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小红书还能这么用?

Wait 5 sec.

这篇文章将带你了解小红书如何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进行用户调研的新工具。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作者展示了如何利用小红书的用户互动和内容分享功能,快速收集用户对产品设计方案的反馈。当前小红薯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了。平时刷些有意思的内容,会上小红薯。急着想搜索某个东西,也会上小红薯。不知道咋做寻求帮助,还是上小红薯。……最近又体会到了,小红薯的一个新的使用场景,非常适合互联网产品经理或者设计同学,就是——用户调研。前阵子,我刷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帖子内容超级简单,主图里放置AB两张图,代表AB两种设计方案,然后询问“哪个设计体验更好”,让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方案。随后,评论区里的各位激烈讨论,纷纷发表各自的意见,不止给出答案,还给出了理由。比如,有的人选A,因为他认为距离是真的,时间是假的(预估的),这时候给我距离很重要,我自己也可以有个预估,心里有数。比如,也有人的选B,认为B更加简洁,就突出重点。更绝的是,有人还给出了新的方案C。直接画了新的设计稿放在评论区,得到大家一致好评。不得不感叹一句,还是小红薯的“人才”多啊。估计是讨论的人多了,为了明确限制场景,博主还在评论区补充了说明,“该界面出现在手机锁屏界面,呈小组件方式展示”。更加精准地描述了需求背景,也给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多了一些思考。作为用户,一开始,我个人是倾向于B的。我第一反应是觉得大家会更关注时间,或者说时间在此时是用户的第一诉求和最直接的关注点,无需通过其他数字二次转换,“我就想还要多久才能吃上外卖”,所以我认为应该放在主标题。但是看到评论区里大家的讨论后,才发现原来不同的用户,视角和思考点真的很不一样。有的从要素信息出发,考虑要素怎么排版布局才更加清晰直观;有的从技术角度出发,确认信息是同步获取还是异步推送,到底是否可落地;有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会关注该信息的用户说明很着急想要知道信息,给更多的信息可以缓解“用户焦虑”;还有的从不同用户使用场景出发,到底是自己想知道,还是别人问你,问你的人又是谁,不同场景下对应的用户诉求都会不一样。不得不再感叹一句,还是小红薯的“神人”多啊。最终经过思考,如果我是产品经理,我会倾向于选择方案C,结合了A的内容和B的布局。这是一个结合了足够全面的信息、足够清晰的排版、尽可能落地情况下的方案。当然,选择不同方案都有各自的理由,各自的优劣。只是说可能某个方案,会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所以,方案不一定是唯一,但是得到方案的路径,却是相当有价值的。作为互联网产品经理,从入行开始就被灌输,需求需要通过充分的用户调研。用户调研的方式包括用户访谈、问卷等形式。而现在,随着互联网产品的升级,环境的变迁。其实已经有了很多多元化、新兴化的用户调研渠道和路径,小红薯、抖音这种新的社交平台,既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用户,又提供了超级便捷的互动渠道,无疑成为了当前最合适、最有效的与用户沟通的渠道。为啥小红薯能成为一个好的用户调研渠道?小红薯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社交平台,汇聚了各种各样不同画像的用户,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喜好,在这里可以遇见各种类型的用户,也能听到各种不同类型用户的声音。小红薯还是一个强内容、强社交的平台,它的一个特点是,用户很愿意发声、很愿意讨论、很愿意表达。只要你发起了一个可以吸引用户的话题,很多用户都愿意评论、表达,你自然而然就能收获到的很多宝贵的建议。而且,小红薯里隐藏的大神,好像真的不少。有时候大家一起讨论一个话题,总有大神来点出其不意的神操作,给大家惊喜。这对产品调研有个好处,说不定能从大神的反馈中,收获了灵感,得到更好的产品方案。要知道,上面这条内容,截止到9月,已经有815条评论,689条点赞,这么多的用户真实反馈,需要多少份高质量的问卷和多长时间的高效访谈,才能达到!所以呀,时代在变化。用户调研真不再是以前的电话、问卷、访谈。小红薯这样的新兴渠道,无论从获取广度、速度、深度上,都不比传统渠道差。说不定以后,我们会在小红薯上看到越来越多的需求调研——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用户调研——AB方案哪个好?产品预热——你对一个能帮助你的工具感不感兴趣?全新的渠道正在向产品经理招手。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小球】,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