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致辰原来校外租房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成人世界的粗粝本相。而宿舍生活,尽管有诸多不便,却因其纯粹与透明,成为青春最后的庇护所。决定了,我要搬出去!宿舍的灯总是亮到很晚。四张床铺如蜂巢排列,空气中飘浮着洗衣液和护肤品的气味。苏欣雪的闹钟永远定在6点半,周末也不例外;李佳刷牙时总把水溅到镜子上,留下星星点点的水渍;赵萌每天都要和异地男友打很久的视频,时而低笑出声。这些细小的摩擦像砂纸般日日打磨着我的神经,直到那个阴天的午后,我站在阳台上看着晾不干的衣物,突然决定:我要搬出去。租房广告贴在校园公告栏最不起眼的角落。“向阳单间,安静整洁,适合学生”,电话号码下面画着一朵小小的向日葵。我拨通电话时,听见一个细弱的女声,像怕惊扰什么似的轻声说:“你好,我是陈默。”看房那天,陈默穿一件米色针织衫,带我参观房间时几乎不抬头。厨房的窗台上摆着一排多肉植物,沐浴在阳光里像一群安静的小动物。“我平时很安静,不会打扰你。”她最后这样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当场就决定了,就是这里。图/《二十不惑》搬家那天,大家帮我收拾行李。苏欣雪送了我一个迷你电锅,“平时多做些好吃的”;李佳塞给我一盒创可贴和酒精棉片;连平时话最少的赵萌也给了我一个拥抱。我笑着说我不过是搬到几百米外,怎么搞得像要远渡重洋。租房=自由?nonono第一个月风平浪静。陈默确实如她所言安静得出奇,我们像两个默契的幽灵共享着这个空间。我以为找到了理想的生活——直到那个周末的早晨。我被一连串微信提示音惊醒。屏幕上,陈默的头像不断跳出愤怒的红色气泡:“冰箱里的牛奶是不是被你喝了?”“说过多少次用完灶台要擦干净!”“你的拖鞋能不能摆在自己房间?”图/《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我盯着手机,无法将这些文字与那个都不敢大声说话的女孩联系起来。当我穿着睡衣困惑地敲开她的门时,她又变回了那个怯生生的陈默,低着头说:“没事了,我只是提醒你一下。”仿佛刚才那些尖锐的话语是别人用她手机发出的。这种割裂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线下的陈默依然安静得像一抹影子,但微信里的她越来越咄咄逼人。她会因为我晚自习回来得晚,被她听见开门的声音,就连发三个“无语”表情包,会因为我早上出门忘记倒垃圾就冲我发牢骚。最奇怪的是,每次我试图当面沟通,她就会恢复那种畏缩的状态。这种反差成了我们合租生活的常态。她经常宅在家,外卖盒子堆成小山,却因为我在客厅留了一本杂志,便说:“公共空间不是你的私人书架!”她熬夜赶论文时敲键盘到凌晨3点是迫不得已,而我周末看剧笑出声就是不顾他人感受……最经典的一次,是水电费分摊。那个月国庆假期我回老家一周,陈默却坚持AA计算。我提出异议,她回房间后又发了一篇小作文:“合租就是要互相体谅,如果每个人都斤斤计较,还怎么住在一起?”我盯着手机,突然很想笑:“原来‘体谅’的意思是我体谅你,你却严格要求我。”“这就是社会人的两面性。”学姐章敏在咖啡厅听我抱怨后笑着说,“你以为租了房就自由了?那不过是进入成人世界的入场券。”她转动着咖啡杯,“宿舍里吵架,顶多是‘你动了我充电器’;在外面租房,每一句‘你动了我的东西’都可能引发战争。”图/《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确实如此。当陈默因为我洗澡时间比较久就不开心时,我才意识到宿舍限时热水供应原来是一种保护;当她坚持要按分钟计算电器使用时间时,我才明白宿舍包水电费的良苦用心。那些曾让我烦躁的宿舍规则,现在想来竟是校方精心设计的缓冲带,保护着我们尚未长硬的翅膀。图/《二十不惑》后来的某个深夜,我被雷声惊醒,发现窗外大雨如注。手机屏幕亮起,是陈默发来的消息:“阳台衣服没收,雨水渗进客厅了。”没有表情符号,冰冷的陈述句。我站在客厅里,看着雨水从推拉门缝隙渗进来,在地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陈默的房门紧闭,但我知道她正通过猫眼观察我。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校外租房教给我的不是独立,而是孤独;不是自由,而是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逃离了当下,却发现新的困境第二天,我在舍友群里说我想搬回宿舍。收拾行李时,陈默破天荒地主动帮我打包。她的手指轻轻抚过我的背包,忽然说:“去年我也住宿舍。”我惊讶地抬头,看见她眼中闪过一丝从未见过的情绪,“后来因为和室友处不好才搬出来的。”我忽然想问问她,那些深夜发送的信息背后,是否也藏着一个怀念宿舍的女孩?但最终我只是笑了笑,说:“保重。”回到宿舍后,依旧能够看到室友没有改变的习惯,听到七嘴八舌的声音。但这次,我竟然觉得安心。因为自由的味道,不只是独处的宁静,还包括——有人记得你爱吃食堂二楼的牛肉面,顺手帮你带一份;感冒时,室友在你桌上放了药和热水。至于那些让你不舒服的小摩擦,多年后回忆起来,也会觉得是青春的乐趣。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上不知谁贴的夜光星星,突然理解了钱锺书笔下那个“围城”的隐喻——我们总是渴望逃离当下,却在抵达彼岸后发现新的困境。图/《二十不惑》原来校外租房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成人世界的粗粝本相。而宿舍生活,尽管有诸多不便,却因其纯粹与透明,成为青春最后的庇护所。在这个小小的蜂巢里,我们尚可以笨拙地学习飞行,即使坠落,也有一张柔软的网托底。原文刊于《青年文摘》2025年19期(总第825期),原标题《围城之外》快来加入青年文摘·好课圈青年文摘好课圈和全世界的“青菜”共享好课!名师小传、课外好书、美文试读、文摘电台畅享有声“课间故事”,更有直播课、写作课花絮持续更新中。名师直播课听名校名师讲语文学习方法!一线语文名师教你如何让一本杂志秒变高分作文素材。带你详细解析《青年文摘》里的语文“干货”,让你在阅读中快速积累作文素材!一堂堂可以反复回放学习的直播课,帮你完美hold住语文最后一题!作家写作课向畅销书作家学写作技巧!看畅销书作家笔下的考场同题作文,听写作背后的独到匠心,掌握作文题目的不同审题、立意角度与写法。精品美文课装在手机里的美文世界!精选内容,好看;精良制作,好听。拥有“百味人生”“东张西望”“大都会”“生活家”等内容版块。随时随地,看精品美文,领悟生活大智慧。文摘读书课在这里发现一本好书!遨游书海,相约好书,尽在文摘读书课。精妙书评,精彩书摘,图书资讯,一网打尽。加入好课会员会员,海量资源打包下载!成为青年文摘好课会员,打包下载作家写作课、精品美文课等付费资源,更享名师直播课精编版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 加入本刊会员听 名师直播课看 作家写作课读 好玩微杂志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