一让那才是大问题。”毕竟对于真正的社恐人来说,如果旁边的陌生人正在睡觉,而自己刚好内急到不行,那状况堪比世界末日。@6一些特殊需求也会影响高铁选座学的实际应用。比如行李特别多的、腿长的都会更倾向于选择靠过道的C、D座。需要在高铁上办公的牛马通常只会选DF,因为在三连座有一定概率会会遇到爱腻歪的情侣、带着孩子出门玩的爸妈。在一个嘈杂多动的环境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当然,这一切选座理论都建立在“有得选”的基础上。毕竟目前12306的选座方法是在买票时只能填一个“志愿”,然后静等系统随机分配。尤其是一些本就爆火的线路,比如著名的“牛马专列”京沪高铁,能买到票都不错了。“前后左右的人都在办公,大家也只能分到啥座、就坐啥座了。”02年轻人不想再“凑合”着赶路“如何在高铁上选到一个好座位”能在社交平台上引起这么大的讨论,放以前或许会被吐槽“矫情”。但这些年来,高铁早就已经不止是“把人按时运到目的地”的交通工具。相比于当年座位狭小、空气浑浊的绿皮车,如今的高铁在设计上更加关注舒适度,当然让乘客有了更体面的期待。出行本身的意义也在改变。以前大家“凑合着到地方”就行了,而现在打工人需要在列车上办公,特种兵旅游的年轻人要在车上休息……大家坐高铁越来越讲究,甚至捧红了不少坐高铁、坐火车的周边生意。从一次性座套、一次性被单,到隐私床帘、各种颈枕。把每个座位的优点缺点条分缕析变成一门学问,也是这种“讲究”的一部分。不止是乘客,高铁本身也在迎合大众对于出行舒适的要求。在2017年之前,网上买火车票都是不能选座位的。如果想要窗边或者靠过道的位置,只能去窗口找售票员买。一些第三方购票平台会提供额外的选座服务,不过用的其实也是“笨方法”,由平台员工去窗口代买纸质票,然后寄到下单客户的家里。某第三方购票平台提供的选座服务。也不乏在灰色地带试探的操作,比如用不同的身份证买好几张票,最后只留下座位符合客户心意的那张,其他的都退掉。直到2017年10月,12306在动车组列车的购买页面才正式增加了“选座”的功能。但只能选在一排的哪个位置,无法选择在哪一排,前年普通列车的卧铺也增加了“在线选铺”的功能。除60周岁以上默认下铺外,其他乘客可以在买票时选择自己的偏好。只不过无论是选座还是选铺,原则都是“优先偏好、整体随机”。就像前文提到的,购票页面上只能选一个“志愿”。如果你心仪的座位已经卖光了,那就只能等着系统随机分配。相比于飞机,高铁上乘客的流动性更强。这个座位可能全程有人,那个座位可能每站都有不同的人坐……也让“系统随机”这件事变得更复杂。网上经常会有人吐槽车厢里明明很多F座是空的,自己却硬被分到了B座。但高铁系统调配时看的不只是某一段旅程有没有空位,还有整体的座位情况。比如你坐高铁从A地到C地,中间途径B地。哪怕AB段的F座有空但BC段没有,也照样会被分去其他的座位。针对这一点,去年12306还推出了一个车内换座功能,可以在乘坐同一车次时分段购票,在车内更换座位。当然,越是到了出行高峰期,能够选到好座位的可能性就越难。所以现在也有第三方购票平台推出“在线换座”功能。不过根据国铁的回应,这种所谓的“在线换座”本质上是平台代你操作了改签,也将消耗一次改签机会。对于行程确定的人来说可以尝试换个好座,但也需要承担后续无法再该改签、退票需要手续费的风险。03想选好座位,要么手快、要么加钱一个事实是,坐火车时想“选个好座位”是全世界人都会有的需求。很多欧洲国家的铁路系统,选座系统的详细程度就堪称保姆级别。买票时会给你画出整个列车的平面图,不仅可以选择车厢、座位位置,还能在上面看出列车行进方向、哪里有行李架和厕所、有没有放自行车的空间等细节。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在欧洲旅游的攻略,甚至有人能详细告诉你要买哪个位置的票,才能方便时刻紧盯自己的行李不被偷。但贴心服务的另一面,是需要加钱。在完全市场化运营的铁路系统下,“选座”在很多国家其实都是一种增值服务。有些铁路公司会把座位分成“免费”和“付费”的,类似在二等座里再分出一部分需要付费的“准一等座”。又或者“预定座位”这个服务,本身需要额外付费。一个代表例子是日本的新干线,在买票时乘客可以选择是买“自由席”还是“指定席”。前者需要在车上找空位坐,后者则在买票时就能自主选座。但在实际操作中,每组列车都被划分出了“自由席车厢”和“指定席车厢”。自由席的车厢里座位先到先得,人多了还容易变成站票,而指定席有自己精心选好的座位。近年来高铁在运营中也引入了更多市场机制——比如开始制定浮动票价浮动、提供宠物托运等增值服务。也有人猜测没准热门的D座、F座,以后也得加价选。但这也不见得会让人满意,毕竟另一个问题是,国内高铁在出行高峰期的上座率可谓是一骑绝尘。在别的国家选座位随机,没准还能在现场找到个靠窗的好座位;咱们想要不加钱,估计只能把屁股焊死在“B座”上了。飞机圈就有个类似的例子,去年年底,一些乘客在网上值机的时候,发现航司把靠窗的、靠过道的、位置靠前的座位全都变成了“付费锁座”模式。导致很多人明明卡着开放值机的时间选座,结果能选的只有难受的中间座位。而高铁作为保障人们出行基本需求的交通工具,必然会更加谨慎。对于普通的乘客来说,目前想要抢到自己的理想座位,恐怕还是只能拼手速。不过最近真的在买票出去玩的人,恐怕也已经没那么建议自己坐的是“黄金F座”还是“惨兮兮B座”。毕竟暑期出行高峰已经到了,能抢到票就不错了。 小孩认真劝阻吸烟,严肃皱眉,疯狂摆手,“建议在公共场合循环播放“↓↓↓· 热 点 回 顾 ·一 周 热 点 回 顾2025 Vista看天下冰 块 成 了 今 夏 的 高 价 网 红 单 品苏 超 一 哥 之 争,南 京 苏 州 让 全 网 吵 翻窝 囊 年 轻 人,集 体 偷 学 “三 明 治 拒 绝 法”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